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国荣

作品数:84 被引量:186H指数:7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9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8篇伽玛刀
  • 45篇伽玛刀治疗
  • 29篇脑转移
  • 26篇转移瘤
  • 26篇脑转移瘤
  • 19篇疗效
  • 17篇三叉神经
  • 17篇三叉神经痛
  • 17篇神经痛
  • 17篇经痛
  • 13篇原发性
  • 13篇外科
  • 13篇放射外科
  • 12篇原发性三叉神...
  • 11篇立体定向放射
  • 11篇肺癌
  • 10篇立体定向放射...
  • 10篇肺癌脑转移
  • 8篇血管
  • 8篇放疗

机构

  • 43篇内蒙古医科大...
  • 35篇内蒙古医学院...
  • 11篇内蒙古医科大...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武警内蒙古总...

作者

  • 82篇张国荣
  • 52篇王宏伟
  • 28篇祁艺
  • 27篇朱利峰
  • 17篇何占彪
  • 11篇刘沙
  • 10篇窦长武
  • 9篇李明洙
  • 6篇尹俊
  • 5篇徐雪杉
  • 5篇郁志龙
  • 4篇高乃康
  • 4篇王聪
  • 3篇朱利峯
  • 3篇富春雨
  • 3篇鞠海涛
  • 3篇王雅迪
  • 2篇温树正
  • 2篇韩超前
  • 2篇漆松涛

