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春
- 作品数:44 被引量:121H指数:7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脓毒症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初步研究
-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中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ICU脓毒症患者45例和健康对照20例,患者被诊断为脓毒症后的第1、5、10天(D1、D5、D10)抽取空腹静...
- 吴艳春黄立权王灵聪智屹惠雷澍江荣林
- 关键词:脓毒症脂联素胰岛素抵抗
- 文献传递
- 院内获得性肠球菌感染临床回顾性分析
- 目的分析我院院内肠球菌感染菌群分布、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药物敏感率和治疗结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到12月的院内获得性肠球菌感染的1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离粪肠球菌52例,屎肠球菌61例,鹑鸡肠球...
- 伍万江荣林马伟斌雷澍王灵聪智屹惠吴艳春黄立权朱美飞
- 文献传递
- 医院获得性假丝酵母菌菌血症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 2011年
- 目的分析假丝酵母菌菌血症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菌群分布和临床诊治。方法对2008年3月-2010年5月血培养确诊为假丝酵母菌菌血症的1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84.2%的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患者有≥3种基础疾病,100.0%患者有≥4个高危因素,94.7%患者有静脉导管留置,63.2%患者为导管相关性感染;以发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各脏器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分别占47.4%、15.8%、15.8%、15.8%、5.2%,治疗措施包括拔除深静脉导管和给予抗真菌药物,治愈率为63.2%。结论假丝酵母菌菌血症多发生于有多个基础疾病和多个高危因素者,以白色假丝酵母菌较为多见。
- 蔡莉娟江荣林雷澍王灵聪吴建浓智屹惠吴艳春朱美飞黄立权
- 关键词:高危因素抗真菌治疗
- 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心血管功能和心肌氧化应激的改善作用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心血管功能和心肌氧化应激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穿孔盲肠法制备腹腔感染脓毒症动物模型。将18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脓毒症(CLP)组、参附注射液低剂量(LSF)组、参附注射液高剂量(HSF)组,每组各20只。记录手术后6、18 h各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左室收缩压(LVDP)和左室最大收缩速率(+dP/dt)、左室舒张压(LVEDP)和左室最大舒张速率(-dP/dt)、心肌细胞凋亡发生率(AI)、心脏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呼吸控制比(RCR)。结果与Sham组比较,CLP组术后6h时的HR显著升高(P<0.05),但术后18h时的HR有所降低(P<0.01);术后6、18h的MAP、LVDP、+dP/dt、LVEDP、dP/dt、SOD、RCR均显著下降(均P<0.01),AI、MDA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而与CLP组比较,LSF组术后6h的MAP和HR、HSF组术后6h的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HSF组术后6h的MAP及LSF、HSF组术后18h的HR、MAP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LSF组和HSF组术后6、18h的LVDP、+dP/dt、LVEDP、-dP/dt、SOD、RCR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LSF组和HSF组术后6、18h的AI、MDA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改善脓毒症大鼠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组织MDA含量,增加SOD活性,保护线粒体功能,且这些作用的强度与参附注射液药物剂量成正比。
- 马伟斌江荣林雷澍王灵聪吴建浓黄立权吴艳春智屹惠朱美飞
-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脓毒症心血管氧化应激
- 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肓肠结扎穿孔法制备腹腔感染脓毒症动物模型。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脓毒症组(CLP),参附注射液低、高剂量治疗组(LSF,HSF)共4组。记录手术后6、18h各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收缩功能指标(LVDP和+dP/dt)、心脏舒张功能指标(LVEDP和-dP/dt)、心肌细胞凋亡发生率(AI)、心脏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呼吸控制比(RCR)。结果:与Sham组比较,CLP组术后6h的HR显著升高(P<0.05),但术后18h的HR显著降低(P<0.01);术后6h和18h的MAP、LVDP、+dP/dt、LVEDP、-dP/dt、SOD、RCR均显著下降(均P<0.01),AI、MDA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而与CLP组比较,LSF组术后6h的MAP和HR、HSF组术后6h的HR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但HSF组术后6h的MAP及LSF组和HSF组术后18h的HR、MAP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LSF组和HSF组术后6h、18h的LVDP、+dP/dt、LVEDP、-dP/dt、SOD、RCR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LSF组和HSF组术后6h、18h的AI、MDA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可不同程度地增高CLP大鼠的平均动脉压、改善其心功能、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和心肌组织MDA含量,增加SOD活性,保护线粒体功能;且高浓度参附注射液则以上结果更明显。参附注射液有助于脓毒症大鼠心肌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呼吸功能异常的恢复,这些作用的强度与参附注射液的剂量成正比。
- 马伟斌江荣林雷澍王灵聪夏国莲吴建浓吴艳春智屹惠黄立权朱美飞
-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脓毒症氧化应激线粒体呼吸功能
- 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
-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肓肠结扎穿孔法制备腹腔感染脓毒症动物模型。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脓毒症组(CLP),参附注射液低、高剂量治疗组(LSF,HS...
