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伯涛
- 作品数:45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含Pt配合物电子结构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的TDDFT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利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对trans-(PEt3)2Pt(X)(p-Ph-NO2)的有机金属配合物进行结构优化, 并计算了电子光谱和二阶非线性光学(NLO)性质, 结果表明在1064 nm光场下, 2个分子的共振效应很强, 在远离共振的1907nm的下, 分子的一阶超极化率是尿素的40倍左右。
- 洪涛洪涛吴克琛莽朝永林晨升张明昕韦永勤刘彩萍周张锋
- 关键词:铂配合物电子结构非线性光学性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非线性光学材料
- 低价态原子簇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研究
- 2005年
- 对一系列低价态双核原子簇化合物的UV-Vis光谱进行了定性研究,尤其是λ>300nm处,发现过渡金属的d-d电子跃迁行为,并对个别化合物进行初步量子化学处理.
- 孙好芬肖勇庄伯涛
- 关键词:UV-VIS光谱原子簇化合物光谱研究紫外电子跃迁化学处理
- 含低价钼的双核化合物(Et_4N)_2[(CO)_4Mo(μ-S)_2MOS_2]和(Et_4N)_2[(CO)_4Mo(μ-S)_2WS_2]的合成及晶体结构被引量:1
- 1991年
- 用新方法合成并测定了含Mo(0)的双核化合物(Et_4N)_2[(CO)_4Mo(μ-S)_2MOS_2](Ⅰ)和(Et_4N)_2[(CO)_4Mo(μ-S)_2WS_2](Ⅱ)的晶体结构.Ⅰ和Ⅱ空间群均为Pbcm,Ⅰ的a=1.8403(2)nm,b=1.1963(1)nm,c=1.3482(1)nm,Z=4,R=0.042;Ⅱ的a=1.8453(2)nm,b=1.2004(2)nm,c=1.3494(3)nm,Z=4,R=0.032,Ⅰ和Ⅱ的阴离子均为以Mo(0)为中心的八面体和以Mo(Ⅵ)(或W)为中心的四面体共边且以μ-S连接,Mo(μ-S)2M(M=Mo,W)共平面.其中Mo—Mo键距为0.2992(2)nm,Mo—W为0.30330(8)nm,并发现其Fourier IR中Mo(0)-Sb键的v=424.3 cm^-1。
- 余佩华萧泰庄伯涛
- 关键词:钼双核化合物晶体结构低价
- 含SR桥的双核钼(Ⅰ)配合物Mo_2(CO)_(8-n)(SR)_2L_n的新合成途径和Mo_2(CO)_6(SPh)_2(MeCN)_2的结构研究
- 1989年
- 经由零价双核钼含SR桥的配合物的氧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含各种SR桥的双核钼(Ⅰ)配合物Mo_2-(CO)_(8-n)(μ-SR)_2L_n[R=Bu^t,Ph,Bz(C_6H_5CH_2),CH_2CO_2Et;L=MeCN,PPh_3;n=0,2]。并应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进行表征,讨论了新的合成途径。[含MeCN配位体配位到Mo(Ⅰ)上的配合物,Mo_2(CO)_6(SPh)_2(MeCN)_2经X射线结构测定,系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c,a=9.241(2),b=9.330(3),c=15.458(4)A:β=105.77(2)°;V=1283(1)A^3;Z=2;R=0.033。Mo—Mo距离为2.978A,表明其Mo-Mo键的形成,Mo-S键长为2.469A。比较同系物Mo_2(CO)_8(μ-SCH_2CO_2-Et)_2,Mo_2(CO)_6(μ-SCH_2CO_2Et)_2(MeCN)_2和Mo_2(CO)_8(μ-SBu^t)_2的结构,并讨论其结构与化学。
- 庄伯涛黄梁仁何玲洁杨瑜卢嘉锡
- 关键词:X线检查
- 一价钼环己硫醇桥羰基钼及其合成方法
- 一价钼环己硫醇桥羰基钼及其合成方法,涉及化学领域,它是在绝氧绝水条件下,由Mo(CO)<Sub>6</Sub>,C<Sub>6</Sub>H<Sub>11</Sub>Sna,Et<Sub>4</Sub>NCL反应先合成出...
- 周张锋庄伯涛吴克琛
- 文献传递
- 金属Ru的某些含推拉配体化合物的电子跃迁的理论研究
- 本文用第一原理的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了含有推拉电子基团的金属Ru的配合物电子跃迁的波长和轨道性质.所用程序为ADF2002.
