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建多
- 作品数:10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解耦联蛋白2对鼠肝纤维化形成中星形细胞活化的影响
- 目的 探讨解耦联蛋白2(UCP2)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体内实验采用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取肝脏观察病理变化,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和Real-time PCR等方法检测UCP2...
- 安建多江瑛白云飞王学江
- 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对肝细胞脂性凋亡的影响
- 目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以肝细胞脂肪变性为病理特征而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研究证实游离脂肪酸的增多、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的表达升高及肝细胞凋亡的增多,与非酒精性脂肪...
- 娄佳欣安建多武鑫瑞禹晓童江瑛
- 关键词:解偶联蛋白肝细胞脂性凋亡
- 解耦联蛋白2对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中星形细胞活化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解耦联蛋白2(UCP2)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发生机制。方法体内实验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取肝脏观察病理变化,用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织化学和Real-time PCR等方法检测UCP2和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表达水平;体外实验采用UCP2特异性抑制剂京尼平和CCl4刺激星形细胞,检测UCP2和p38MAPK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UCP2表达增高(P<0.05,n=10);加入CCl4刺激细胞后,星形细胞α-SMA表达增加,p38MAPK及其磷酸化水平增高(P<0.05,n=6);而在加入京尼平后,α-SMA表达增加,p38 MAPK及其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n=6)。结论 UCP2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发生,可能促进了星形细胞的活化及增殖过程。
- 安建多江瑛白云飞王学江
- 关键词:解耦联蛋白2星形细胞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UNCOUPLING
- 线粒体解偶联蛋白UCP2与恶性肿瘤被引量:4
- 2013年
- 解偶联蛋白2(UCP2)属于线粒体内膜阴离子转运体蛋白超家族成员。UCP2作为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质子转运蛋白,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活性氧的产生、细胞凋亡和增殖及耐药性等方面,参与肿瘤的进程,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UCP2与恶性肿瘤的深入研究有望为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 安建多江瑛
- 关键词:解偶联蛋白2恶性肿瘤糖酵解活性氧耐药性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癌前病变大鼠肝脏内的分化及中药槲芪散的干预作用
- 目的:探讨骨髓源性肝脏干细胞是否参与肝癌前病变的形成,评价方剂槲芪散对肝癌前病变的干预作用。方法:取80g体重的雄性Wistar大鼠的股骨和胫骨,用PBS冲洗骨髓,按密度梯度离心法原代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
- 武鑫瑞安建多禹晓童赵娜王学江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癌前病变槲芪散槲寄生碱
- 槲芪散及槲寄生提取物对肝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2年
- 目的探讨方剂槲芪散及其君药槲寄生提取物多糖、总碱对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槲芪散对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凋亡;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槲芪散及槲寄生提取物有较好的抑制肿瘤细胞增生的作用,高剂量组除了槲芪散和槲寄生总碱48 h时间点外,OA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呈现出时间-剂量依赖性;经药物作用48 h后,槲寄生多糖及总碱组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和G2期细胞比例降低,槲芪散组G1期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S期比例降低,G2期比例增加,3者均使细胞凋亡增加;加入不同浓度的槲芪散、槲寄生多糖及总碱,低浓度时荧光增强不明显,而高浓度均导致细胞内荧光强度瞬间增强,升高到一定水平后,基本维持在一高水平,除槲寄生总碱组有略微下降外,其余2组未见明显下降趋势。结论槲芪散、槲寄生多糖及总碱均能抑制肿瘤细胞增生,促进细胞凋亡,且这3种药物引起胞内钙超载可能是诱导HepG2凋亡的机制之一。
- 王鹏雁安建多王池王学从武鑫瑞王学江
- 关键词:槲芪散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细胞内游离钙离子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癌前病变大鼠肝脏内的分化及中药槲芪散的干预作用
- 目的 探讨骨髓源性肝脏干细胞是否参与肝癌前病变的形成,评价方剂槲芪散对肝癌前病变的干预作用。方法 取80g体重的雄性Wistar大鼠的股骨和胫骨,用PBS冲洗骨髓,按密度梯度离心法原代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
- 武鑫瑞安建多禹晓童赵娜王学江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癌前病变槲芪散槲寄生碱
- 解耦联蛋白2参与肝癌前病变形成的机制研究
- 目的:通过复制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来观察肝脏解耦联蛋白2 (UCP2)的表达水平以及在体外用MNNG联合H2O2刺激卵圆细胞的恶性转化,来探究UCP2参与肝癌前病变形成的机制。方法:采用Solt-Farber二步法复制大鼠...
- 安建多江瑛武鑫瑞禹晓童王学江
- 关键词:癌前病变UCP2卵圆细胞增殖
- 解耦联蛋白2参与肝癌前病变形成的机制研究
- 目的 通过复制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来观察肝脏解耦联蛋白2(UCP2)的表达水平以及在体外用MNNG联合H2O2刺激卵圆细胞的恶性转化,来探究UCP2参与肝癌前病变形成的机制。方法 采用Solt-Farber二步法复制大鼠肝...
- 安建多江瑛武鑫瑞禹晓童王学江
- 关键词:癌前病变UCP2卵圆细胞增殖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癌前病变大鼠肝脏内的分化及槲芪散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探讨骨髓源性肝脏干细胞是否参与肝癌前病变的形成,评价槲芪散对肝癌前病变的干预作用。方法:取80g体重的雄性Wistar大鼠的股骨和胫骨,用PBS冲洗骨髓,按密度梯度离心法原代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MSCs),用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追踪标记物将MSCs进行标记。将大鼠分为6组:即常规饲养组、模型组、模型+MSCs移植组、肝大部切除+MSCs移植组、槲芪散治疗组8g/kg、槲寄生总碱治疗组8g/kg。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动物在行肝大部切除术后,选择剩余肝脏不同部位表面注射经GFP标记好的MSCs,用荧光显微镜观察GFP标记MSCs并计算标记率。用免疫荧光化学的方法检测肝脏内GFP标记的细胞。用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及Western Blot的方法分别检测大鼠肝脏-GT的表达及大鼠肝脏AFP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及及模型+MSCs移植组的肝脏中-GT灶的数量及面积显著增多,且AFP的表达明显升高,以模型+MSCs移植组的变化更为明显,与槲芪散及槲寄生碱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SCs参与了肝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而槲芪散及槲寄生总碱能够改善肝脏内环境,影响归巢于肝脏的MSCs的分化方向,诱导MSCs分化为正常肝细胞。
- 武鑫瑞安建多王鹏雁禹晓童王学江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癌前病变槲芪散槲寄生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