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丽琴

作品数:21 被引量:93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心病
  • 6篇心肌
  • 6篇中医
  • 6篇冠心病
  • 5篇通冠胶囊
  • 5篇胶囊
  • 4篇代谢
  • 4篇代谢综合
  • 4篇代谢综合征
  • 4篇心肌梗死
  • 4篇证型
  • 4篇综合征
  • 4篇梗死
  • 3篇心功能
  • 3篇造影
  • 3篇中医证
  • 3篇中医证型
  • 3篇介入
  • 3篇冠脉
  • 2篇动脉

机构

  • 9篇广东省中医院
  • 6篇广州中医药大...
  • 6篇张家港市第一...
  • 4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21篇孟丽琴
  • 13篇陈伯钧
  • 9篇李志尚
  • 8篇高彦利
  • 7篇潘宗奇
  • 7篇冯靖禧
  • 6篇苏学旭
  • 6篇李然
  • 4篇曾靖
  • 3篇钱雪松
  • 3篇盛宇峰
  • 2篇刘泉颖
  • 2篇陈全福
  • 2篇夏晓莉
  • 2篇周勇
  • 2篇朱明辉
  • 2篇陈浩生
  • 1篇汪涛
  • 1篇程李涛
  • 1篇许红

传媒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陕西中医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井冈山医专学...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脉血流储备和平板运动试验在评估冠脉狭窄病变功能的价值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冠脉血流储备功能测定和平板运动试验用于评估冠脉狭窄病变功能学影响严重性的价值。方法选择性入选2011年3月-2012年3月52例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运动平板试验、冠脉造影和冠脉血流储备分数(Coronary Fractional Flow Reserve简称FFR)测定。根据FFR值分为2组:A组24例FFR<0.75和B组28例FFR≥0.75,收集两组资料,随访约12个月。结果 A组24例运动平板试验均为阳性,予以植入支架治疗。在支架植入术后15分钟重复测定FFR值均高于0.75;并在介入术后第5天,A组患者重复运动平板试验结果均恢复正常。B组有25例患者运动平板试验阴性,有3例患者运动试验阳性,FFR方法可产生假阴性。所有B组患者均未进行PCI干预,而以最佳的药物治疗。28例患者临床平均随访12个月,无缺血性冠脉事件及紧急血运重建事件发生。FFR对冠脉狭窄病变功能学诊断的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和89.3%;其准确性为94.2%。结论 FFR是一个评估冠脉狭窄病变功能严重性值得信赖的指标。
盛宇峰周勇钱雪松张俊杰朱明辉孟丽琴王莉
关键词:运动平板试验冠心病冠脉血流储备冠脉造影术
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研究
目的:判别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规律,并探讨介入治疗对中医证型变化的影响。方法:对71例胸痹心痛患者介入前后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常见有气虚、阳虚、阴虚、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热证等证型。结果: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
陈伯钧潘宗奇苏学旭孟丽琴李志尚
关键词:冠心病证型研究介入治疗
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改变时体成分的变化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营养状态改变时体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在我中心治疗,经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ubjective globalassessment,SGA)由SGA-B转为SGA-A,且在营养评估同时有体成分测量数据的患者共31例。观察CAPD患者营养状态转变后体成分的变化。结果患者由营养不良到营养好转体质量由(59.55±11.25)kg增加至(61.04±11.67)kg(P>0.05),脂肪量由(17.72±9.80)kg增加至(19.62±11.19)kg(P<0.05),内脏脂肪由8.48±3.90增加至10.00±3.97(P<0.01),而瘦体质量、肌肉量、体水分量、骨骼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PD患者营养状态改变时体成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即随着营养状态的好转,体内脂肪量及内脏脂肪会明显增加。
孟丽琴程李涛汪涛陈伯钧
关键词:肾疾病腹膜透析营养不良
通冠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通冠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心脏左前降支(LAD)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AMI对照组(n=8)、AMI卡托普利组(n=7)、AMI通冠胶囊组(n=7)。卡托普利...
陈伯钧潘宗奇孟丽琴
关键词: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卡托普利
代谢综合征中医分型及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关系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中医分型及其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06—2007—10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住院的MS患者83例,综合中医四诊资料,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分为痰湿内阻、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淤血内停4个基本证型,分析MS中医各证型的发生率及其与PPAR-γ的关系。结果MS中医证型以痰湿内阻型居多,其次为气阴两虚及淤血内停型,阴阳两虚型最少。(PPAR-γ)在各证型中表达具有明显差异(P〈0.05),其顺序依次为痰湿内阻型〉瘀血内停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结论痰湿内阻型在MS申最为常见,PPAR-γ在痰湿内阻型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余各证型。
