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翔

作品数:10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正电子
  • 3篇正电子发射
  • 3篇正电子发射断...
  • 3篇肿瘤
  • 3篇显像
  • 3篇PET/C
  • 3篇PET/CT
  • 2篇断层显像
  • 2篇正电子发射断...
  • 2篇正电子发射断...
  • 2篇特异
  • 2篇前列腺
  • 2篇前列腺特异
  • 2篇前列腺特异膜...
  • 2篇细胞
  • 2篇显像术
  • 2篇膜抗原
  • 2篇抗原
  • 2篇复发
  • 1篇代谢

机构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0篇周翔
  • 6篇刘建军
  • 3篇黄钢
  • 3篇万良荣
  • 3篇王成
  • 2篇卞正乾
  • 1篇徐云泽
  • 1篇谢叻
  • 1篇閤谦
  • 1篇孙晓光
  • 1篇李佳津
  • 1篇李倩
  • 1篇夏磊
  • 1篇陈奇
  • 1篇陈虞梅
  • 1篇宣寒青
  • 1篇狄文
  • 1篇施君
  • 1篇顾卓伟
  • 1篇张殊

传媒

  • 2篇中华核医学与...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药学进展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肿瘤
  • 1篇中国毕业后医...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腺癌A549细胞葡萄糖代谢与紫杉醇耐药的关系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及其紫杉醇耐药细胞株A549/taxol之间葡萄糖代谢的差异,以及二氯乙酸盐(dichloroacetate,DCA)对这2种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首先采用CCK-8法检测A549及A549/taxol细胞对紫杉醇的耐药性。再用液体闪烁仪检测A549和A549/taxol细胞摄取14C-葡萄糖后CO2的产生和脂质的生成情况。另外,分别用γ计数器和乳酸测定试剂盒检测18氟-2-脱氧-β-D-葡萄糖(18F-2-deoxy-β-D-glucose,18F-FDG)摄取和乳酸产生情况。结果:A549/taxol细胞摄取6-14C-葡萄糖后CO2释放量、18F-FDG摄取率和乳酸生成量均低于A549细胞。A549细胞经DCA处理后6-14C-葡萄糖释放的CO2水平升高,而A549/taxol细胞经DCA处理后6-14C-葡萄糖释放的CO2量无变化。结论:A549/taxol细胞有一定的线粒体氧化呼吸抑制作用。DCA能促进A549细胞线粒体的氧化呼吸作用,而对其耐药株A549/taxol细胞的氧化呼吸作用不大。
赵士艳周翔李佳津黄钢
关键词:肺肿瘤紫杉醇二氯乙酸盐脂质
一种对氟苯丙氨酸PET/CT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氟苯丙氨酸PET/CT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涉及PET/CT分子探针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自动化合成标记前体;2)自动化合成标记中间体;3)脱保护反应。本发明建立了一种制备L、D‑对氟苯丙氨酸P...
王成刘建军孙晓光周翔閤谦陈虞梅万良荣赵海涛
文献传递
妇科内镜手术培训与考核体系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妇科内镜手术培训与考核体系(gynecological endoscopic surgical education and assessment,GESEA)在该院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中对妇科内镜基础技能培训的应用价值。方法GESEA纳入该院妇产科住培中,比较观察组26人培训前、后成绩与对照组14人之间成绩,分别比较观察组26人不同性别、学历、学校、年级亚组之间成绩。结果评估观察组培训前、后成绩及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成绩均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不同亚组之间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ESEA有效提高该院妇产科住培妇科内镜基础技能。
李善姬顾卓伟施君张殊殷霞卞正乾周翔狄文
关键词:妇产科内镜手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18)F-FDGPET/CT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研究评估SUVmax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分析影响淋巴结转移的潜在危险因子,以便精确评估淋巴结转移。方法:收集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本院PET/CT中心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9例。将可能潜在的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子纳入研究变量,如肿瘤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糖酵解关键酶。结果:SUVmax与肿瘤大小(P<0.01),生存时间(P=0.015)和淋巴结转移(P<0.01)相关。通过ROC生存曲线分析:SUVmax>7.65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2.8%和59.0%。肿瘤大小也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肿瘤原发灶的SUVmax和肿瘤大小为非小细胞肺癌预测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高风险组(肿瘤大小>3cm且SUVmax>7.65)患有淋巴结转移的概率为66.7%。结论:PET/CT检查中的高SUVmax和大瘤体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高风险因素。
