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邦建
- 作品数:15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邯郸市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临床效果对比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分析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8月至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LCP)组和动力髋螺钉(DHS)组,每组各45例。LCP组患者采用LCP内固定治疗,DHS组患者采用DHS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LCP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P<0.05),手术时间和术后愈合时间均短于DHS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HS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疼痛、功能、活动范围评分及总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疼痛、功能、活动范围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术前(P<0.05),且LCP组患者疼痛、功能评分及总分均高于DHS组(P<0.05),但两组患者活动范围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DHS内固定治疗比较,LCP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效果更佳,能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安全性较高。
- 段泽敏李高强葛满意方庆山孙邦建
- 关键词: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
- GSH和DC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孙邦建何磊赵松涛
- 关键词:动力髁螺钉股骨髁上髓内钉股骨远端骨折
- CT与MRI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CT与MRI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的评价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邯郸市第一医院诊治的6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将其中32例确诊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发PLC损伤患者纳入PLC组,36例未并发PLC损伤患者纳入非PLC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采用四格表法计算CT、MRI诊断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发PLC损伤的阳性和阴性预测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MRI诊断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发PLC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灵敏度及特异度。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并发PLC损伤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载荷分享评分系统(LCS)评分、椎管内占位率、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TLICS)评分,以及柯布(Cobb)角、椎体楔变角(SIEA)、局部后凸角(LK)及棘突间距增加值(IISD)的差异。结果:6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经CT检查后,其中34例显示PLC损伤,34例显示无PLC损伤,PLC损伤的阳性预测值为70.59%(24/34),阴性预测值为76.47%(26/34),与“金标准”相比,一致性一般(Kappa=0.471,P<0.001);经MRI检测后,其中33例显示PLC损伤,35例显示无PLC损伤,PLC损伤阳性预测值为90.91%(30/33),阴性预测值为94.29%(33/35),与“金标准”相比,一致性较好(Kappa=0.853,P<0.001)。MRI的诊断确诊率为92.65%(63/68),高于CT的73.53%(5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43,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T、MRI诊断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发PLC损伤的AUC分别为0.730、0.919;灵敏度分别为70.60%、75.40;特异度分别为88.20%、95.70%。PLC组与非PLC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受伤原因、LCS评分以及椎管内占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LICS评分、Cobb角、SIEA、LK及IISD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443、4.181、4.973、
- 王瑞波王自涛李燕平孙邦建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MRI)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影响因素
- 地舒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临床疗效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地舒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邯郸市第一医院骨肿瘤科收治的80例NSCLC伴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唑来膦酸组(n=40)与地舒单抗组(n=40)。唑来膦酸组接受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地舒单抗组接受地舒单抗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生存期(OS)、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SS)、无进展间隔期(PFI)、骨相关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地舒单抗组患者OS、DSS、PFI均显著优于唑来膦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舒单抗组骨相关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唑来膦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热、贫血、全身乏力、四肢麻木、关节痛、肌肉痛、牙痛,以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舒单抗可显著改善NSCLC伴骨转移患者的预后,降低骨相关事件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段登科白智龙温振涛王岩陈松孙邦建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有效性
-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8例分析
- 2004年
- 孙邦建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髓核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被引量:3
- 2005年
- 孙邦建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治疗温经通络
- 畸形性骨炎并发骨折一例
- 2004年
- 孙邦建
- 关键词:畸形性骨炎骨折并发症X线片
- 镍钛聚髌器与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比较被引量:2
- 2005年
- 孙邦建
- 关键词:钢丝张力带内固定镍钛聚髌器髌骨骨折内固定方法
- 术前应用地舒单抗对骨巨细胞瘤瘤体血运的影响程度分析
- 2022年
- 分析骨巨细胞瘤在术前应用地舒单抗治疗对其瘤体血运的影响程度和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是2018.01-2021.01,骨巨细胞瘤患者均为在我院诊断的,病例总数是30例,整理其临床、组织学以及影像学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分析,对比使用地舒单抗治疗前后患者的瘤体血运情况、CT强化率以及微血管密度情况。结果 用药前后,血管CT强化率之间无差异(P>0.05);用药后的病灶平扫CT值和增强CT值明显高于用药前(P0.05),用药后的病灶CT强化率明显低于用药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用药后经组织学检查可见,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完全没有,单核基质细胞数量显著降低。用药前后患者的微血管密度分别是(224.6±10.2)和(106.2±2.6),相比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巨细胞瘤治疗中在术前应用地舒单抗可减轻其瘤体血运情况,降低其微血管密度和CT强化率,有显著性的临床价值。
- 段登科白智龙孙邦建
-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
- 腰骶部菱形筋膜蒂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被引量:16
- 2005年
- 韩守江杨连根孙邦建娄宏亮安小刚
- 关键词:褥疮腰骶部筋膜蒂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