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长付

作品数:10 被引量:466H指数:6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水稻
  • 9篇氮肥
  • 8篇氮肥管理
  • 5篇实地氮肥管理
  • 4篇生长发育
  • 4篇水稻产量
  • 3篇氮肥利用
  • 3篇还田
  • 2篇氮肥利用率
  • 2篇养分
  • 2篇养分吸收
  • 2篇内生
  • 2篇纹枯病
  • 2篇利用率
  • 2篇秸秆
  • 2篇秸秆还田
  • 2篇枯病
  • 2篇冠层
  • 1篇氮肥利用效率
  • 1篇稻米

机构

  • 10篇扬州大学
  • 1篇江苏里下河地...

作者

  • 10篇杨建昌
  • 10篇吴长付
  • 8篇王志琴
  • 7篇刘立军
  • 3篇刘辉
  • 3篇徐国伟
  • 1篇张耗
  • 1篇杜永
  • 1篇徐伟
  • 1篇朱庆森
  • 1篇赵步洪
  • 1篇张敏

传媒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第12届全国...

年份

  • 8篇2007
  • 2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水稻是耗水最多的农作物,适当的节水措施不会降低水稻的产量,而且还有利于稻米品质的改善.我国水稻的氮肥利用效率较低,吸收利用率一般仅有30~35%,较发达国家低10~15%.农学利用率由1958~1963年的15~20 k...
刘立军吴长付王志琴杨建昌
关键词:水稻水分管理氮肥利用率
秸秆还田与氮肥管理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40
2007年
在大田条件下,设计2种秸秆还田方式和3个氮肥水平,研究秸秆还田与氮肥管理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SSNM)能提高抽穗和成熟期各器官中N、P、K含量,使得群体源、库进一步协调,增加抽穗期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减少成熟期茎鞘中N SC(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残留,促进同化物向籽粒的运转。该文还对不同处理下养分吸收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徐国伟吴长付刘辉王志琴杨建昌
关键词:水稻秸秆还田养分吸收
麦秸还田及氮肥管理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4
2007年
以水稻武香粳14和扬粳9538为材料,大田设麦秸还田与不还田、不施氮肥、习惯施肥法(FFP)和基于叶绿素仪(SPAD)测定值的氮肥管理(SSNM)等处理。结果表明,SSNM较FFP氮肥施用量减少40.0%~41.7%,而产量平均增加3.81%。秸秆还田处理较秸秆未还田的产量平均增加2.49%。氮肥的农学利用率、吸收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均以秸秆还田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与秸秆未还田或FFP相比,秸秆还田和SSNM降低了生育前期的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但抽穗及以后差异较小);提高了茎蘖成穗率、结实期叶片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说明秸秆还田和SSNM有利于生育后期群体光合生产和提高物质生产效率。秸秆还田和实地氮肥管理提高了氮收获指数和氮肥利用效率。对秸秆还田和SSNM的产量、生育特性及氮肥利用效率进行了讨论。
徐国伟吴长付刘辉王志琴张敏杨建昌
关键词:水稻麦秸还田实地氮肥管理生育特性氮肥利用率
实地氮肥管理下的水稻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特性被引量:58
2007年
以代表性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水稻的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规律。与农民习惯施肥方法相比,实地氮肥管理在产量不降低甚至有所提高的前提下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施氮量。实地氮肥管理水稻有效穗数有所下降,但其分蘖成穗率明显提高。穗分化前实地氮肥管理水稻叶面积指数和根质量低于农民习惯施肥法,抽穗后结果则相反。实地氮肥管理提高了抽穗期水稻的有效叶面积和高效叶面积的比率、抽穗至成熟的干物质积累、抽穗后根冠比和剑叶的光合速率以及齐穗期群体透光率。实地氮肥管理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高峰均出现在穗分化至抽穗期,此阶段氮、磷、钾的吸收量约占最终总吸收量的45.6%~46.2%、39.6%~43.6%和44.2%~45.2%,均明显高于农民习惯施肥方法。对实地氮肥管理产量提高原因及养分吸收规律进行了讨论。
刘立军徐伟吴长付杨建昌
关键词:水稻实地氮肥管理生长发育养分吸收
实地氮肥管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3
