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莉红
- 作品数:31 被引量:301H指数:7
- 供职机构:天津市南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小议火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被引量:4
- 2015年
- 火针具有温经通络,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祛湿散寒之功,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病位来看,火针与其均有紧密的联系,且治疗之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针具、点刺深度、烧针方法、点刺的部位与取穴。根据近年来与使用西医方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对比,火针疗法显示出其更加显著的疗效,应该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西医难治疾病中多加应用,发挥其专长,以火针应用配合中西医多种疗法,力求达到最根本的治疗效果,为广大类风湿患者带来福音。
- 吴宇瑶崔莉红
- 关键词:火针类风湿性关节炎
- 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及对T淋巴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6
- 2018年
- 目的:观察单用美沙拉秦及联合乌梅丸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预后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美沙拉秦组。美沙拉秦组予美沙拉嗪,联合用药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梅丸,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入院后次日及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肠镜下表现及复发率,采用Mayo疾病活动指数进行评分;同时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变化及治疗过程中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93.3%)高于美沙拉秦组(73.3%),而复发率(14.3%)低于美沙拉秦组(4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ayo疾病活动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活动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用药组治疗后疾病活动指数(1.03±1.00)低于美沙拉秦组(2.10±1.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高于治疗前,CD8+细胞百分比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用药组患者经治疗后,CD4+细胞百分比(45.9±2.7)%及CD4+/CD8+比值(0.80±0.08)%均高于美沙拉嗪组[分别为(32.1±2.2)%、(0.5±0.32)%],CD8+细胞百分比(57.3±3.6)%低于美沙拉秦组(64.7±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乌梅丸和美沙拉秦联用治疗活动期UC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可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失衡,改善UC患者细胞免疫状态。乌梅丸可辅助治疗UC,二者联合应用值得临床推广。
- 孙盟朝田晶晶崔莉红
- 关键词:乌梅丸溃疡性结肠炎T淋巴细胞亚群
- 理气中药组方对糖尿病大鼠胃排空延迟的作用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观察理气中药经验组方对糖尿病大鼠胃排空延迟的干预作用。方法:雌雄各半成年SD大鼠11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糖尿病中药组(B组)、糖尿病胃复安组(C组)、糖尿病组(D组)。A组、D组1次/d按10mL/只予0.9%生理盐水灌胃,B组1次/d按8mL/只予中药煎剂灌胃,C组1次/d按0.5mg/只予胃复安片灌胃。喂养12周后,行13C胃排空实验及甲基橙水溶液胃排空实验,观察各组大鼠胃排空情况。结果:糖尿病大鼠胃排空较正常大鼠明显延迟(P<0.01),糖尿病大鼠胃排空延迟模型制作成功。糖尿病中药组和糖尿病胃复安组大鼠胃排空较糖尿病组快(P<0.01);糖尿病中药组大鼠胃排空较糖尿病胃复安组大鼠快(P<0.05)。结论:常规喂养12周后糖尿病大鼠出现胃排空延迟。理气中药陈皮、枳实、木香、香附组方煎剂和胃复安均能促进糖尿病大鼠胃排空,理气中药组方煎剂的效果优于胃复安。
- 王天锡张俊崔莉红
- 关键词:胃排空延迟甲基橙高压液相
- 饮食对肠易激综合征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4年
-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的症状常与饮食有关。目前研究认为正常人群、IBS人群及IBS各亚型在饮食上存在差异,且饮食摄入量与症状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冷食、辛辣食品、水果和蔬菜、乳制品、茶、碳酸饮料、酒精等诸多食品和饮品均可引起IBS患者的症状,本文即针对饮食与IBS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IBS患者的饮食方案提供指导。
- 孙琳崔莉红
- 关键词:饮食肠易激综合征胃肠道
- 经方治疗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验案1则被引量:2
- 2016年
-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是一种慢性胆汁瘀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以肝内胆管和/或肝外胆管的弥漫性炎症、同心性纤维化、局灶性或节段性狭窄为主要特征,最终发展至肝硬化或肝衰竭^1。现代医学对于PS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不是十分清楚,目前尚无令人满意的治愈方法^2。中医学无该病相对应病名,根据其症状体征可归属于"黄疸"的范畴。
- 李晓媛崔莉红
- 关键词: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经方验案
-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身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3
- 2002年
- 唐艳萍姚宏昌李方儒马桂凤崔莉红刘东颖
-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心身综合治疗
-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与胃排空的关系
- 崔莉红陈桂敏李方儒
- 13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病理免疫组化分析
- 目的 探讨13C呼气试验和病理免疫组化在检测消化系统疾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336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行13C呼气试验检查,其中有177例患者均行13C呼气试验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病理免疫组化结果为标准,计算...
- 魏蓉娜崔莉红罗彦英林小林高珍珍李彦弢
-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病理免疫组化
- 以伪膜性肠炎为表现的结肠克罗恩病1例
- 2018年
- 患者男性,75岁,主因左下腹痛伴腹泻1周、粘液脓血便1 d入院。病史一周,表现为持续性腹痛,伴腹泻,大便不成形,伴少量黏液,10余次/d,同时伴里急后重。入院前1 d开始排黏液脓血便,量少,但无发热。入院前曾在外院予抗生素治疗1次(具体不详)。既往高血压病、脑梗塞、冠心病、冠脉搭桥术后。入院后反复查便常规示:红白细胞(─);便潜血(+^++);腹部彩超发现结肠肠壁增厚,最大厚径位于乙状结肠,约1.09 cm;全腹强化CT示:降-乙交界处结肠壁增厚,可疑腔内突出结节,周围肠系膜淋巴结增大,占位性病变不除外;结肠镜:直肠-乙状结肠交界部炎性病变,考虑伪膜性肠炎,取活检送病理。
- 魏蓉娜崔莉红刘胜捷王天锡
- 关键词:结肠克罗恩病伪膜性肠炎误诊
-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与胃排空的关系被引量:2
- 2009年
- 崔莉红陈桂敏李方儒
- 关键词:胃排空放射摄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