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晨
- 作品数:37 被引量:629H指数:1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建筑科学社会学更多>>
- 高速铁路对中国城市市场潜力的影响——基于铁路客运可达性的分析被引量:48
- 2014年
- 近10年来中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正逐步显现。本文从市场潜力角度研究这一影响,根据《全国铁路旅客列车时刻表2012.07》统计获得的城市之间平均旅行时间和发车频次数据重新定义市场潜力函数,对比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普通铁路和叠加高速铁路之后的市场潜力特征,探讨高铁对城市市场潜力的提升作用,并从中分离出时间压缩效应和频次效应。研究发现:1普通铁路市场潜力呈现"多中心—廊道"结构,市场潜力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镇群内,以及京广、京沪、京哈等重要铁路线沿线;2叠加高速铁路之后城市市场潜力整体上仍呈现"多中心—廊道"结构,且多中心结构更为突出;3京沪、沪杭铁路沿线城市和东南沿海宁波—厦门段客运专线沿线城市的高铁效应最大;4高铁连接的109个城市时间压缩效应的平均值为31.3%,频次效应的平均值为68.7%,频次效应是高铁效应的主要形式。
- 张萌萌孟晓晨
- 关键词:高速铁路地级市
- 京沪沿线铁路网络系统职能分工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远程高铁、城际高铁和普通铁路三大系统组成的铁路网络系统将在未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京沪高铁和京沪铁路近4000份实地调研数据及实际客流,探讨客流流动格局,辨析三大铁路系统的分工。研究发现:1高铁和普铁城市联系职能分工明显,前者主要服务于中心城市间联系,后者兼顾了普通城市间联系,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2城际高铁和远程高铁发生明显分工,城际高铁承担城镇群内城市间联系,释放远程高铁客运能力,从而使远程高铁承担各城镇群间联系;3相比于普通铁路,高铁旅客公费比例更高,商务出行更多,收入水平更高。研究结论可为修建城际高铁提供经验支持,也为分析高铁对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影响提供思路。
- 龙茂乾孟晓晨李贵才
- 关键词:京沪高铁城际高铁城市客流
- 中国主要省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利用效率及投资取向被引量:19
- 2005年
- 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而作为主要生产资源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文章以经济增长理论为依据,利用生产函数分析了中国主要省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发现1990年代之后大多数省区的人力资本贡献率已超过了物质资本的贡献率,说明经济增长方式已发生了由外延式向内涵式的很好转变。进一步根据生产者均衡理论,计算了主要省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发现大部分省区的利用效率没有达到最优状态,但1990年代以来利用效率在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计算了通过提高两项资本利用效率可带来的GDP增长潜力,发现当利用效率达到最高时GDP可增长近24%。由此给出了各省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比例的调整方向。
- 孟晓晨刘洋戴学珍
- 关键词: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贡献率利用效率
- 基于京津冀城镇群交通成本的北京极化—扩散效应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北京"灯下黑"现象一直是困扰政府的一个难题。通过回顾区域发展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等相关理论,归纳出两条反映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倒"U"型曲线,并从交通成本的角度对京津冀城镇群极化—扩散效应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京津冀城镇群内部,城镇距离北京越近,就业规模越小。2001—2010年间,京津冀城镇群就业规模极化程度提高了42%,就业人口分布更加不均衡。一个城镇交通可达性的改善对于该城镇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北京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仍是极化效应大于扩散效应,而且,扩散效应的经济影响还仅仅局限于隶属于北京的城镇,其他的城镇还未从中获益。根据两条倒"U"型曲线初步判断,北京与周边的中心—外围结构正在接近"拐点"。
- 龙茂乾孟晓晨
- 关键词:极化效应交通成本可达性
- 北京市制造业和服务业空间组织特征与类型被引量:11
- 2011年