2007年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观察了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与农民习惯施肥法相比,实地氮肥管理在水稻产量持平或略有提高的情况下明显降低了施氮量。实地氮肥管理提高了稻米的加工品质,降低了垩白米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提高了稻米的透明度,改善了外观品质;实地氮肥管理还明显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了胶稠度,降低了糊化温度和蛋白质含量。此外,实地氮肥管理明显提高了米粉的最高黏度、崩解值,降低了消减值,改善了稻米的食味品质。农户示范也取得了类似的结果。对实地氮肥管理改善稻米品质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刘立军吴长付张耗杨建昌赵步洪
关键词:水稻实地氮肥管理稻米品质淀粉黏滞性
实地氮肥管理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的生理基础研究
氮肥投入量大、利用效率低是我国水稻生产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实地氮肥管理技术(Site-specific nitrogen management,SSNM)是以氮肥管理为中心,多元素配合的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的施肥模式或技术。该...
吴长付刘立军王志琴杨建昌
关键词:水稻实地氮肥管理生理基础
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冠层内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试验以常规粳稻扬粳9538为材料,设置了七种不同的氮肥处理,研究了不同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冠层内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N2(实地氮肥管理)和 N5处理的产量与 FFP(农民习惯施肥法)无显著差异,但施氮总量均较 F...
吴长付刘立军王志琴杨建昌
关键词:水稻氮肥管理纹枯病生长发育
文献传递
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冠层内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试验以常规粳稻扬粳9538为材料,设置了七种不同的氮肥处理,研究了不同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冠层内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N2(实地氮肥管理)和N5处理的产量与FFP(农民习惯施肥法)无显著差异,但施氮总量均较FFP处...
吴长付刘立军王志琴杨建昌
关键词:水稻氮肥管理纹枯病生长发育
文献传递
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64
2006年
以扬粳9538为材料,通过秸秆还田与氮素管理与秸秆不还田(对照)比较试验,研究了水稻产量及品质的表现。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SSNM)可以在减少氮肥施用量,秸秆全量还田的同时,增加水稻的产量,降低单位面积穗数,提高每穗粒数、结实率。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降低稻米的垩白米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淀粉谱的最高粘度和崩解值增加,消减值减低,稻米食味品质得到改善,该技术同时减少穗分化前干物质积累,增加抽穗期光合速率、根系活力与ATP酶活性,促进同化物向籽粒的运转,减少茎杆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残留。对秸秆还田与不同氮素管理在产量、品质上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徐国伟吴长付刘辉王志琴杨建昌
关键词:水稻秸秆还田施肥
超高产粳型水稻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被引量:241
2006年
【目的】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实现水稻超高产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超高产水稻(产量>11t·ha-1)的生长发育特性。【方法】4个中熟粳稻品种(含品系)连嘉粳2号、华粳5号、0026和9823种植于大田,对其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与高产水稻(CK,产量为8.98~9.16t·ha-1)相比,超高产水稻每穗颖花数多,结实率高,千粒重与CK无显著差异;超高产水稻移栽至拔节期的茎蘖数较CK少,但分蘖成穗率较高;超高产水稻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干物质积累,生育前期较CK低,抽穗期与CK无显著差异,抽穗后则显著高于CK。超高产水稻各生育时期的根冠比、抽穗至成熟的根系伤流量以及粒叶比、茎鞘物质运转率和收获指数均显著高于CK。【结论】提出了中熟粳稻超高产群体的生育诊断指标:总颖花量>4.5万/m2,结实率>90%,千粒重>26g;茎蘖成穗率>80%,抽穗期叶面积指数7.5~8.0,全生育期光合势>5×106m2·d·ha-1,成熟期总干重>22t·ha-1,收获指数>0.51;抽穗期粒叶比[颖花/叶(cm2)]>0.58,根冠比>0.25,根系伤流量>5g·m-2·h-1。对培育超高产水稻群体的调控途径与关键栽培技术进行了讨论。
杨建昌杜永吴长付刘立军王志琴朱庆森
关键词:超高产生长发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