朱宗平周翔李倩赵小平黄钢刘建军
关键词:SUVMAX淋巴结转移非小细胞肺癌18F-FDGPET/CT
新型经输尿管肾内介入诊疗机器人系统的研发及试验评价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设计并研发一套新型的经输尿管肾内介入诊疗机器人系统,结合目前常规所使用的输尿管软镜,评估该系统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总体研究思路为:理论分析及数据采集后进行经输尿管肾内介入诊疗机器人系统整体设计,完成第一代及第二代样机制作,进行体外模拟器实验及体内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实验。结果:在肾盂输尿管离体模拟操作器体外实验中,与传统输尿管软镜操作相比,经输尿管肾内介入诊疗机器人具有明显的人体工程学优势,舒适度评分更优,平均操作时间更短,平均GRS评分更高。体内动物实验中经输尿管肾内介入诊疗机器人系统可一次就成功上镜,并且因输尿管生理性狭窄和扭曲,做到顺利到达集合系统。上镜时间只需28s,集合系统探查时间208s。完成肾盂肾盏的检查。结论:我们研发的经输尿管肾内介入诊疗机器人系统实现了机器人辅助输尿管软镜的主从操作控制且安全可行,对于结石微创治疗新技术的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本研究目前仅为临床前期研究结果,需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评价该经输尿管肾内介入诊疗机器人系统的科学性及安全性。
宣寒青徐云泽陈奇虞凯夏磊曹炀谢叻卞正乾周翔薛蔚
关键词:输尿管软镜机器人
中危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131)Ⅰ治疗后肿瘤复发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中危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病人^(131)Ⅰ治疗后复发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本院254例中危PTC病人^(131)Ⅰ治疗后复发情况,通过卡方检验及多因素分析探索^(131)Ⅰ治疗后复发的主要因素。结果:34例(13.4%)中危病人^(131)Ⅰ治疗后复发。原发灶大小、淋巴结转移分期及术后^(131)Ⅰ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re-ablation stimulated thyroglobulin,psTg)与肿瘤复发相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psTg为25.6μg/L时,是预测PTC复发最佳截断值。进一步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分期与psTg水平是预测PTC复发的独立因素。联合这两个指标,当淋巴结分期N1b且psTg≥25.6μg/L,^(131)Ⅰ治疗后肿瘤复发率为58.3%;当淋巴结分期N1a且psTg<25.6μg/L时,^(131)Ⅰ治疗后肿瘤复发率仅2.3%。结论:淋巴结转移分期与psTg水平是PTC复发的重要指标,联合这两个指标有助于预测^(131)Ⅰ治疗后肿瘤复发。
汤玲琳李莉来益刘建军周翔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危放射性碘治疗肿瘤复发甲状腺球蛋白
^(68)Ga-PSMA-11 PET/CT与 ^(18)F-FDG PET/CT在前列腺癌术前TNM分期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比较^(68)Ga-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11 PET/CT与^(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前TNM分期中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67例根治性手术病理确诊前列腺癌的患者,年龄(67.5±6.8)岁,均在术前行^(68)Ga-PSMA-11 PET/CT与^(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将PET/CT结果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采用χ^(2)检验对比^(68)Ga-PSMA-11 PET/CT与^(18)F-FDG PET/CT行术前TNM分期的诊断效能,2种显像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 max)的比较行Mann-Whitney U检验。另将患者分层为低危、中危、高危进行分层分析。结果67例中,低危9例、中危19例、高危39例。对于T分期,88.06%(59/67)的患者^(68)Ga-PSMA-11 PET/CT显像阳性,67例中位SUV max为13.80(7.30,22.40);46.27%(31/67)的患者^(18)F-FDG PET/CT显像阳性,67例中位SUV max为4.00(3.10,5.60);2种显像检出的前列腺癌原发灶SUV 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2,P<0.05)。分层分析示,^(68)Ga-PSMA-11 PET/CT对中危患者的检出率高于^(18)F-FDG PET/CT(17/19与6/19;χ^(2)=4.920,P<0.05)。