- 产业在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形式是形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导力量。要认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机制和合理地进行城市功能区规划,都离不开对城市内部产业空间组织规律的了解与掌握。产业的空间组织形式是各种集聚与分散力量综合作用达到平衡时的结果。鉴于现有研究尚未系统探讨产业空间组织的不同特征与类型,本文利用2001年北京市基本单位普查的资料,从产业集中度和地理集聚度2个维度,对北京市的两位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空间组织形式进行了特征分析与类型分类,归纳总结出寡占—集聚型、寡占—分散型、领先—集聚型、领先—分散型、竞争—集聚型以及竞争—分散型6种空间组织类型,并简单探讨了其形成因素,最后比较分析了制造业和服务业在空间组织形式上的共性和差异。
- 孟晓晨王滔王家莹
- 关键词:行业集中度产业空间组织
- 变“离土不离乡”为“先离土后离乡”——温州龙港农民城的启示被引量:5
- 1992年
- “离土不离乡”是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初期提出的一项总战略,其实质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没有空间迁移的情况下进行产业转换。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证了空间迁移与产业转换之间的关系,指出在乡镇企业已经有了很大发展的今天,应适时调整这项战略,变“离土不离乡”为“先离土后离乡”,即引导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向中小城镇集聚,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与集聚经济效益,并由此而完成乡镇企业向现代化企业的转化。
- 孟晓晨
- 北京市居住-就业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 2011年
- 在中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住房市场化的进程中,居住—就业的空间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居住—就业的空间分离引发了一系列交通和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北京市不同区域的4个社区进行问卷发放和实地调查研究,考察了北京市居民的通勤特征和居住地、就业地的空间分布特征,测算了样本的居住—就业平衡度,进而比较了居住—就业平衡和不平衡的居民社会经济属性的差异。研究表明:北京市居民居住—就业不平衡现象十分普遍,居住—就业不平衡现象在大型就业中心和大规模居住区表现得愈突出。对居民社会经济属性与居住—就业空间平衡关系的研究发现,居住—就业平衡群体的最突出特征是年龄在50岁以上、职业为公务员、住房为单位集体宿舍或借住朋友/亲戚家。而相反,已婚居民、自有住房群体或从事农林渔牧水利生产等这部分人群往往最容易产生居住—就业不平衡。
- 陈蕾孟晓晨
- 关键词:城市地理学
- 中国主要省区人力资本利用效率及流动方向研究被引量:13
- 2005年
- 经济资源的空间分布是经济地理学常见的研究课题。但如何评价经济资源空间分布的合理性,经济地理学还缺少有效的工具。本文利用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分析工具,对我国人力资本空间分布的合理性进行了研究,证明目前的空间分布没有使人力资本利用效率达到最优,由此造成的GDP损失在13%。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简单途径是充分的人口流动。论文基于数量分析的结果给出了初等人力资本、中等人力资本和高等人力资本各自的合理流动方向。这也证明经济学的理论可以用于经济地理学的空间研究,用于空间分布合理性的论证。
- 孟晓晨刘洋戴学珍
- 关键词:利用效率人力资本流动经济增长劳动力市场
- 社会网络与资本、劳动配置研究--以广东新会为例被引量:1
- 2008年
- 社会网络是社会资本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作者把社会网络看作是在市场和计划之外的另一种资源配置的渠道。在中国社会由计划配置资源向市场配置资源转轨的现阶段,社会网络在资源配置中是否起作用,起多大的作用,是本文要回答的问题。作者在提出基本理论框架之后,通过在广东新会对企业管理者和企业职工的访谈及问卷调查,实际验证了社会网络在资金和劳动配置中所起的作用,发现即使是在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的广东省,社会网络在资源配置中也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对一般劳动资源的配置,社会网络更重要。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社会网络是市场不完善情况下的有效补充方式。
- 孟晓晨赵静许龙
- 关键词:社会资本社会网络
- 高速铁路城市联系职能研究——基于京广高铁调研数据的实证被引量:18
- 2015年
- 审视与评估现实中高速铁路的城市联系职能,是研究高铁发展与城市发展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基于对京广高速铁路沿线14个城市进行的实地调研和近3000份调查问卷,分析了高铁旅客在城市间的流动方向及特征,发现高铁主要承担着中心城市与普通城市之间、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之间的客流联系。通过对不同城市间客流强度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发现高铁旅客在省内城市间的流动强度普遍高于省外流动强度,去往中心城市的客流强度也大于去往普通城市的,且两个城市间的高铁旅客数量与两个城市的经济水平正相关。高铁加强了中心城市与普通城市之间的客流联系,但会带来中心城市进一步的极化发展还是使中心城市更好地带动普通城市的发展,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龙茂乾孟晓晨
- 关键词:高速铁路客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