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志刚

作品数:16 被引量:10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潮汐
  • 3篇北黄海
  • 3篇ADCP
  • 2篇断面潮流
  • 2篇数据同化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水团
  • 2篇同化
  • 2篇逆模型
  • 2篇开边界条件
  • 2篇黄海暖流
  • 2篇分潮
  • 2篇值模拟
  • 1篇低通
  • 1篇低通滤波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东海岸
  • 1篇信息系统

机构

  • 16篇中国海洋大学
  • 10篇国家海洋信息...
  • 8篇国家海洋局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国家海洋...
  • 1篇国家海洋局天...

作者

  • 16篇姚志刚
  • 9篇宋军
  • 7篇鲍献文
  • 7篇李希彬
  • 5篇郭俊如
  • 4篇万凯
  • 3篇刘玉龙
  • 3篇孙晓燕
  • 3篇李娜
  • 3篇李静
  • 2篇张秋丰
  • 2篇李欢
  • 2篇牟林
  • 2篇袁泽轶
  • 2篇高佳
  • 2篇夏颖颖
  • 1篇吴德星
  • 1篇万修全
  • 1篇李琰
  • 1篇王国松

传媒

  • 4篇海洋通报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Marine...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预报
  • 1篇海洋学研究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easonal evolution of the Northern Yellow Sea cold water mass被引量:2
2013年
With the in-situ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observations taken seasonally in the Northern Yellow Sea area during the National 908 Water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Project from 2006 to 2007,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rthern Yellow Sea cold water mass (NYSCWM) were studied, including both its spatial pattern over the whole bottom and historically typical section from Dalian to Chengshantou. Seasonal evolution as well as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was analyzed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NYSCWM, as a result, some new features about the NYSCWM had been found.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studies, the center of colder water mass in summer moved eastward, but sharing the similar peak values for both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with historical data. In spring, the axis of 32.8 psu saltier moves westward approximately 75 km and the high salinity areas beyond 123.5° E were largely impaired comparing to that in winter. In winter, the NYSCWM almost disappeared due to the reinforced wind-induced mixing and the Yellow Sea Warm Currents (YSWC) moved northward and controlled most of the Northern Yellow Sea region. In autumn, two cold centers with the peak value of 9℃ were found inside the attenuated NYSCWM.
