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会敏
- 作品数:30 被引量:250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评价复方坎地沙坦酯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评价国产复方坎地沙坦酯片(坎地沙坦酯16 mg/氢氯噻嗪12.5 mg)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过2周清洗期后,进入坎地沙坦酯片8 mg 单药治疗期,对4周后坐位血压未达标者(达标为血压<140/90 mmHg),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方法,分别服用复方坎地沙坦酯片(复方坎地沙坦酯组,28例)或16 mg 坎地沙坦酯片(坎地沙坦酯组,27例)治疗8周。比较两组服药前后24小时动态血压参数变化。观察组内与组间服药前后的不同时段的血压变化,谷峰比值及血压平滑指数。结果:共55例患者完成动态血压监测,两组基础指标比较无差异。复方坎地沙坦酯组与坎地沙坦酯组药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全日平均值(24小时)、日间平均值(6:00~22:00)、夜间平均值(22:00~6:00)均明显下降,与同组基线值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复方坎地沙坦酯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全日平均值(24小时)、日间平均值(6:00~22:00)、夜间平均值(22:00~6:00)的降低幅度与坎地沙坦酯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服药谷峰比值(SBP/DBP)复方坎地沙坦酯组分别为99.36%(19.16/19.28 mmHg)和87.36%(10.14/11.61 mmHg),复方坎地沙坦酯组分别为54.42%(7.30/13.41 mmHg)和64.86%(6.43/9.91 mmHg)。血压平滑指数(SBP/DBP)在复方坎地沙坦酯组为4.53/3.91,坎地沙坦酯组为1.29/1.52。结论:复方坎地沙坦酯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降压作用,复方制剂比单药降压幅度大、持续时间长。动态血压平均下降幅度日间>全天>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复方坎地沙坦酯控制血压更平稳。
- 贾友宏明广华杨新春王莉边文彦庞会敏胡颖康健张阴凤刘红成小如方丽高明明李一石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谷峰比值
- 血浆N末端原脑利钠肽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88
- 2006年
- 目的探讨N末端原脑利钠肽(Nt-proBNP)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长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慢性心衰患者,以纽约心脏病心功能分级方法评估心功能,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并随访2年。结果(1)135例慢性心衰患者平均随访(640±100)d,发现发生心血管事件组比不发生事件组的Nt-proBNP基线水平明显为高。(2)全模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和是否发生事件明显相关,LogNt-proBNP每变化1个单位,风险增加14倍;Nt-proBNP≤1246ng/L组的生存曲线高于Nt-proBNP>1246ng/L组。(3)Nt-proBNP水平对预后判定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5,其对心血管事件的阳性预测价值为88·5%,阴性预测价值为11·5%。结论(1)慢性心衰患者中Nt-proBNP水平明显增高,且随着心功能不全级别的增高相应递增;(2)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的程度对慢性心衰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或死亡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
- 汪芳李卫黄洁王莉边文彦庞会敏王洋顼志敏李一石
- 关键词:预后
- 2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 本文旨在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采用24h动态心电图评价并分析2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时域和频域指标,结果指出202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HRV时域和频域分析各项时域参数值较正常参考...
- 王莉华潞庞会敏陶永康樊朝美谢爽李一石
- 关键词:高血压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频域分析
- 文献传递
- 多沙唑嗪与特拉唑嗪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研究2类α1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与特拉唑嗪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洗脱2周后,随机口服多沙唑嗪(n=21)2~4 mg/d或特拉唑嗪(n=21)2~4 mg/d,均每日1次服用,治疗8周。服药前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各1次,分析24 h心率变异性时域和5 min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结果:用药8周后高血压患者的24 h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两组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较用药前略有增加,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MSD,特拉唑嗪组除外)、全部RR间期中相邻RR间期之差大于50 ms的心搏数除以总的RR间期个数乘以100(PNN50)较用药前轻度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 min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低频(LF)、高频(HF)、低频与高频比值(LF/HF)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α1受体阻滞剂短期治疗未显示对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有益影响。
- 王莉华潞樊朝美孙兴昌何奇明庞会敏李一石
- 关键词:多沙唑嗪特拉唑嗪Α受体阻滞剂原发性高血压心率变异性
- 贝那普利/氨氯地平复方制剂与贝那普利单药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被引量:44
- 2011年
- 目的 评价贝那普利/氨氯地平复方片剂与贝那普利片单药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3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2周洗脱期后,再给予4周贝那普利片10 mg单药治疗,220例平均坐位舒张压(SeDBP)仍≥90 mm Hg(1 mm Hg=0.133 kPa)的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10 mg)/氨氯地平(5 mg)固定剂量复方片剂组(复方制剂组,1片/d,n=113)和贝那普利片单药组(单药治疗组,20 mg/d,n=107),治疗4周末两组诊室SeDBP≥90 mmHg者剂量加倍.SeDBP<90 mm Hg者续服原剂量,共随机双盲治疗8周.以总有效率和SeDBP下降差值作为主要疗效指标.其中74例患者(复方片剂组38例,单药组36例)完成了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作为降压疗效的评价指标.结果 随机、双盲治疗8周末,复方片剂组SeDBP下降值为(11.7±6.8)mm Hg、达目的 血压占65.7%、总有效率为88.5%;单药治疗组SeDBP下降值为(7.7±6.9)mm Hg、达目的 血压占35.5%、总有效率为65.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复方制剂组和单药组的舒张压/收缩压(DBP/SBP)的谷/峰比率(T/P)分别为83.1%/76.0%和85.8%/79.5%(P<0.05).复方制剂组与单药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8%和35.5%(P<0.01).结论 贝那普利/氨氯地平复方制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贝那普利单药治疗,且有良好的耐受性.
