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城 作品数:27 被引量:113 H指数:8 供职机构: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理学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以树鼩为动物模型研究精原干细胞的初步探讨 2014年 精原干细胞( 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 SSCs)是雄性精子发生和生育能力维持的基础,具有干细胞的普遍特征,可自我更新并具分化潜能。SSCs在成熟睾丸中的数量很少,加之没有可用于鉴定SSCs的特异性分子标记,SSCs的相关研究一直是雄性生殖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针对啮齿类动物SSCs的研究技术和体系日趋成熟,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对灵长类动物SSCs的生理特性,自我更新及调控机制的研究尚未深入,而相关研究在临床上对治疗男性不育等生殖疾病有重要意义。树朐是灵长类的近亲.在很多方面具有可用来替代猕猴等大型灵长类实验动物的遗传基础,可以作为研究灵长类SSCs的良好模型。 罗荣灿 常城关键词:精原干细胞 啮齿类动物 非人灵长类动物 男性不育 树鼩 无蹼壁虎(Gekkoswinhonis)皮肤及皮肤感受器的形态研究 被引量:7 1994年 应用扫描电镜和半薄切片技术对无蹼壁虎(Gekkoswinhonis)的皮肤及皮肤感受器的表面结构和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一般皮肤鳞片表面密集具倒钩的锥状突起,感受器位于鳞片表面的凹窝中,可分周围区和中心具感觉毛的中央区。在蜕皮周期中,表皮的显微结构变化与一般有鳞爬行类相似,但是,在感受器的表皮中无β-角质层,蜕皮时也不形成预定β-角质层,而且,紧贴感受器的表皮下有特殊的圆形真皮结构。推测感受器可能具有感受机械刺激和感受辐射热的双重功能。 常城 王子仁关键词:皮肤 感受器 无蹼壁虎 斑马鱼(Branchydaniorerio)视网膜正常结构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9 1994年 本文采用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方法,对斑马鱼视网膜正常结构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对视网膜各层厚度,特别是神经节细胞层中细胞核的大小和密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斑马鱼视网膜正常结构象大多数脊椎动物的一样分为10层,其总厚度为167.5±12.5μm、除外、内界膜外、其余各层由外向内分别为:色素上皮层约29.6±5.9μm,视杆视锥层25.4±3.4μm,外核层8.9±l.4μm,外网状层8.9±2.0μm,内核层29.5±4.8μm,内网状层37.8±5.6μm,神经节细胞层与视神经纤维层一起共25.9±3.7μm,其中神经节细胞核长轴平均约8.0±1.2μm,,短轴约7.3±1.1μm,每mm长度中约含125.8±40.0个神经节细胞核。这些数据可为以后更深入的科研工作提供参考价值。同时讨论了斑马鱼视网膜具有典型的光照条件好,白昼活动型的结构特点。 王子仁 常城 白雪涛关键词:斑马鱼 视网膜 荒漠沙蜥皮肤感受器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1 1996年 应用扫描电镜和半薄切片技术对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przewalskii)皮肤感受器的表面结构和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皮肤感受器是位于鳞片凹窝中的帽状突起结构,中央具柱状感觉毛,其皮肤结构与一般皮肤有明显区别.皮肤感受器区域的表皮中无β-角质层,蜕皮期也不形成预定β-角质层,但是,感觉毛的中央由4个左右的β-角质层细胞形成.皮肤感受器区域的表皮中间层由1~2层高柱状和矮柱状细胞构成,基底层由单层矮柱状细胞构成,同时,中间层和基底层细胞的细胞质中都充满色素颗粒.此外,冰冻切片,用苏凡Ⅲ染色,显示中层属富含类脂的结构,可能对皮肤渗透屏障的建立起重要作用.在紧贴皮肤感受器表皮的下方,还观察到突向表皮的麦氏触觉小体样真皮结构.推测荒漠沙蜥的皮肤感受器具有感受机械刺激和感受辐射热的双重功能. 常城 王子仁关键词:晰蜴 感受器 爬行纲 有鳞目 西藏齿突蟾蝌蚪的发育和群体年龄结构研究 被引量:4 1990年 西藏齿突蟾是一种冷域性两栖动物,其蝌蚪和幼蟾大多群集在海拔2100—2400米的山区溪流或草丛中。6—7月初孵出蝌蚪,冰下越冬,经五年发育成幼蟾。