李希彬孙晓燕孙晓燕张秋丰姚志刚
谱混合模型方法优化及其在海洋水团分析与水交换研究中的应用
2016年
优化了谱混合模型(Spectral Mixture Model,SMM)分析方法,提出了谱混合模型方法中两个关键参数的一般优化方案。优化后的方法能够对大量的数据样本进行快速聚类分析,并通过求解概率密度函数确定不同聚类之间的混合区域。以该方法在海洋水团以及水交换中的应用为例,详细阐明了谱混合模型方法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在谱聚类方法基础上建立的谱混合模型分析法,避免了传统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的不足,即使在物理量的散点数据分布呈现广泛连续性时,仍然能够抓住数据时空分布的主要变化方向,其在水团的辨别、水团边界以及水交换混合区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宋军刘玉龙李静郭俊如牟林姚志刚李希彬
关键词:谱聚类水交换
北黄海冷水团季节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7
2012年
利用2006—2007年春、夏、秋、冬4个航次的CTD数据,对北黄海冷水团的季节变化及其消长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春季,冷水团特征开始出现,6℃冷水占据了调查区域的1/3,冷水团中心的盐度值大于32psu。成山头以东的高盐水舌主轴从冬季的124°E西移至123.3°E处;夏季,北黄海冷水团特征最为明显,核心温度约6℃,盐度高于32psu,盘踞在50m等深线以深的深槽中,温、盐呈现明显的双峰结构。与前人的结果相比,本文低温中心的位置偏东;秋季,北黄海冷水团强度减弱,但仍存在2个低温中心,并且高盐中心位于38.5°N,122.5°E附近;在垂直方向上,冷水团与上层水之间以温跃层为分界:温跃层春季时形成,位于20~30m;夏季达到最强,跃层在10~20m;秋季减弱,跃层深度降至30~40m;至冬季温跃层完全消失。
姚志刚鲍献文李娜李希彬万凯宋军
关键词:黄海暖流
沙埕港湾口断面潮流及余流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基于对沙埕港湾口断面的连续走航观测资料,成功构建了沿走航断面的10个站点的连续海流序列,并分析了潮流、余流、潮通量等水文要素。分析结果表明,沙埕港湾口水道潮流类型为正规半日潮流,涨潮最先出现在中下层而落潮最先出现在上层,涨(落)潮转流相差约为30min。水道内潮流为往复流,M2和S2分潮流流速较大,倾角基本沿水道主轴方向。沙埕港湾口断面余流呈2层结构,10m以浅基本为东南向余流流出湾口,核心位于湾口断面南侧。10m以深多为西北向流入湾内,入流核心位于湾口断面中部的底层区域。对潮通量的计算表明,通过湾口进入沙埕港的潮通量约为1.63×108m3。
万凯鲍献文姚志刚万修全夏颖颖
关键词:纳潮量
基于潮汐逆模型技术对渤黄海正压M2分潮开边界条件的优化研究:Ⅱ.潮汐特征、潮汐动力学及潮余流被引量:5
2016年
基于该系列文章前文建立的高分辨率数据同化模型系统,研究渤、黄海的M_2分潮的潮汐特征、潮混合、潮余流、潮能及其扩散、潮动量平衡。对同潮图结果的分析表明,渤、黄海内共存在4个无潮点,研究区域内M_2分潮振幅的最大值出现在朝鲜半岛西侧。潮流椭圆的分析结果表明,在35°N附近区域潮流椭圆的旋转方向有着比较突然的改变。朝鲜半岛西侧区域潮流的振幅较大,并且由于该区域地形复杂多变导致朝鲜半岛西侧海域存在着比较强烈的潮混合与潮耗散。对M_2分潮动量分析的结果表明,地形等因素在近海潮汐动力学过程中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在渤、黄海内大部分区域,主要的动量平衡基本上介于压强梯度力、局地变化项以及科氏力之间,底应力和对流项都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线性模型对近海尤其是上述强耗散区内潮波活动的模拟还是存在着缺陷和不足。
宋军姚志刚郭俊如李静高佳董军兴
关键词:潮汐特征潮余流
北黄海潮流、余流垂直结构及其季节变化被引量:9
2010年
基于对2006年夏季与2007年冬季在123.51°E,38.00°N的各1个月潮流和水位观测数据的分析,发现夏季余流呈现两层结构,上层流向为西北,下层流向东南,并且当大潮日期附近,在跃层附近深度存在若干流速较强的水层;冬季余流除了个别层以外基本上均为西北向流入北黄海,从中可以看到风场改变所引发的异常增减水和强流出现。对潮流椭圆的分析表明,半日潮族分潮流的最大流向自夏季至冬季存在着顺时针的旋转,旋转角大约为16(°)~18(°),并且夏季半日潮族随深度顺时针,全日潮族逆时针旋转,而冬季基本上上下一致。
