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俭
- 作品数:10 被引量:4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丹参多酚酸盐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冠状动脉(冠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病例分2组:冠脉慢血流现象组(67例)和冠脉血流正常组(59例),所有病例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并除外心肌病、心瓣膜病及其他类型心脏病。在行冠脉造影检查时发现慢血流,均于冠脉内注射丹参多酚酸盐50mg,测量注射前后的血流速度。结果:冠脉慢血流现象组注射丹参多酚酸盐后血流速度明显增快。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能够改善冠脉慢血流现象,治疗机制有待进一步验证。
- 季俭卢英民姚能才窦存芳杨森昌石来新张金春沈俊娴包敏敏黄达民李毅刚
- 关键词:冠心病丹参多酚酸盐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冠状动脉造影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观察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CR)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102例入新华医院心内科行PCI治疗的冠心病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小板抑制情况(血栓弹力图中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率),患者被分为CR组(抑制率<30%,39例)和非CR组(抑制率≥30%,63例)。对CR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02例中39例出现CR,发生率为38.2%;与非CR组比较,CR组糖尿病患者比例(15.9%比33.3%)、白细胞计数[(6.34±1.98)×109/L比(7.38±2.42)×109/L]明显升高(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2型糖尿病(B=1.470,P=0.008)和白细胞计数(B=0.331,P=0.008)是该类患者发生C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和白细胞计数升高是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
- 陈健卢英民黄达民罗晓菡石来新姚能才张金春季俭沈俊娴包敏敏宋蕾韦彩雯李志华李毅刚
- 关键词:氯吡格雷糖尿病白细胞计数
- 现实情况下降压目标值的策略被引量:1
- 2011年
-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降压治疗降低这种风险的有效性,但同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降压的目标值是多少,到底什么样的血压值能给我们带来最大的心血管保护。
- 季俭
- 关键词:高血压目标值
- 静脉注射桂哌齐特治疗重度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 2012年
- 目的:评价对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重度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静脉注射桂哌齐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阳性药物对照临床研究,入选230例重度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5例在试验开始前退出,其余22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20例)和对照组(105例)。试验组用桂哌齐特注射液以4μg.kg-1.min-1静脉滴注,持续23 h;对照组用多巴酚丁胺2μg.kg-1.min-1初始静脉滴注,1 h后增加到4μg.kg-1.min-1并持续23 h,综合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31.67%(38/120)和18.10%(19/105)(P<0.01);治疗24 h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均值上升分别为6.4%和4.5%(P>0.05),每搏心输出量均值上升分别为10.6 ml和2.5 ml(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呼吸困难和全身临床状况有显著改善(23.33%:10.48%;6.67%:2.86%,均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平均血浆脑钠肽水平[(1 997±865)pg/ml:(384±114)pg/ml]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平均血浆脑钠肽水平[(1 879±202)pg/ml:(1 025±48)pg/m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平均血浆脑钠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4±114)pg/ml:(1 025±48)pg/ml,P<0.01]。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22.86%,P<0.05);试验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钾、低血压以及室性期前收缩等。结论:与多巴酚丁胺比较,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重度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
- 罗晓菡黄达民卢英民李宏松姚能才窦存芳石来新张金春季俭沈俊娴包敏敏宋蕾韦彩雯李毅刚
- 关键词:桂哌齐特脑钠肽
- 顽固性高血压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
- 2014年
- 长期高血压可产生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的严重损害,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临床问题,故对顽固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应该有足够的认识。本文从4个方面来论述一下有关顽固性高血压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问题。
- 季俭
- 关键词:顽固性高血压发病机制