传媒

  • 26篇立体定向和功...
  • 13篇内蒙古医学杂...
  • 5篇中华神经外科...
  • 4篇内蒙古医科大...
  • 3篇临床神经外科...
  • 2篇中华放射医学...
  • 2篇内蒙古医学院...
  • 2篇实用手外科杂...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河北医药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中华医学会神...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近年来,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以其非创伤性、疗效显著和并发症少而被用于临床,尤其为药物治疗及其他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例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作者就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探讨、伽玛刀治疗机制的研究现状及疗效评价、并发症等作一综述。
张国荣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伽玛刀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研究
目的:应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经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探讨其临床疗效及相关问题,同时对旋转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18例20个颅内动脉瘤幸免采用GDC血管内栓塞治疗,在术前分别行DSA及...
张国荣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放射学介入性旋转DSA
文献传递
脑干转移瘤的伽玛刀治疗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对伽玛刀放射外科(GKRS)治疗脑干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30例GKRS治疗的脑干转移瘤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中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2.4岁(范围:37~71岁)。转移病灶位于桥脑19例,中脑7例,延髓4例。原发肿瘤为肺癌22例,乳腺癌3例,结肠癌2例,肾癌2例,卵巢癌1例。肿瘤平均体积1cm。(范围:0.008~3.5cm。),全部病例采用剂量分割治疗方法,分2次照射,每次6~8Gy,间隔8h,平均处方剂量为14Gy(范围:12~16Gy)。GKRS治疗后3个月进行磁共振成像(MRI)复查,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范围:15~48个月)。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复查MRI显示肿瘤完全缓解7例,肿瘤部分缓解15例,肿瘤无变化4例,肿瘤进展4例,肿瘤局部控制率86.7%。平均生存期11.8个月(范围:3~48个月)。相关因素分析KPS评分超过70分和肿瘤体积小于1cm。是良好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GKRS是脑干转移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的全身状态和肿瘤大小是影响生存期的重要因素。
尹俊张国荣何占彪祁艺徐雪杉金贞爱窦长武王宏伟
关键词:脑干肿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伽玛刀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月,30例经药物和其他保守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9~78岁,平均64.5岁。疼痛分布:第Ⅱ支6例,第Ⅲ支3例,第Ⅱ+Ⅲ支15例,第Ⅰ+Ⅱ+Ⅲ支6例,选择靶点为三叉神经根,使用4mm准直器、双靶点治疗,靶点中心剂量75~85Gy。疗效评价采用患者自我报告形式及电话随访形式了解疼痛的缓解、控制和药物用量变化,观察伽玛刀疗效。结果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23个月,疼痛完全缓解者21例(70%);疼痛缓解程度>50%,服用药物减量>50%者7例(23%);疼痛缓解程度<50%或无效者2例(7%),总有效率93%,面部感觉异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6/30)。伽玛刀术后疼痛缓解出现的平均时间7周(0~48周),其中6例(20%)患者出现复发,平均时间12周(2~24周),4例复发患者于伽玛刀治疗1年后再次接受伽玛刀治疗,疼痛完全缓解,但同时出现面部感觉麻木、蚁走感等感觉异常,另外2例复发患者仍在服药、观察。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复发后接受第二次伽玛刀治疗有效率更高,远期疗效有待评价。
张国荣王宏伟刘莎朱利峰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伽玛刀
脑海绵状血管瘤选择性治疗
2009年
目的:观察选择手术切除及伽玛刀治疗脑海绵状血管瘤效果。探讨伽玛刀治疗的适应证。方法:回顾1996~2005年手术10例,伽玛刀治疗26例,随访4个月~9年。对癫痫、出血、病灶及局部神经功能障碍控制、变化、改善观察和评估。结果:手术10例,8例恢复正常,2例遗留轻度限局神经功能障碍,可做轻工作。CT、MRI复查:9例病灶消失,1例疑有病灶部分残留行伽玛刀治疗,无再出血及癫痫发作病例。伽玛刀治疗26例,随访21例。随访时间4个月~28个月。局部神经功能障碍观察:治疗前4例有锥体束征,治疗后3例恢复,1例无变化。癫痫发作观察:治疗前发作者19例,16例治疗后半年无发作而停药始无发作。3例治疗后偶有发作,服药半年停药,再未发作。CT及MRI复查:治疗后2个月~28个月,复查1~3次。病灶消失1例,4例无变化。缩小16例,其中2例灶周水肿、1例水肿伴灶内出血症状加重,经治疗逐好转。结论:神经外科显微手术切除是首选根治方法。对病灶位于难以手术部位,多发灶难以一次切除,病人难以承受手术或不接受手术症状显著者,伽玛刀是一种安全可选择的治疗方法。对降低出血率、癫痫及病灶控制、改善症状是有效的。对病灶缩小或消失、降低出血率的机制等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李明洙王宏伟张国荣高乃康富春雨刘沙朱利峯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伽玛刀治疗
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药物难治性三叉神经痛的长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伽玛刀放射外科(GKRS)治疗药物难治性三叉神经痛(TN)患者的长期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9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头部伽玛刀治疗中心采用GKRS治疗的293例药物难治性TN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判断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并发症发生及复发情况。疼痛缓解程度依据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疼痛强度量表评级,其中Ⅰ~Ⅲb级为疼痛缓解有效,Ⅳ、Ⅴ级为疼痛缓解无效。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判断影响患者治疗后疼痛缓解和发生面部麻木的危险因素。结果293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64个月(6~132个月)。至末次随访,270例患者疼痛缓解有效,另23例无效;疼痛有效缓解率为92.2%(270/293)。293例患者中,术后存在面部麻木伴蚁走感80例(27.3%),单纯蚁走感26例(8.9%),眼角抽搐14例(4.8%),眼睛异物感、干涩等6例(2.0%),耳鸣3例(1.0%),味觉减退或丧失5例(1.7%),咀嚼功能障碍4例(1.4%)。随访期间,17例(5.8%)患者复发;复发的中位时间为24个月(14~81个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既往治疗史是影响患者治疗后疼痛缓解的危险因素(OR=3.419,95%CI:1.264~9.248,P=0.015),与照射剂量<80 Gy比较,80 Gy的照射剂量对疼痛的缓解效果好(OR=0.252,95%CI:0.071~0.888,P=0.032);存在既往治疗史(OR=2.533,95%CI:1.194~5.373,P=0.015)和血管压迫神经(OR=5.865,95%CI:2.538~13.556,P<0.001)是影响患者治疗后出现面部麻木的危险因素。结论采用GKRS治疗药物难治性TN的疼痛缓解率较高,治疗后并发症以面部麻木最常见。存在既往治疗史的TN患者疼痛缓解较差,术后易出现面部麻木;照射剂量80 Gy的患者疼痛缓解较好;存在血管压迫神经的患者术后易出现面部麻木。
刘东立张国荣
关键词:放射外科手术三叉神经痛
伽玛刀剂量分割治疗脑胶质瘤82例疗效观察
2012年
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胶质瘤的治疗目前以手术+放射治疗+化疗的综合治疗为主,由于其特有的侵润性生长方式,放射治疗为其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相对较小的肿瘤及位于功能区或者术后残留、复发的肿瘤,我中心选择行伽玛刀剂量分割治疗,自2007-01~2010-12共治疗病人8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朱利峰何占彪王宏伟张国荣祁艺徐雪杉
关键词:伽玛刀胶质瘤疗效
伽玛刀治疗肺癌多发脑转移瘤70例的护理体会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肺癌多发脑转移瘤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体会,以提高护理质量,保证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70例行伽玛刀治疗的肺癌多发脑转移瘤患者的手术前后的精心护理,准确评估、积极预防、及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给以精心的适当的护理。结果全部患者在我们的精心护理下,顺利接受治疗,有效提高治疗质量。结论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患者安全有效,只要有全方位的心理、生理、健康的整体护理,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治疗效果[1]。
朱利峰王宏伟张国荣祁艺
关键词:伽玛刀护理体会
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 观察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国产OUR-XGD型头部伽玛刀,结合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治疗112例脑转移瘤患者.结果 随访85例患者,随访期36-72个月,肿瘤控制率95%.生存期1-48个月,平均生存期14.3个月,中位生存期12个月,0.5年生存率86%,1年生存率59%,2年生存率21%.结论 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配合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疗措施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王宏伟窦长武张国荣何占彪李明洙
关键词:伽玛刀脑转移瘤
伽玛刀剂量分割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及预后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伽玛刀剂量分割治疗直径为3~7cm的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头部伽玛刀治疗中心自2010年4月至2016年11月经伽玛刀治疗的肺癌脑转移瘤(直径为3~7cm)患者80例,其中行单次伽玛刀治疗46例(单次治疗组),行伽玛刀剂量分割治疗34例(剂量分割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比较2组患者肿瘤控制情况、瘤周水肿分级、并发症发生率和Kam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近期疗效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与单次治疗组比较,剂量分割治疗组患者肿瘤无进展者比例增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瘤周水肿分级增加者比例降低,KPS评分升高者比例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肿瘤直径是影响患者近期疗效的危险因素(P〈0.05)。单次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3.6个月,剂量分割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与单次治疗组比较,剂量分割治疗组患者半年、1年生存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2年生存率、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次伽玛刀治疗相比.伽玛刀剂量分割在治疗直径为3~7cm的肺癌脑转移瘤方面更具优势。
由语迪王宏伟张国荣何占彪尹俊王雅迪
关键词: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脑转移瘤肺癌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