- 马伟斌江荣林雷澍王灵聪吴建浓黄立权吴艳春智屹惠朱美飞
- 文献传递
- 医院获得性肠球菌属感染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分析医院肠球菌属感染菌群分布、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药物敏感率和治疗结果,为临床合理治疗肠球菌属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11年1月-12月的医院获得性肠球菌感染的1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离粪肠球菌52例,屎肠球菌61例,鹑鸡肠球菌2例,其中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5例;感染部位以泌尿道、胆道、血液最多见;95.66%的肠球菌感染患者有≥3个基础疾病,86.97%患者有≥4个危险因素,以轻中度发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及各脏器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肠球菌属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的敏感率低;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100.00%;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95.65%,其中粪肠球菌为96.15%,屎肠球菌为98.36%,鹑鸡肠球菌为0;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的敏感率为49.56%,其中粪肠球菌和鹑鸡肠球菌均为0,屎肠球菌为88.53%;治疗措施包括去除可逆的危险因素和给予敏感抗菌药物,治愈率为98.36%。结论医院获得性肠球菌感染多发生于有多个基础疾病与高危因素者,以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较多见,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均敏感,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高于粪肠球菌。
- 伍万江荣林马伟斌雷澍王灵聪智屹惠吴艳春黄立权朱美飞
- 关键词:肠球菌属高危因素抗菌药物敏感率
- 阿司匹林对PTE大鼠FKN的干预
- 目的:探索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大鼠不规则趋化因子(Fractalkine,CX3CL1,FKN)的变化及的阿司匹林(aspirin)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自体血栓法复制...
- 王灵聪江荣林黄立权智屹惠吴艳春雷澍
- 关键词:阿司匹林肺血栓
- 文献传递
- 肠球菌属感染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3年
- 肠球菌属是医院感染常见的致病菌,近年来检出率逐浙升高,耐药程度日趋加重,已成为当今感染医学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综述着重介绍肠球菌属流行病学、菌株特点、耐药机制、致病因子、临床表现及治疗等问题。
- 伍万江荣林雷澍王灵聪智屹惠吴艳春黄立权朱美辉
- 关键词:肠球菌属流行病学
- 危重病患者抢救中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探讨被引量:38
- 2006年
-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否改善重症监护室(ICU)危重患者的预后。方法将116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CT组)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IT组),每4h监测1次床旁血糖。当CT组血糖>11.9mmol/L时,皮下注射中性可溶性胰岛素控制血糖在10.0~11.1mmol/L;当IT组血糖>6.1mmol/L时,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在4.4~6.1mmol/L。记录患者ICU住院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留置时间、每日早6时平均血糖、每日提供的平均热量、每日胰岛素用量、每日简化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TISS-28)评分、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CD4^+/CD8^+,死亡、低血糖、肾功能损害(血肌酐>221/μmol/L)和高胆红素血症(总胆红素>34.2μmol/L)、输红细胞及发热(口温>38.5℃)例数。结果CT组病死率(44.83%)远远高于IT组(12.07%),差异有显著性(P<O.01);患者ICU住院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气管插管留置时间、每日早6时平均血糖、每日TISS-28评分均明显高于IT组(P<0.05或P<0.01);每日胰岛素用量、HLADR、CD4^+/CD8^+均明显低于IT组(P<0.05或P<0.01)。两组并发症比较,CT组患者发生肾功能损害、输注红细胞及发热例数均明显高于IT组(P均<0.01)。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危重患者血糖在4.4~6.1mmol/L水平确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 王灵聪雷澍吴艳春吴建浓王兰芳关天容蒋慧芳倪海祥叶雪惠
- 关键词:危重病重症监护室高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