张娴娴 作品数:12 被引量:28 H指数:4 供职机构: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盐城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凝血因子Ⅸ缺乏引起前列腺电切术后反复出血一例报告 2015年 患者,63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10年,加重4 d,于2012年11月15日入院。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3年,胰岛素治疗,血糖平稳;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0年;肺结核30年。专科检查:前列腺双侧叶增生明显、上极不清、中央沟消失,表面光滑、质韧、无压痛,退指无染血。于2012年11月19日硬膜外麻醉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 )。术后第1天患者膀胱冲洗液色红,血压偏低,心率快。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输血补液不能纠正,考虑活动性出血。急诊行膀胱探查+血块清除术,手术顺利,术后冲洗淡红。术后1周再次出现血尿,考虑膀胱痉挛频发,予以止血、膀胱冲洗等处理,效果欠佳,超声检查提示膀胱内血凝块,复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下降。于2012年12月4日在局麻下行选择性髂内动脉血管栓塞术,术后血尿减轻,复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稳定于80 g/L左右。2012年12月10日患者再次出现肉眼血尿,色鲜红,伴血凝块,予以对症处理后无好转。急查B超示膀胱内多发血凝块,考虑前列腺术区再出血可能,急诊行膀胱镜下膀胱内血块清除术。术后患者血尿明显好转。病情平稳后于2012年12月19日出院。出院次日患者再次出现血尿,色鲜红,入院后再次行髂内动脉栓塞。请血液科会诊,建议复查凝血功能,并检查Ⅷ因子、Ⅸ因子活力。凝血常规基本正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延长,未超过10 s,Ⅷ因子正常,Ⅸ因子明显低于正常,为10(参考值60~150)。 刘亚东 卢晓明 顾沈阳 周国洋 王进峰 尹九湖 王礼平 张娴娴关键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膀胱内血凝块 进行性排尿困难 血红蛋白下降 髂内动脉栓塞 立体定向移植骨髓基质细胞对放射性脑损伤模型大鼠认知功能影响的观察 2013年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MSCs)立体定向移植入全脑照射损伤模型大鼠海马内是否对其认知功能有修复作用。方法:取2~3周龄SD大鼠6只用于MSCs体外分离、培养和增殖。取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数字随机分为假照射组、单纯照射组、照射+PBS组和照射+MSCs组,各12只,采用10Gy单次全脑照射模型,假照射组以铅档块屏蔽,照射+MSCs组为制模后1周MSCs用Brdu标记后在立体定向仪下移植入全脑照射模型大鼠海马内,假照射组和照射+PBS组大鼠用同样方法将等量PBS注入。4周后通过Y迷宫法观察大鼠认知功能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变化,免疫荧光双染色观察BrdU标记细胞及分化的功能细胞。结果:与假照射组比较,单纯照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受损,F=24.86,P<0.01;海马VEGF蛋白表达明显增高,F=29.19,P<0.01。与单纯照射组比较,照射+MSCs组大鼠认知功能明显改善,F=14.86,P<0.05;海马VEGF表达明显降低,F=23.86,P<0.01。移植点附近见BrdU标记的MSCs存活,部分BrdU阳性细胞表达O4。结论:MSCs移植通过抑制VEGF表达可显著改善放射性脑损伤模型大鼠认知功能;MSCs移植入全脑照射大鼠海马内可存活,部分定向分化为少突胶质谱系细胞,但分化延迟。 张娴娴 肖璐 沈雪 玄丽慧 易琼 陈应柱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 电离辐射 细胞移植 少突胶质细胞 高分辨磁共振分析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斑块内出血的发生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对比症状性与无症状性椎动脉狭窄中斑块内出血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HR-MRI确诊有椎动脉狭... 张娴娴 王雪杨 沈媛 吴莉娟 胡建斌 侍海存关键词:椎动脉狭窄 高分辨磁共振分析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斑块内出血的发生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对比症状性与无症状性椎动脉狭窄中斑块内出血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HR-MRI确诊有椎动脉狭窄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根据检查前有无与责任椎动脉狭窄相关的后循环梗死发生分为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所有患者均行三维时间飞跃血管成像确定椎动脉狭窄部位,计算最狭窄处的狭窄率,并对粥样硬化斑块部位行T1加权抑脂序列成像,信号高于周围肌肉150%判定为斑块内出血,应用χ2检验或t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6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症状组28例,无症状组32例;两组椎动脉狭窄率对比,无症状组高于症状组[(72±33)%vs.(65±28)%,P=0.38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斑块内出血例数对比,症状组显著高于无症状组(9例vs.2例,P=0.024)。结论症状性椎动脉狭窄中斑块内出血发生率较无症状组高,斑块内出血可能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张娴娴 王雪扬 沈媛 吴莉娟 胡建斌 侍海存关键词:椎动脉狭窄 缺血性卒中防治中的抗凝治疗 被引量:3 2011年 凝血系统的激活在缺血性卒中,尤其是心源性脑栓塞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缺血性卒中的主要预防措施之一,抗凝治疗愈来愈受到广泛关注。同时,针对凝血途径中的不同环节进行干预的抗凝药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张娴娴 肖璐 刘刚 陈应柱关键词:卒中 脑缺血 抗凝药 心房颤动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动态检测评估膀胱肿瘤手术预后效果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azation,FISH)评估膀胱肿瘤术(TURBT)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到2012年12月50例膀胱肿瘤病人。患者均术前排除上尿路泌尿系肿瘤,手术方式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接受规律膀胱内灌注(灌注药物为表柔比星)治疗。FISH检测的时间为TURBT术前,术后一周,术后三月,术后半年。