陈伯钧孟丽琴夏晓莉陈全福李志尚冯靖禧高彦利陈浩生刘泉颖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冠脉血流储备分数的可能影响因素及对冠脉支架置入的指导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测值的影响因素及FFR指导支架置入的效果。方法:选择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2月—2015年1月住院的存在反复胸闷胸痛症状、发生急性心梗及既往曾行PCI术并复查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60例,记录年龄、性别、吸烟史,以及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及血糖(blood glucose,BG)等一般资料;全部患者进行冠脉动脉造影,记录狭窄程度及长度,并行FFR测定。根据FFR测定值分为两组:FFR≥0.8组与FFR<0.8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分析上述因素与FFR之间的相关性。对FFR<0.8的患者行支架置入术,并测定支架置入术后FFR值,比较支架置入术前后FFR值。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的心因性再入院、再发心绞痛、再血管化治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情况。结果:160例患者均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和FFR测定,FFR≥0.8组与FFR<0.8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和狭窄长度存在显著差异(P均<0.001),并且FFR与冠脉狭窄程度和长度呈显著负相关(P均<0.001);2FFR<0.8组,支架置入前后FF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置入支架后的FFR值与FFR≥0.8组的FFR值相比无显著差异(P=0.085);3根据不同的狭窄程度分别统计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的病变数及FFR值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狭窄程度相同的不同血管所测得的FFR值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4随访结果显示,FFR≥0.8组和FFR<0.8并置入支架组之间再发心绞痛、原有病变再血管化治疗、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两组均无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结论:FFR测值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和长度呈显著负相关;狭窄程度越重,狭窄病变越长,对冠状动脉�
孙婧煜李勋钱雪松盛宇峰朱明辉孟丽琴焦念方周勇
关键词:血流储备分数冠状动脉造影
通冠胶囊对气虚血瘀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通冠胶囊对气虚血瘀型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患者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术后(PCI)中医辨证属于气虚血瘀证型的患者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PCI术后常规西药抗凝、抗血小板、扩冠、降脂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通冠胶囊,观察两组之间在服药不同时间(术后第1天、第14天、第84天)心脏彩超指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术后第1天,LVEDVI、LVESVI、LVDD、LVDS、IVSD、LVPWD、LVEF、LVMI各项均无统计学差异;在术后第14天和术后第84天,各项均有统计学意义。自身前后对照,对照组术后第14天与第1天比较,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术后第84天与术后第14天比较,除IVSD外各项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术后第14天与第1天,各项指标的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84天与第14天比较,除IVSD、LVPWD外,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结论:西药常规治疗组和加用通冠胶囊组均能减少心脏扩大、改善心脏舒缩功能,加用通冠胶囊组比对照组有更显著的效果,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效果更明显,此外,二组都有减少心肌肥厚的作用,且加用通冠胶囊组比对照组有更显著的作用,但未观察到随着时间的延长效果增加。
陈伯钧苏学旭孟丽琴曾靖潘宗奇高彦利李然李志尚冯靖禧
关键词:通冠胶囊急性心肌梗死PCI心功能
冠心病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通过研究冠心病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探讨冠心病的症候实质。方法:对61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及证候分型,判别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的气虚证、血瘀证及痰浊证非常普遍,但均未表现出随冠脉病变程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气虚证和血瘀证的冠脉病变支数及程度显著高于非气虚证及非血瘀证(P<0.01);而痰浊证同非痰浊证的冠脉病变支数及程度比较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气虚血瘀在冠心病发生发展及冠脉病变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表现出随冠脉病变程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潘宗奇陈伯钧冯靖禧陈慧敏李志尚高彦利孟丽琴
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研究被引量:42
2007年
目的判别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规律及探讨介入治疗对中医证型变化的影响。方法对71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后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常见有气虚、阳虚、阴虚、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热证等证型。结果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以血瘀证53例(74.6%)、气虚证46例(64.8%)、痰浊证28例(39.4%)最为常见,气滞证12例(16.9%),寒凝证12例(16.9%);介入后1周亦以血瘀证47例(66.2%)、气虚证39例(54.9%)、痰浊证23例(32.4%)最为常见,气滞证2例(2.8%),寒凝证1例(1.4%);介入后1个月则以气虚证47例(85.4%)、血瘀证40例(72.7%)、痰浊证31例(56.4%)最为常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介入术后1个月与介入术后1周比较,气虚证及痰浊证加重;介入术后1周与介入术前比较,气滞证及寒凝证减轻。结论介入治疗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标实症状,但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冠心病的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提示我们应充分关注介入治疗后继续治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陈伯钧潘宗奇苏学旭孟丽琴李志尚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医证型研究
痰湿在代谢综合征中的作用及其与PPAR-γ的关系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辨证分型,观察痰湿在代谢综合征中的作用及各证型与PPAR-γ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07年6月至2007年10月在广东省中医院住院病人中符合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定义的代谢综合征诊断...
孟丽琴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痰湿内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