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宇苗子

作品数:7 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土壤
  • 2篇燕沟流域
  • 2篇入渗
  • 2篇丘陵区
  • 2篇径流
  • 2篇黄土丘陵
  • 2篇黄土丘陵区
  • 2篇大孔隙
  • 1篇导水率
  • 1篇入渗量
  • 1篇沙地
  • 1篇生态
  • 1篇湿地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入渗
  • 1篇水土
  • 1篇水土流失
  • 1篇水土流失治理
  • 1篇速率
  • 1篇土地利用

机构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海南省环境科...
  • 1篇甘肃省水利水...

作者

  • 7篇宇苗子
  • 5篇徐学选
  • 2篇李星
  • 2篇高朝侠
  • 2篇张少妮
  • 2篇赵娇娜
  • 1篇刘普灵
  • 1篇琚彤军
  • 1篇李波
  • 1篇王继夏
  • 1篇孙虎
  • 1篇张良德
  • 1篇史新合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毛乌素沙地内陆湖泊湿地不同地类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湿地是地球上除了森林、海洋之外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它具有改变干旱和洪涝状况、稳定水源供给、净化水质、调节地下水水位和保护海岸线等功能。内蒙古地区由于近些年来对湿地资源进行持续开发,造成该地区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湿地的退化现象...
宇苗子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湿地理化性质
文献传递
黄土塬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大孔隙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8
2014年
土壤导水率及大孔隙数量是决定降雨-入渗的重要参数,对模拟土壤水分及溶质运移、建立流域水文模型具有重要意义.为确定黄土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大孔隙特征的影响,本文通过Hood入渗仪及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比较了该区刺槐林地、草地、小麦地、苹果林地土壤导水率、大孔隙度和大孔隙连通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刺槐林地、草地、小麦地、苹果林地的平均饱和导水率分别为58.60×10-6、54.90×10-6、35.30×10-6、23.40×10-6m·s-1,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单位面积有效大孔隙数目、大孔隙度及大孔隙连通性均依次为:刺槐林地≈草地>小麦地>苹果林地.植被恢复通过植物根系穿插、土壤动物活动等形成大孔隙,可显著提高土壤入渗性能.黄土区应坚持林草植被恢复措施.
高朝侠徐学选宇苗子张少妮赵传普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导水率
SWAT模型在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SWAT是基于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及预测不同下垫面的径流量。应用SWAT模型对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2002—2008年逐月径流量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拟率定期和验证期的Nash—Sutticliffe效率系数分别为0.76和0.81,相关系数r2分别为0.79和0.80。模型模拟精度高于评价标准(模拟效率Ens>0.5,r2>0.6),说明SWAT模型适用于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模拟效果很好,可以用来监测预报黄土丘陵区的汛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李星徐学选宇苗子李波赵娇娜
关键词:SWAT黄土丘陵区径流模拟
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水沙效应被引量:15
2012年
黄土高原大规模的生态恢复必将对水土流失区的生态环境产生深刻影响,其流域尺度的水文效应对理解生态环境响应尤其重要。通过对延安燕沟流域1998-2010年的生态系统恢复进程及其流域水沙变化过程耦合分析表明:燕沟流域治理后径流泥沙发生了深刻变化,尽管流域总径流仍随降雨波动,但洪水径流显著减少,径流中泥沙含量迅速减少,总输沙进一步减少。这种变化趋势与流域进行的治理措施、治理阶段吻合;梯田、坝地等工程措施使得流域径流显著减少,林草植被恢复使得径流减少的同时,径流含沙率减少幅度更大。工程措施配以植被措施基本可以做到泥不出沟。因此,黄土丘陵区治理流域应该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并重,达到控制水土流失的目的。
徐学选刘普灵琚彤军史新合宇苗子
关键词:径流泥沙生态燕沟流域黄土丘陵区
大孔隙扭曲度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究大孔隙扭曲度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为深入了解大孔隙扭曲度影响优先流的物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含大孔隙土柱的定水头入渗试验,以长武地区黑垆土为研究对象,分析大孔隙不同扭曲度对土壤湿润锋运移、累积入渗量和水分穿透时间的影响。[结果]大孔隙的形状深刻影响入渗湿润锋的形状,对湿润锋纵向、横向运移具有引导作用;大孔隙扭曲度减小可加速湿润锋运移,增加累计入渗量;水分穿透土柱的时间随扭曲度的增大而增加,穿透时间与扭曲度可用对数关系描述;湿润锋运移深度、累积入渗量与时间均呈明显的乘幂关系,其函数式的参数取决于土体中大孔隙扭曲度。[结论]大孔隙扭曲度对水分入渗影响深刻,是研究大孔隙流的重要因素。
张少妮徐学选高朝侠宇苗子赵传普
关键词:累积入渗量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退耕地土壤理化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以南水北调水源区陕西省宁陕县寨沟小流域为例,选择退耕还林区退耕2,5,9,12和16 a的5块样地以及作为对照的坡耕地,对其土壤含水量、容重、孔隙度和有机质进行了采样测定。结果表明,退耕5,9,12,16 a的土壤物理性状较坡耕地有明显改善。其中土壤含水量、孔隙度和有机质均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土壤容重则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不断减小。而退耕2 a的土壤水分、物理状况与坡耕地相比没有明显改善。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孔隙度和有机质呈逐渐减少、土壤容重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说明通过退耕还林,能够使坡地土壤肥力和保水、蓄水能力得到改良,抗侵蚀能力得以增强,但必须有较长的退耕恢复时间,才可能有明显变化。
宇苗子孙虎王继夏
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退耕地土壤物理性质
长武塬区降雨入渗特征被引量:13
2012年
为了深入理解深厚黄土层的降雨入渗机制,在黄土高原塬区的长武试验站,应用TDR监测天然降雨下大型土柱土壤含水率的动态变化,并结合土柱底部出流量测定数据,分析天然降雨的入渗特征。结果表明:降雨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主要集中在160 cm深度以上,且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至240 cm土层降雨峰值信息几近消失;湿润锋运移速率与降雨强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初始含水率成负相关关系,湿润锋运移深度同降雨量和降雨强度正相关;降雨对300 cm土壤水的补给行为普遍存在,入渗补给以活塞流方式为主;降雨入渗补给土壤水的滞后作用表现出对100~200 cm土壤水的补给滞后时间为15~18 d,对300 cm深度土壤水的补给滞后时间为30~45 d。研究结果对明确黄土塬区水循环机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赵娇娜徐学选李星张良德宇苗子
关键词:降雨入渗土壤含水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