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谦和
- 作品数:48 被引量:198H指数:8
- 供职机构:沭阳县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子宫内膜癌79例临床病理分析
- 1996年
- 子宫内膜癌79例临床病理分析秦雪莹,邰燕,林天颖,廖谦和近年来,子宫内膜癌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其预后应引起临床和病理工作者的关注。现将淮南地区1964年11月~1994年12月,经刮宫与术后病检确诊为子宫内膜癌79例,行病理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
- 秦雪莹邰燕林天颖廖谦和
- 关键词:子宫肿瘤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析
- Meigs综合征4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分析Meigs综合征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分析2例Meigs综合征和2例假性Meig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患者均经手术治疗。结果:临床表现均以胸腹水症状为突出表现,后经临床检查发现卵巢肿瘤,患者术后预后良好,胸腹水消失。结论:Meigs综合征是女性较少见的临床综合征,应重视该疾病,避免误诊和误治。
- 廖谦和胡树红段焕元徐丹纪竹青范丽丽
- 关键词:MEIGS综合征卵巢肿瘤腹水液胸腔积液妇科检查
- 乳腺错构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7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乳腺错构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应用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乳腺错构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 8例乳腺错构瘤 ,均为女性 ,占同期 970例乳腺良性肿瘤的 0 8%。年龄 2 8~ 4 6岁 ,平均 38岁。 6 2 5 %(5 /8)位于左侧乳腺外上象限 ,37 5 % (3/ 8)位于右侧 ,均为单发病灶。临床主要症状为无痛性包块 ,术前临床均未能获确切诊断。组织学主要以纤维、脂肪和腺体增生 3种成分组成 ,且其组成比例有所不同 ,无细胞间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6例肿瘤中乳腺小叶上皮细胞ER和PR表达阳性。结论 乳腺错构瘤是一种属乳腺组织结构发育异常所致的良性病变 ,可能与雌激素水平有关。
- 廖谦和
- 关键词:乳腺错构瘤病理学特点病理检查免疫组化
- 750例甲状腺肿块术中冰冻切片诊断分析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甲状腺肿块冰冻切片诊断的准确性和提高确诊率的方法,进一步密切术者与病理医师的联系,共同提高对冰冻切片认识。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1995年12月至2003年6月,术中750例甲状腺肿块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诊断结果。结果在750例冰冻切片报告中,确认735例次,确诊率占98%,误珍15例次占2%,其中假阴性14例次占1.87%;假阳性1例占O.03%;未确诊2例占O.27%。结论术中冰冻切片对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有定性诊断意义,但冰冻取材的局限性,病变形态的多样性和冰冻切片的质量是造成误诊和未确诊的主要原因,只要熟练掌握甲状腺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加强临床与病理医师的相互联系,甲状腺冰冻切片仍是一种准确性较高、可靠性较强的检查手段。
- 陈积贤孙利敏吴文珍廖谦和
- 关键词:术中冰冻切片甲状腺肿块确诊率病理医师病变形态取材
- 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89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的误差原因。方法:对89例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9例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生率占同期结直肠活检诊断结直肠腺癌患者的24.7%。肿瘤好发部位以直肠最多,其次为乙状结肠和横结肠,降结肠和升结肠少见。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1.2%。结论: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前与术后病理诊断存在较大的差异,应慎重对待。临床与病理加强联系,可望提高诊断率。
- 廖谦和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理
- Castleman病13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2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13例Castleman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13例Castleman病的临床分型:局限型12例,主要表现为局部淋巴结大;多中心型1例,主要表现为全身多部位淋巴结大伴脾大、贫血、清蛋白降低等。病理分型:透明血管型8例(8/13,61.5%),浆细胞型2例(2/13,15.4%),混合型3例(3/13,23.1%)。全部Castleman病均行手术完整切除,患者术后情况良好。结论 Castleman病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术前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本病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多中心型患者术后采用化疗等辅助治疗,可缓解症状。
- 安慧敏郭德超潘升华吴文珍夏康廖谦和
- 关键词:CASTLEMAN病临床病理学
- 胃癌及癌旁黏膜组织中CK7、CK20和Ki67表达的临床意义
- 细胞角蛋白(cytokreratin,CK)是分布在上皮细胞中最为复杂的中间丝,胃肠癌组织中可表达CK7和CK20,其表达强度与胃肠癌的分化程度有关。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是一种DNA结合蛋白,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细胞...
- 廖谦和
- 文献传递
- 乳腺错构瘤22例被引量:1
- 2011年
- 错构瘤是指正常组织器官因局部组织生长过多、结构错乱而引起的一大类良性肿瘤样病变,属于肿瘤样畸形,可见于全身多种脏器,如肺、肝、肾等。本研究分析了2001-2009年我院经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为乳腺错构瘤的22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现报道如下。
- 廖谦和
- 关键词:乳腺错构瘤良性肿瘤样病变手术切除后组织器官病理证实病理学
- 输卵管海绵状血管瘤二例
- 1995年
- 输卵管海绵状血管瘤二例廖谦和,王素华,柏方川,胡树红例120岁。未婚,15岁月经初潮,既往月经周期不规则,有痛经史。因下腹部包块伴隐痛1年作B超检查,初步诊断为卵巢囊肿。未进一步诊治,腹痛时轻时重,近期加剧,于1992年8月17日入院。妇科肛查:子宫...
- 廖谦和王素华柏方川胡树红
- 关键词:输卵管肿瘤血管瘤海绵状病例报告
- 胃肠道癌组织中CK7、CK20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研究CK7和CK20在胃肠道癌组织中表达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研究126例胃肠道癌及癌旁黏膜组织CK7和CK20的表达情况。结果:67例胃癌组织中CK7和CK20的表达分别为88.06%和73.13%,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CK7和CK20的表达分别为16.42%和13.43%(P<0.05)。59例大肠癌组织中CK7和CK20的表达分别为64.41%和96.61%,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CK7和CK20的表达分别为10.17%和15.25%(P<0.05)。低分化胃肠腺癌中CK7和CK20的表达明显强于高分化腺癌(P<0.05)。结论:胃肠道原发癌组织中可表达CK7和CK20,其强表达与胃肠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CK7和CK20可作为胃肠道癌不良预后的一个标志物。
- 廖谦和夏康吴文珍阮荣和
- 关键词:胃肠腺癌细胞角蛋白7细胞角蛋白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