由5月份所得蝌蚪的群体年龄结构统计,一和二龄蝌蚪占79%,三年以上个体明显减少,五龄变态幼蟾仅占2%。四龄个体的死率最高,仅有32%的四龄蝌蚪变成五龄幼蟾。 宋志明 黄大明 常城关键词:蝌蚪 发育 药物抑制非肌肉肌球蛋白Ⅱ对小鼠囊胚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非肌肉肌球蛋白Ⅱ(non-muscle myosinⅡ,NMⅡ)ATP酶抑制剂(-)-Blebbistatin对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过程及其干性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PF级ICR品系小鼠,对10只雌鼠采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进行诱导超数排卵,雌鼠与雄鼠1︰1合笼。分别于E 0.5、E 1.5、E 2.5(受孕0.5、1.5、2.5天)收集胚胎。桑椹胚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液滴为20μl Ksom培养基,实验组液滴为加入25μM(-)-Blebbistatin的20μl Ksom培养基,体外培养24小时。进行免疫荧光标记,观察小鼠胚胎中微丝骨架的分布情况,以及桑椹胚中nanog、Oct4、sox2、ssea1和estrogen等5个干性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小鼠早期胚胎的发育经历细胞分裂后裂球数目增加、桑椹胚致密化、囊胚期囊胚腔的扩张过程。(-)-Blebbistatin组胚胎则无法形成囊胚腔进入囊胚时期,大多数胚胎裂球松散,整体呈扁塌状。实验共重复3次,实验组胚胎共62枚,均未能形成囊胚;对照组胚胎共60枚,全部形成囊胚。(-)-Blebbistatin抑制NMⅡ后小鼠胚胎干性相关基因nanog,Oct4,sox2,ssea1,estrogen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抑制NMⅡATP酶活性会阻滞小鼠囊胚的体外发育,并降低干性相关基因的表达。 郭峥 杜婧 常城关键词:BLEBBISTATIN 桑椹胚 囊胚腔 死亡受体6的作用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 2010年 死亡受体6(death receptor 6,DR6)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中的成员。DR6是Ⅰ型跨膜受体,拥有4个胞外半胱氨酸基序和1个胞内死亡结构域。在人的大多数组织表达中,已经发现其在心、脑、胎盘、胰脏、胸腺、淋巴结和几个非淋巴癌细胞系中表达。DR6可以和TRADD相互作用,激活JNK和NF-κB途径。DR6能下调T、B细胞的增殖和活化,诱导神经细胞的凋亡等。 杨晓娟 常城关键词:生物学功能 多杀菌素生物合成途径及改造策略 被引量:9 2011年 多杀菌素是一类由刺糖多孢菌产生的新型大环内酯类化合物,是绿色农用抗生素的杰出代表。本文简要总结了多杀菌素生物合成过程,并对其生物合成调控的关键位点进行了分析,提出用合成生物学手段组装多杀菌素细胞工厂的策略。 李月 常城 杨克迁关键词:多杀菌素 刺糖多孢菌 代谢调控 合成生物学 中波紫外线对黑眉锦蛇表皮形态、蜕皮、皮肤脂类过氧化、抗氧化酶和蛋白质组成的影响 有鳞目爬行类属外热动物,有喜在阳光下暴晒使体温较快升高以增强运动能力的习性,体表无羽毛或毛发,但被覆角质鳞,因此推测皮肤易受到阳光紫外线(UVB)的伤害.当然也可能在长期进化中,具有了较完善的防御机制,不过尚未见有关报道... 常城关键词:中波紫外线 黑眉锦蛇 角蛋白 文献传递 A3G蛋白结构与功能NMR研究的最新进展 2011年 A3G(apolipoprotin B mRNA-editing catalytic polypeptide 3 protein G)是一种天然抗病毒活性的胞嘧啶脱氨基酶,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属于人体固有的免疫蛋白分子.在HIV病毒复制过程中,A3G蛋白能进入新生成的病毒颗粒内部,诱导病毒cDNA胞嘧啶脱氨基化变为尿嘧啶,阻断病毒复制,从而导致病毒活性丧失.最近几年,许多实验室以NMR技术和X射线衍射技术为基础,开展了一系列A3G蛋白的结构生物学和脱氨基化反应动态过程的研究,取得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进展,为后期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新思路.通过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艾滋病、乙肝病毒的防治,及相关药物分子的设计提供新的借鉴. 代媛媛 蓝文贤 常城关键词:HIV NMR X射线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