鲍献文宋军姚志刚乔璐璐鲍敏万凯
关键词:北黄海低通滤波
基于潮汐逆模型技术对渤黄海正压M_2分潮开边界条件的优化研究:I.模式的建立与验证被引量:1
2016年
建立了一个高分辨率的数据同化模型系统,针对渤黄海潮汐模型开边界进行优化研究。潮汐调和常数提取自沿岸的潮位计或者近海的水位计观测。数据同化系统包含向前积分的正模型和潮汐逆模型,正模型是三维的、有限积分的、非线性的区域海洋模型ROMS,逆模型是三维的、线性的、有限元模型TRUXTON。数据同化系统通过反演正压潮汐边界条件优化结果,最大可能的减少各同化数据源的差异所带来的误差。研究证明,同化结果能有效的减少潮汐开边界水位强迫的误差,模型/观测误差在调整后减小超过50%。基于posterior潮汐开边界重构的M2分潮图同前人的结果一致。
宋军姚志刚郭俊如李静李欢李程
关键词:数据同化
北黄海温盐分布季节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46
2009年
利用2006~2007年夏冬春秋4个季节北黄海的大面调查资料,分析了4个季节北黄海温度和盐度大面以及典型断面分布特征,得出以下结论:2007年冷水团势力范围强于2006年,北黄海冷水团的形成受地形影响。黄海暖流冬春季较强,冬季最强,夏季最弱,秋季开始形成。鲁北沿岸流冬季最强,春季减弱,夏秋季消失,但夏季鲁北沿岸存在冬季鲁北沿岸流水的残余体,即鲁北沿岸水。辽南沿岸水4个季节都以低盐为特征,除夏季低盐中心位于庄河口外,其它3个季节低盐中心均位于调查区域的东北角。渤海与北黄海之间的水交换4个季节都存在。春季,断面盐跃层形成滞后于温跃层;秋季,断面盐跃层消失滞后于温跃层。
鲍献文李娜姚志刚吴德星
关键词:北黄海温盐黄海冷水团黄海暖流
美国卡罗莱纳州区域海洋观测预报系统简介被引量:5
2010年
介绍了美国卡罗莱纳州区域海洋观测预报系统(Caro-COOPS系统)。该系统通过"实时观测-模式模拟-数据同化-业务应用"形成的一个完整链结,为卡罗莱纳州及其周边海域的科研、经济以及军事应用提供服务。观测系统依靠沿岸水文气象台站、海上浮标、潜标以及卫星遥感装置等,获得研究海区的准确观测资料。数值模拟模块是Caro-COOPS系统的核心部分,使用三重网格嵌套技术,并耦合了大气、海浪、泥沙输运以及生物化学模型,真实、全面地模拟出该海区的状况。Caro-COOPS系统中采用集合卡曼滤波和四维变分同化的方式,利用观测数据来调整计算误差。在模式的运行过程中,数据同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初始场和强迫场的修正上,其观测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处理后,可对原有的强迫场进行校正,将相对真实的强迫场提供给模式计算;模式计算的结果与观测数据相融合,通过滤波的方法调整积分的方向,以便更加逼近物理场的真实状态,将滤波调整后形成的物理场作为模拟下一个时刻计算所需的初始场。经过数据同化的调整,优化了模式计算所依赖的初始场和强迫场,减小了其与真实状态的误差,使模式的计算结果更加逼近真实值。Caro-COOPS系统的一大优势亮点是通过将预报结果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快速而准确地定位洪水、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区域,可准确至每一条街道乃至住宅,极大方便了决策部门有针对性地进行灾害预防和救助工作。GIS与模式结果的结合也极大地增强了Caro-COOPS系统服务社会的能力。
郑沛楠姚志刚李晓婷鲍献文
关键词:数据同化地理信息系统(GIS)
基于船载ADCP观测对罗源湾湾口断面潮流及余流的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基于对罗源湾可门水道的25h连续走航ADCP观测,成功构建了沿走航断面共12个站位的连续海流时间序列,并对这些站位的潮流、余流以及潮通量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可门水道内的潮流为正规半日潮流,驻波性质明显,涨潮首先出现在水道中下层而退潮则首先发生在水道上层。水道内的潮流为往复流,水道南部M2分潮流流速较大,并且其倾角自北向南逐渐增加。此外,水道两端的浅水区域内浅水分潮M4振幅较显著。可门水道内余流呈现出两层结构,20m以浅余流沿东北向流出海湾,并且出流的核心位置偏南,而20m以深的余流沿西南向流入湾内,入流的流核位于偏北的近底层区域。对潮通量的积分计算表明通过可门水道进入罗源湾的潮通量约为4.81×108 m3。
姚志刚鲍献文李娜李希彬宋军万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