- 林晨升吴克琛Jaap G.Snijders洒荣建刘萍莽朝永庄伯涛
- 关键词:电子跃迁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 文献传递
- 三核欠完整立方烷金属原子簇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被引量:2
- 2002年
- 研究了具有欠完整立方烷构型的过渡金属原子簇分子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利用TDDFT方法计算了选取的簇分子及相应模拟构造分子的静态和动态的一阶非线性光学超级化率(ijk);并计算了不同金属、桥原子和配体以及簇芯对该类化合物一阶超级化率的影响。选取其中的一个簇分子为基本模型,分析了该分子的电子结构和分子轨道,在微观水平上阐述了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可能起源。认为由过渡金属和硫原子组成的簇芯和与桥原子相连的配体对该类簇合物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起决定性的作用。
- 洒荣建吴克琛吴克琛林晨升陈锡华庄伯涛刘萍
- 关键词:过渡金属原子簇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量子化学
- 无机-有机杂化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LAP和d-LAP晶体红外吸收边计算
- 2003年
- 根据双原子谐振子模型近似,提出了估算分子晶体材料红外吸收边的理论方法,然后利用超分子量子化学从头算,计算了L-精氨酸一水磷酸盐(LAP)晶体和氘化L-精氨酸一水磷酸盐(d-LAP)晶体单元超分子的红外振动光谱,其中LAP晶体超分子计算值与晶体红外光谱实验值吻合,表明超分子计算能有效地模拟无机-有机杂化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红外振动光谱。在归属了超分子重要基频线后,分析其红外强度,并估算了泛频频率。根据我们提出的方法,估算了这两种晶体的红外吸收边,结果与实验值较吻合。表明我们建议的理论方法是合理的。此外,通过计算表明,如果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的红外吸收边是由与活泼H有关的伸缩振动泛频频率决定,那么活泼H的氘化是一种改善红外吸收边的有效途径。
- 莽朝永吴克琛林晨升刘萍周张锋洒荣建庄伯涛
- 关键词:LAP红外振动光谱
- 过渡金属类立方烷型簇合物合成中的“活性元件组装”设想被引量:11
- 1989年
- 本文讨论了Roussin黑盐的形成机理和“G”系模型物结构及其固氮活性成因的化学和量子化学研究结果。并由此提出了过渡金属类立方烷型簇合物合成中的“活性元件组装”设想;即过渡金属原子簇,特别是含μ2和μ3桥的类立方烷簇,可能由构成该原子簇的基本结构“元件”在一定活化条件下组装而成。考察了现有的Fe-S,Mo-S,Mo-Fe-S以及一些M-M′-X构型相类似的类立方烷簇合物,如[Fe_4S_4(SR)_4]^(2-),[MoFe_3S_4(SR)_n]^(m-),[VFe_3S_4Cl_3(DMF)3]单类立方烷簇,[Mo_2Fe_6S_9(SR)_8]^(8-),[Mo_2Fe_6S_8(SR)_9]^(3-),[Mo_2Fe_7S_8(SR)_(12)]^(3-,4-)桥联双立方烷簇以及(MeZn)_6Zn(OMe)_8孪合双立方烷簇的自兜合成反应,发现尽管它们似乎都是由简单的无机盐和有机配体“自兜”而成,然而它们都不能不经过某些“元件组装”的过程。提出了它们的可能的“元件组装”途径。此外还讨论了“元件组装在其他合成Mo、Fe、S类立方烷簇的反应中的存在。最后还进一步探讨了其他类型簇合物合成反应情况,表明“元件组装”设想是可能推广到类立方烷型簇以外的其他一些原子簇的合成的。
- 卢嘉锡庄伯涛
- 关键词:过渡金属簇合物
- 低价双核Mo—S—CO簇合物的质谱研究
- 1992年
- 本文报道了二个低价钼簇合物的快原子轰击(FAB)和电子轰击(EI)质谱:(Et_4N)_2[Mo_2(CO)_8(μ-SPh)_2]的FAB和FAB—NI谱及Mo_2(CO)_8(μ-SPh)_2的FAB和EI谱。分别获得它们的完整的配位阳离子和阴离子峰。这类簇合物的大致裂断解途径可能是首先脱CO、然后脱C_6H_5—,在EI—MS谱中观察到双金属离子裂解为单金属碎片离子的反应。文中探讨了质谱条件下标题簇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研究结果同时表明,Mo价态明显影响碎片离子峰的相对丰度和Mo对配位体CO、—SPh、—S的络合能力。另外,还报道了Mo_2(CO)_6(μ-SPh)_2(CH_3CN)_2的FAB—MS和EIMS谱。
- 何玲洁张琳娜庄伯涛傅桂香俞璐朱自莹
- 关键词:簇状化合物电子轰击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