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英俊
- 作品数:40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沈阳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一种直播水稻缓释肥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播水稻缓释肥,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尿素40‑50份,脲酶缓释剂8‑12份,焦磷酸钾K10‑15份、氯化钙4‑6份、硫酸镁3‑6份,硫酸锌4‑6份,百草枯10‑15份,杀虫双10‑12份,硝酸抑制剂...
- 孙璐夏英俊张婷李飞飞于漫漫卢晴李贺
- 文献传递
- 寒温带无籽西瓜的无土栽培技术被引量:1
- 2020年
- 无籽西瓜是瓜类水果中的高档水果,与普通西瓜相比,口感好,糖度高,产量高,吃着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现如今,无籽西瓜已经成为水果市场上的一种高端消费品,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同时,其具有产量高、耐储存,经济效益高的特点。通过不断提升无籽西瓜的无土栽培技术,可以促进无籽西瓜的进一步推广。本文首先从寒温带无籽西瓜的无土栽培技术的原理进行分析,探究无籽西瓜在栽培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技术要点。
- 赵艺轩刘甜于晓雨王思凡夏英俊
- 关键词:无籽西瓜无土栽培
-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高产繁种栽培技术被引量:2
- 2020年
- 马铃薯是我国许多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其品种与产量有逐渐退化和减产的趋势,面对这一问题,马铃薯脱毒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重视。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实践,相关技术人员通过在不同地区进行马铃薯示范种植,进行了多方位地检测与考察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将从脱毒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层面进行分析总结,探讨马铃薯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与注意事项。
- 刘甜于晓雨王思凡赵艺轩夏英俊
- 关键词:脱毒马铃薯种植栽培
- 生态条件对籼粳稻杂交后代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 以粳稻秋光(程氏指数为22)和籼稻七山占(程氏指数为7)为杂交亲本,分别在东北粳稻区辽宁(N41°48’,E123°25’)、长江中下游籼粳交错区上海(N31°14’,E121°29’)、西南籼稻区四川(N31°07’,...
- 夏英俊
- 关键词:生态环境重组自交系
- 东北三省水稻籼粳属性的判定研究
- 2020年
- 通过利用最常用的程氏指数法、维管束数目比法以及分子标记法,对65份水稻品种进行籼粳属性和成分的判定,分析东北地区育成粳稻类型中籼性血缘的比例。结果表明:东北三省试材程氏指数总积分黑龙江>吉林>辽宁;大维管束比法与大小维管束比法和程氏指数法的结果相近;用分子标记计算的籼型血缘比例,辽宁、吉林、黑龙江分别为0.0592、0.0330、0.0306,与上述程氏指数和维管束性状结果一致。
- 李飞飞夏英俊徐正进高虹
- 关键词:粳稻
- 基于OBE导向的《作物生理学》课程改革与项目式教学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以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能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植物生产各种问题为目标,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作物生理学》的课程内容和授课方法进行了项目式教学方法研究。
- 夏英俊孙璐李飞飞王虹玲
- 关键词:作物生理学项目式教学
- 基于实验班的新农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 2024年
- 在新农科建设的背景下,以沈阳工学院园艺专业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新农科实验班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从组织形式、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模块设置、实践基地建设、培养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实验班的实践探索。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通过校企和实验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科研能力,通过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通过耕读教育培养新时代的劳动素养和“三农”情怀,以期为园艺专业培养“知农、爱农、为农”,服务乡村振兴的新农科应用型人才提供借鉴。
- 夏英俊孙璐翟玉莹王虹玲王家庆
- 以农业示范带建设为引领推进彰武县现代农业发展进程被引量:1
- 2018年
-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加速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进程,最终要依靠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研,阐述并分析彰武县自身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的对策,加速彰武县农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 张晶夏英俊
- 关键词:现代农业
- 基于OBE理念的《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 2021年
- 以产出为导向的OBE理念要求以学生的专业技能行业素养形成为中心,探讨了以OBE理念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设计和评价方法,说明了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课程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学得怎么样四个关键问题。
- 李飞飞夏英俊王虹玲
- 关键词:种子生产教学方法
- 不同生态区籼粳稻杂交后代碾磨和外观品质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采用粳稻秋光(程氏指数22)和籼稻七山占(程氏指数7)正反交,分别在华南籼稻区广东(N23°08',E113°14')、西南籼稻区四川(N31°07',E104°22')、长江中下游籼粳交错区上海(N31°14',E121°29')和东北粳稻区辽宁(N41°48',E123°25')同时构建重组自交系(RIL),测定不同生态区RIL程氏指数、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性状,分析籼粳稻杂交后代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差异及其与生态条件、籼粳属性及稻谷粒形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生态区RIL大部分株系为中间类型(偏籼型或偏粳型),四川、广东、辽宁、上海中间类型比例依次为86.84%、81.45%、82.82%和72.45%。不同生态区间绝大多数品质性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籼粳类型间仅部分地区糙米率和白度值差异达显著水平。千粒重与稻谷粒长、粒宽大多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长宽比呈显著负相关,除上海外糙米率与稻谷粒长极显著负相关,四川和广东地区糙米率与稻谷长宽比显著负相关;整精米率与稻谷粒长负相关(广东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与稻谷长宽比相关不显著(除上海外)。垩白粒率与稻谷粒宽显著正相关,与稻谷粒长和长宽比有负相关趋势,但是相关程度低于粒宽。总体上籼粳稻杂交后代品质性状有辽宁和上海优于四川和广东,生态区间差异大于籼粳类型间差异的趋势。整精米率主要受稻谷粒长影响,垩白粒率更偏向由稻谷粒宽决定,长宽比对二者的作用有所降低,粒形与品质性状的关系较育成品种变得更为复杂,生产上粳稻品质性状优于籼稻的遗传、生态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 夏英俊范名宇徐海刘春香张佳江奕君杨莉李茂柏陈温福徐正进
- 关键词:籼粳稻杂交重组自交系粒形碾磨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