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林
- 作品数:6 被引量:744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南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激励、信息与食品安全规制被引量:167
- 2013年
- 本文研究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食品市场上,如何通过信息揭示提高食品安全规制的效率。在现有的制度环境下,由于受到行政资源的局限,规制者在检测和监管方面存在技术及人为的偏差,企业有机会采用成本更低的不良生产技术。研究表明,以社会监督为核心的信息揭示是提高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规制者根据食品安全生产的要求和特点,界定企业需要揭示哪些生产和交易环节的信息,能够为社会、第三方、相关监管部门提供监督的平台。尽管企业可能提供虚假信息,但由于引入了社会各方面资源的监督,企业的不良行为更加容易被发现,并可能承担严厉的社会惩罚,企业生产劣质食品的动机降低。揭示信息会增加单个企业的成本,但是整个行业的可信度得以提升,消费者支付意愿增加,最终行业利润提升,激励企业向更安全转型。研究进一步发现,尽管价格管制能够提高消费者福利,但会导致食品安全整体水平下降,降低社会总福利。
- 龚强张一林余建宇
- 关键词:食品安全规制信息不对称信息揭示
- 产业结构、风险特性与最优金融结构被引量:391
- 2014年
- 本文考察银行和金融市场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产业发展的不同作用。研究发现,当产业的技术和产品较为成熟时,风险相对较低,资金回报较稳健,银行是更加有效的融资渠道;而在技术前沿的产业中,创新和研发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都较高,金融市场能够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金融结构也必将随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变迁。在中国经济由成熟制造业主导的阶段,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许多产业不断接近世界技术前沿,金融市场的重要性将逐步显现,但良好的市场投资环境是金融市场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本文发现与相关经验事实一致,能够为解析中国金融体系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为以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为目标的金融改革提供理论基础。
- 龚强张一林林毅夫
- 关键词:产业结构金融结构银行金融市场
- 信贷紧缩、企业价值与最优贷款利率被引量:23
- 2016年
- 本文创新性地将银行的断贷决策视为一项实物期权,并用几何布朗运动刻画企业现金流的不确定性,考察贷款利率、银行断贷决策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企业现金流存在不确定性且企业破产不可逆的条件下,企业价值与贷款利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最优贷款利率是对企业融资成本和银行贷款激励的最优权衡。尽管较低的贷款利率有利于节约企业的融资成本,但当贷款利率低于"最优贷款利率"时,银行的信贷支持将缺乏包容性,企业反而可能因"节约"了融资成本而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本文不仅为不确定环境下的银企合作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还为中小企业"融资贵"现象提供了新的解释。
- 张一林樊纲治
- 关键词:资金链断裂利率市场化实物期权
- 技术创新、股权融资与金融结构转型被引量:205
- 2016年
- 金融体系能否有效支持技术创新,是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关键。本文分析了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支持技术创新的不同机制。技术创新型企业融资存在两种风险:企业的信用风险和创新的不确定性。银行通过资产抵押、违约清算等措施,能够有效克服信用风险,但对于缺乏抵押且不确定性较高的创新企业,银行的监督措施难以有效实施,且银行贷款的回报与承担的风险不相匹配,导致银行缺少激励为创新企业融资。而在股权融资中,创新企业能够以新技术新产品的潜在高额回报吸引投资者,企业创新的资金需求和投资者追求高回报、承担高风险的激励相一致,创新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往往更易获得资金。然而,股权融资的长期性和资金使用的信息不对称性,为不法企业攫取股东利益提供了可能,这使得优质的创新企业只有在严格的法律和有效的监管制度下才能获得投资者的充分信任,从而满足创新企业对股权融资的巨大需求。本文研究表明,依靠当前我国银行主导的金融结构,技术创新较难得到有效的金融支持;而发挥股权融资对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持作用,必须构建优良的制度环境充分保护投资者的权益。研究进一步发现,政府在为技术创新提供金融扶持时,直接为企业提供研发资助,比为金融机构提供风险担保更具效率。
- 张一林龚强荣昭
- 关键词:金融结构
- 信任危机、监管负荷与食品安全被引量:13
- 2017年
- 政府监管投入不足往往被视作食品安全事故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但本文发现,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食品行业严峻的信任危机抑制了政府监管的有效性。本文基于政府、企业与消费者博弈的理论分析表明,在缺乏消费者信任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会竞相采取以劣充优等违法手段降低生产成本,只要信任危机的格局未得到根本改变,政府的监管投入就必须达到极高的水平,但由此产生的监管成本往往超过监管部门可动用的行政资源,食品安全监管的短期性和局部性难以避免。考虑到我国食品行业目前面临的信任危机以及由此导致的行政监管负荷,本文建议通过全方位调动社会监督资源来突破行政监管的资源约束,扭转食品行业的失信格局。在我国食品行业借助社会监督形成可信市场后,政府维护食品安全的成本将显著降低,此时行政监管的有效性将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 张一林张一林龚强
- 关键词: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社会监督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