结果:FISH检测中阳性细胞百分率随手术及术后膀胱灌注表柔比星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术前与术后一周,FISH阳性细胞百分率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一周与术后三月FISH阳性细胞百分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三月至术后半年的FISH检测阳性细胞百分率下降不明显(P=0.148)。FISH阳性细胞百分率越高肿瘤复发机率越高,FISH阳性细胞百分率≥25%者与<25%者肿瘤复发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手术和术后定期膀胱灌注可以明显降低术后三月的尿阳性细胞百分率。术后FISH阳性细胞百分率≥25%者的肿瘤复发率明显高于<25%的患者。 刘亚东 卢晓明 顾沈阳 周国洋 王进峰 尹九湖 王礼平 张娴娴关键词:荧光 原位杂交技术 表柔比星 膀胱肿瘤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醒后卒中直接取栓和桥接治疗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比较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醒后卒中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3月间收治的颅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醒后卒中患者189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直接取栓组(n=141)和桥接治疗组(n=48)。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取栓术后NIHSS评分、术后7 d NIHSS评分、住院期间NIHSS评分改善例数和90 d mRS评分≥3分例数。结果直接取栓组和桥接治疗组患者间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吸烟史、饮酒史比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基线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直接取栓组术后24 h NIHSS评分、术后7 d NIHSS评分高于桥接治疗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住院期间NIHSS评分比率和90 d mRS≥3分例数比率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直接取栓和桥接治疗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醒后卒中临床疗效相似。 吴雅雅 周赟 张娴娴 蔡秀英 李波 李勇刚 方琪 王辉关键词:前循环 机械取栓 膀胱颗粒细胞瘤一例报告 被引量:2 2017年 患者,女,77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1周于2016年1月6日入院。既往有右侧股骨头置换手术史,否认特殊药物使用史。体格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常规正常。 刘亚东 卢晓明 周国洋 王进峰 尹九湖 王礼平 董彬彬 梁晓东 张娴娴关键词:颗粒细胞瘤 无痛性肉眼血尿 膀胱 凝血常规 股骨头置换 阳性体征 多模式CT"组织窗"指导下醒后脑卒中再灌注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与非醒后脑卒中在"时间窗"内接受再灌注治疗患者对比,评估醒后脑卒中患者在多模式CT"组织窗"指导下进行再灌注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3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非醒后脑卒中患者在"时间窗"指导下选择再灌注治疗方案。醒后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均急诊行多模式CT检查,采用Mistar软件重建CT灌注成像(CTP)图像,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组织窗"后选择再灌注治疗方案。比较醒后脑卒中和非醒后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预后和安全性指标的差异。结果235例患者中醒后脑卒中45例,非醒后脑卒中190例。与非醒后脑卒中组比较,醒后脑卒中组患者有高血压史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者所占比例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153例患者中,醒后脑卒中23例,非醒后脑卒中130例。醒后脑卒中患者的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NT)长于非醒后脑卒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醒后脑卒中和醒后脑卒中患者的其他临床资料、预后、安全性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直接取栓或桥接取栓治疗的82例患者中,醒后脑卒中22例,非醒后脑卒中60例。非醒后脑卒中和醒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预后、安全性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醒后脑卒中在"时间窗"内接受再灌注治疗相比,醒后脑卒中患者在多模式CT"组织窗"指导下进行再灌注治疗同样是有效且安全的。 张娴娴 蔡秀英 王辉 刘一之 姚飞荣 侍海存 方琪关键词:CT灌注成像 再灌注治疗 多模态CT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多模态CT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9月于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和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脑卒中中心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31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END将其分为非END组(110例)和END组(21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多模态CT图像指标对AIS患者静脉溶栓后END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多模态CT图像指标对AIS患者静脉溶栓后END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END组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区域软脑膜侧支循环(r LMC)评分均低于非END组,梗死核心体积、低灌注体积和缺血半暗带体积均大于非END组,溶栓24 h后出血率高于非E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入院NIHSS评分、入院到治疗时间及溶栓24 h后出血等进行校正后,r LMC评分(OR=0.61)、梗死核心体积(OR=1.04)、低灌注体积(OR=1.02)和缺血半暗带体积(OR=1.01)是AIS患者静脉溶栓后END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低灌注体积预测AIS患者静脉溶栓后END发生的曲线下面积最高,缺血半暗带体积最低。结论RLMC评分、低灌注体积、梗死核心体积和缺血半暗带体积对AIS患者静脉溶栓后END发生有独立预测价值。 王雪扬 孙昕 葛宏艳 于泳 张娴娴 李运健 张森皓 李艳关键词:侧支循环 CT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