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硕琳
- 作品数:33 被引量:134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更多>>
- 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出血转化及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不同时间窗缺血再灌注大鼠出血转化的影响及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元和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线栓法制作SD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模型,闭塞时间分别为3 h、6 h和9 h.再分别随机分为常温组、3 h和5 h亚低温组,并设立假手术组。其中亚低温组再灌注后,用10%水合氯醛再次麻醉大鼠,将大鼠置于冰毯上降温,在1 5分钟内将大鼠肛温降至亚低温状态(32℃~35℃),保持大鼠亚低温状态3 h或5 h。再灌注24 h后处死大鼠并取脑。每组取6只大鼠测量各组脑出血量;每组取2只大鼠,透射电镜下观察大鼠视交叉后皮层缺血边缘带神经元和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各MCAOR组大鼠随缺血时间延长出血转化量增加,应用亚低温干预后,各组出血转化量均减少。各MCAOR组大鼠视交叉后皮层缺血边缘带超微结构显示不同程度受损,随着缺血时间延长逐渐加重。亚低温可减轻其损伤程度,以缺血3 h亚低温3 h组效果最好。结论亚低温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改善脑组织超微结构,为脑功能重建提供超微结构基础。
- 孔伟吴硕琳毛淑静沈东超张宁王春雪李菁晶
- 关键词:出血转化超微结构亚低温
- 美国临床内分泌协会:血脂异常管理和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指南(节选第二部分)被引量:3
- 2012年
- 证据等级(evidence level,EL)和含义见表1,推荐强度分级见表2。本文中将临床问题标记为'Q',推荐标记为'R',并根据重要性和证据等级(A、B和C级),当缺乏结论性临床证据(D级)时根据专家意见,对推荐进行分级。在执行纲要中,推荐级别后面还附有最佳证据等级(best evidence level,BEL),后者对应的是全文指南中遵循的最佳结论性证据。
- 沈东超吴硕琳吴佳王春育张伟丽
- 关键词:血脂动脉粥样硬化
- 高龄卒中糖代谢异常及不良结局的多中心研究
- 目的: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对卒中的风险及其预后影响研究结论不一致.目前80岁及以上急性卒中患者的糖代谢状况及其对结局影响的研究很少.方法:选自一项全国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中的80岁及以上初发卒中患者220例.标准口服葡萄糖耐量...
- 吴硕琳石玉芝张宁李菁菁贾茜郑华光王春雪
- 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6
- 2018年
- 目的分析卒中后失眠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住院和门诊收治的发病2周内的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共166例,进行睡眠习惯量表评估,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I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依据失眠诊断分为失眠组和非失眠组,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卒中后失眠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166例患者中,71.1%(118例)为男性,年龄(56.71±12.56)岁。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脂(OR=2.439,95%CI 1.015~5.383,P<0.05)、mRS评分增高(OR=1.275,95%CI 1.004~1.619,P<0.05)是脑卒中后失眠的独立危险因素,脑干病变患者出现失眠的风险最高,小脑病变患者出现失眠的风险最低。结论卒中后失眠的主要表现为早醒、入睡困难和维持睡眠困难,失眠发生率与既往高血脂病史、病灶位置及m RS评分密切相关,与年龄、性别无关。
- 田娜颖吴硕琳王春雪李丽君张宁王子璇
- 关键词:失眠卒中
- 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老年高血压专家共识(第一部分)被引量:10
- 2012年
- 本共识旨在为老年高血压治疗提供一个截至出版时最新的全面参考。主要包括老年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学,终末器官效应,衰老与其他的高血压相关性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高血压的临床评估与诊断,治疗建议等内容。并在血压的测量和目标,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高血压患者的非药物治疗,相关危险因素管理与小组管理方法,药物治疗的考虑因素,药物治疗的启用,具体药物种类(非噻嗪类利尿剂,直接肾素抑制剂,非特异性血管扩张剂等),有无并发症的高血压,特殊人群(对于存在骨质疏松和钙调节异常的老年人,老年黑人,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等),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治疗启动和目标等诸多方面给予相关的介绍与指导,提供给同行医师以供参考。
- 吴硕琳沈东超余杨王维江滨
- 关键词: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老年高血压
- 卒中前血糖水平与伴发无症状性脑自质疏松的急性脑梗死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及转归
- 目的 研究脑梗死急性期糖化血红蛋白(HbA1 c)代表急性脑卒中前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与伴发无症状性脑白质疏松的脑梗死后抑郁状态(post stroke depressive symptoms,PSDs)的发生及转归...
- 吴硕琳石玉芝王春雪
- 糖化血红蛋白与卒中
- 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是已被广泛运用于临床的反应血糖控制状态的常用指标,血糖异常与卒中之间的关系千丝万缕,充分了解糖化与卒中各个方面的关系有...
- 吴硕琳王春雪
- 关键词:卒中病理机制糖化血红蛋白
- 糖化血红蛋白对比空腹血糖及OGTT用于筛查中国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糖代谢异常
- <正>目的在既往无2型糖尿病的中国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能否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或者空腹血糖(FPG),或者联合上述两者,来筛查糖代谢异常(糖尿病或者糖尿病前期)的结论并不清楚。方法选自ACROSS-CHINA研究...
- 吴硕琳王春雪贾倩郑华光王拥军
- 文献传递
- 高龄脑卒中患者糖代谢异常对不良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4年
- 目的 探讨高龄脑卒中患者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现患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高龄初发脑卒中患者220例.根据诊断分为糖尿病组111例,糖尿病前期组62例,糖代谢正常组47例.住院期间生存依赖结局依据出院时改良Rankin评分(mRS),较好为mRS 0~1分75例,较差为mRS 2~6分145例.比较各组糖代谢异常与脑卒中类型及缺血性脑卒中亚型的关系.结果 与糖代谢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前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和空腹血糖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前期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型脑梗死率均较小动脉型梗死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校正后,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前期组均较糖代谢正常组,更易罹患不良生存依赖结局.糖尿病组OR=8.19,95%CI:2.91~10.80,糖尿病前期组OR=4.52,95%CI.1.01~7.23.结论 高龄急性初发脑卒中患者中,有半数以上的患者符合糖代谢异常的诊断;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均是脑卒中后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住院期间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对判断脑卒中后不良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吴硕琳石玉芝王春雪张宁李菁晶吴佳沈东超
- 关键词:卒中葡萄糖代谢障碍葡糖耐量试验
- 卒中前未达到糖尿病水平的血糖与无症状性白质疏松独立相关
- <正>目的血糖异常与脑白质疏松之间存在密切且复杂的关系,目前关于卒中前血糖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中无症状性脑白质疏松(clinically silent leukoaraiosis,CSL)研究极度欠缺,所以本研究将在急性脑梗...
- 吴硕琳石玉芝王春雪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