- 长期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评价长期中等强度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影响。方法:采用药物标准治疗的60例CHF病人被随机分为两组:运动训练组(30例),常规治疗组(3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于治疗前、后抽血检测血清脑钠肽(BNP)及H-FAB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HF患者运动训练组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清BNP[(357±32)mg/ml,(343±14)mg/ml:(36±4)mg/ml]、H-FABP[(15.5±3.1)μg/ml,(13.0±5.4)μg/ml:(4.1±2.3)μg/ml]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运动组运动训练6个月后BNP[(357±32)mg/ml:(104±41)mg/ml],H-FABP[(15.5±3.1)μg/ml:(6.1±4)μg/ml]明显下降(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后BNP[(343±14)mg/ml:(165±20)mg/ml],H-FABP[(13.0±5.4)μg/ml:(8.2±5.1)μg/ml]也有明显下降(P<0.05),但运动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血清H-FABP、BNP水平随心衰加重而明显升高(P<0.05),H-FABP与BNP呈正相关(r=0.39,P<0.05)结论:长期适当的运动训练,可使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水平显著下降。
- 卢英民姚能才窦存芳石来新张金春季俭沈俊娴包敏敏黄达民张颖李毅刚
- 关键词:运动疗法载体蛋白质类
- 运动训练对大管径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率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接受直径≥3.0mm的冠状动脉药物支架患者再狭窄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管径≥3.0 mm药物支架,并获得6个月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90例患者(95个病变)的资料(心肌梗死、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再狭窄及桥血管病变除外)。根据是否进行运动训练患者被分为运动训练组(42例)和非运动训练组(48例),对其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运动训练组的再狭窄率明显低于非运动训练组(9.5%比18.8%,P<0.05)。结论:对于接受管径≥3.0mm的冠状动脉支架患者,运动训练也是减少再狭窄率的有效方法。
- 卢英民黄达民张颖姚能才窦存芳杨森畅石来新张金春季俭沈俊娴包敏敏李毅刚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狭窄
- 血清尿酸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的关系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血清尿酸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比较扩张型心肌病(DCM,96例)不同心功能和其他状态下的尿酸浓度。结果:DCM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的尿酸分别为(303±34)mmol/L,(403±95)mmol/L和(595±190)mmol/L,各级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心衰控制前比较,心衰控制后尿酸浓度明显降低[(609±218)mmol/L比(414±147)mmol/L,P<0.01];左室内径≥65mm者尿酸浓度明显高于<65mm者[(572±183)mmol/L比(425±112)mmol/L,P<0.01];入院时服与未服利尿剂者尿酸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BUN>7.5mmol/L与≤7.5mmol/L者尿酸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尿酸浓度升高,升高程度与心衰严重程度有关,而独立于服用利尿剂及肾功能不全;血清尿酸浓度是反映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 宋蕾姚能才窦存芳罗晓菡石来新张金春季俭卢英民
- 关键词:尿酸
- PCI术后早期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脏左室功能临床价值探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早期应用重组人脑利尿肽(rhBNP)对左室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4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冠心病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rhBNP治疗,于术后1h开始。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h、术后48h和术后72h cTNI及NT-proBNP水平;对比术前、出院前以及出院后1个月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患者出院前根据Killip分级判定并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术后48h和术后72h,实验组患者cTNI和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院后1个月,实验组患者LVED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院1个月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和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院3个月后,实验组和对照组MACE发生率分别为12.5%和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早期应用rhBNP可改善患者心脏左室功能、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预后。
- 季俭王敏燕卢英民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重组人脑利钠肽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功能急性心肌梗死
- 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后心房顿抑与脑利钠肽的研究
- 2012年
- 目的:通过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复律后心房超声检查及血浆脑利钠肽(BNP)的检测,探讨心房顿抑与BNP的关系。方法:将76例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40例)和持续性房颤组(36例),另入选对照组患者20例。在房颤复律后2h、1d、1周和1个月时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测定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峰)和心房充盈分数(AFF),以A峰<50cm/s作为心房顿抑的标准,并测定上述时间点及复律前血浆BNP。结果:阵发性房颤组复律后2h心房顿抑的发生率为45.0%,复律后A峰和AFF至1周时恢复正常;持续性房颤组复律后2h左房顿抑的发生率为61.6%,A峰和AFF至1个月时恢复正常。2组复律后1d和1周时BNP与A峰有显著的相关性,在房颤复律后1d和1周时仍然存在心房顿抑的患者BNP显著高于无顿抑发生的患者(P<0.01),心房顿抑消失后,BNP迅速下降。结论:房颤复律后1d和1周时血浆BNP水平与跨二尖瓣A峰有相关性,较高的血浆BNP可能提示心房顿抑的持续存在,有助于了解左心房功能恢复情况。
- 李宏松卢英民韦彩雯宋蕾李志华蔡振东岳冬梅季俭包敏敏沈俊娴张金春窦存芳罗晓菡石来新姚能才
- 关键词:心房颤动复律心房顿抑脑利钠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