- 樊朝美闫丽荣陶永康王莉刘玉清高明明王燕妮李成祥王效浣卢晓雷庞会敏李一石
- 关键词:高血压贝那普利氨氯地平
- 年轻健康男性的心率变异性分析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研究年轻健康男性心率变异性。方法收集2001~2009年在我室参加临床药物试验的205例年轻健康男性的动态心电图(DCG)资料,分析年轻健康男性的心率变异性。结果时域指标: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差大于50ms的相邻RR间期占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50)分别为184.8±42.7(80~297)ms、30.2±18.8(7.3~89)ms、19.0±10.4(1~51);频域指标:日间低频成分(LF)、高频成分(HF)、及二者的比值(LF/HF)分别为719.0±504(.74~2575)ms2、289.8±306.3(25~1772)、3.2±1.6(0.4~7.91),夜间LF、HF、LF/HF分别为650.6±480.9(20~2468)ms2、971.8±870.0(24~5489)、1.1±1.2(0.1~8.3),日间HF较夜间低,而LF、LF/HF较夜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为明确年轻健康男性心率变异性各参数的正常值提供了参考依据。
- 王莉王树贤刘立伟庞会敏张叶萍李一石华潞
- 关键词:心率变异性
- 冠心病合并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例特点分析
- 目的:比较冠心病合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与不合并AS冠心病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传统的冠心病风险因素(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糖尿病、吸烟的比例)及冠状动脉受累情况(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发生心...
- 周宇子王莉庞会敏闫丽荣华潞
- 动态血压监测15种单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通过系统比较15种降压药单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为医师选择有效降压药物时提供依据。方法对3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动态血压监测对15种单药治疗8周的降压疗效进行系统比较。结果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奥美沙坦、苯那普利、依那普利、美托洛尔、贝凡洛尔、吲达帕胺、贝尼地平和氨氯地平均有效降低24h平均舒张压和收缩压,坎地沙坦能有效降低收缩压。但各单药间降压幅度无差异。而低剂量特拉唑嗪、多沙唑嗪仅能降低日间舒张压,托拉塞米降低24h平均血压的效果不明显。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阻滞剂和长效钙拮抗剂单药治疗能有效降压,而单用低剂量特拉唑嗪、多沙唑嗪和托拉塞米因短期作用有限,不建议作为单独药物治疗高血压,作为联合治疗可能更为适宜。
- 华丛笑华潞李娜王莉庞会敏明广华黄岩成小如刘红吴瑛许莉康健顼志敏李一石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单药治疗动态血压监测
- 他汀类药物致160例肌病相关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 分析服用他汀类药物发生不同程度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并整理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报告至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数据完整的他汀类药物所致肌病病例.根据是否发生横纹肌溶解分别定义为一般程度肌病组及横纹肌溶解组,并比较两组临床特点、用药情况、转归等.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均值的比较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使用Spearman分析.结果 共收集160例服用他汀类药物所致肌病患者,平均年龄为(64.2±13.6)岁,男性82例(51.2%),女性78例(48.8%),肌病相关ADR发生时间从服药即刻至服药4年.临床表现为肌痛、肌炎、无症状肌酶升高或横纹肌溶解症表现.160例肌病相关ADR病例中,横纹肌溶解组54例(33.8%),一般程度肌病组106例(66.3%).横纹肌溶解组和一般程度肌病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8.5±15.4)岁和(62.0±12.4)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4);男女比例分别为25∶29和57∶49,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6);服用高剂量他汀类药物的例数分别为24例(44.4%)及26例(16.5%)(χ^2 =16.45,P <0.001);服用辛伐他汀的例数分别为38例(70.4%)及34例(32.1%) (χ^2 =21.20,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服用高剂量他汀及服用辛伐他汀均与肌病相关ADR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305、0.290和0.364,P均<0.001).死亡4例,年龄71-85岁,均有较高剂量他汀类药物的用药史,其中3例病史明确的患者均存在复杂合并疾病、急性病程或复杂合并用药史.结论 发生肌病相关ADR中,高龄、服用高剂量他汀、服用辛伐他汀的患者ADR的严重程度更高.
- 江岳鑫娄莹刘玉清王莉庞会敏张俊周应群李一石
- 关键词:降血脂药肌疾病横纹肌溶解药物不良反应
- 多沙唑嗪与特拉唑嗪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
- 本文旨在研究2类α1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与特拉唑嗪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选择年龄18-6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坐位舒张压(SeDBP)95-110 mmHg。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胸片、心电图、血、尿常规及...
- 王莉华潞樊朝美孙兴昌庞会敏黄岩李一石
- 关键词:多沙唑嗪特拉唑嗪高血压心率变异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