67例中,术后病理示N1期10例。^(68)Ga-PSMA-11 PET/CT和^(18)F-FDG PET/CT检测阳性区域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0、87.72%(50/57)、83.58%(56/67)、6/13、92.59%(50/54)和4/10、89.47%(51/57)、82.09%(55/67)、4/10、89.47%(51/57)。^(68)Ga-PSMA-11 PET/CT共检出M1期患者15例(22.39%,15/67),^(18)F-FDG PET/CT共判定9例(13.43%,9/67),二者对远处转移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436,P<0.05)。结论对于前列腺癌T分期,^(68)Ga-PSMA-11 PET/CT的检出率在中危患者中优于^(18)F-FDG PET/CT。N、M分期时,^(68)Ga-PSMA-11 PET/CT的检出率亦高于^(18)F-FDG PET/CT。
王一宁陈若华周翔万良荣黄干王成刘建军
关键词:前列腺特异膜抗原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脱氧葡萄糖肿瘤分期
^(68)Ga-PSMA-11 PET/CT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化复发患者中的检出率及病灶分布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评估^(68)Ga-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11 PET/CT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化复发(BCR)患者中的检出率及病灶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68)Ga-PSMA-11 PET/CT检查的172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BCR患者[年龄(69.4±6.5)岁]。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与^(68)Ga-PSMA-11 PET/CT检出率的关系;对经局部治疗后明确部位的BCR患者, 分析^(68)Ga-PSMA-11 PET/CT检出病灶的部位和数量, 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数据。结果 ^(68)Ga-PSMA-11 PET/CT在BCR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为70.35%(121/172), 阳性检出率随PSA水平升高而升高, 0.2 μg/L≤PSA<0.5 μg/L、0.5 μg/L≤PSA<1.0 μg/L、1.0 μg/L≤PSA<1.5 μg/L、PSA≥1.5 μg/L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9.12%(28/57)、67.24%(39/58)、15/16、95.12%(39/41)。64例经局部治疗后明确诊断为复发转移灶95个, 其中单纯前列腺床复发22例(34.38%)、单纯淋巴结转移23例(35.94%)、单纯骨转移7例(10.94%)、多区域转移12例(18.75%), 骨转移比例(18.75%, 12/64)明显低于前列腺床复发和淋巴结转移[均50.00%(32/64);均P=0.002]。结论 ^(68)Ga-PSMA-11 PET/CT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BCR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尤其是在PSA水平较高患者中。前列腺床和淋巴结是BCR患者主要转移部位, 而骨转移相对较少, 为今后BCR患者更精准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陈翘楚王一宁周翔王成赵海涛万良荣陈若华刘建军
关键词:复发前列腺特异膜抗原同位素标记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一种细胞代谢与呼吸的动态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细胞代谢与呼吸的动态检测装置,包括:用于供应氧气的气源;与所述气源相连的气体交换容器,该气体交换容器中装载有待检测细胞;与所述气体交换容器相连的用于收集二氧化碳的集气管。本实用新型的细胞代谢与呼吸的动态...
黄钢周翔苗平
文献传递
靶向膀胱癌的PET显像剂研究进展
2024年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其病理分型与复发转移的风险息息相关,因此,对膀胱癌进行准确的诊断对制定膀胱癌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进行分子成像是膀胱癌诊断的重要手段,目前最常用于膀胱癌分子成像的显像剂是[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其为原发肿瘤评估、区域淋巴结分期、远端转移检测、疗效评估及复发监测提供了更多的影像学信息。此外,其他类型的显像剂也为膀胱癌的诊断提供了更多选择,如[11C]蛋氨酸、[11C]乙酸盐、[11C]胆碱、[68Ga]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免疫PET显像剂等,它们补充了更多的代谢信息,从不同代谢途径辅助膀胱癌的诊断,为膀胱癌影像学危险分层提供了新思路。综述了靶向膀胱癌的PET显像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陆泽华周翔刘建军
关键词:膀胱癌显像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