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晓婧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化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理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纳米
  • 2篇纳米管
  • 2篇
  • 2篇催化
  • 1篇电催化
  • 1篇动力学
  • 1篇阳离子染料
  • 1篇氧化石墨
  • 1篇氧化钛
  • 1篇异质结
  • 1篇英文
  • 1篇有序介孔
  • 1篇溶胶
  • 1篇溶胶-凝胶法
  • 1篇石墨
  • 1篇水热
  • 1篇水热合成
  • 1篇水热合成法
  • 1篇酸钠
  • 1篇酸性

机构

  • 5篇暨南大学

作者

  • 5篇吴晓婧
  • 4篇刘应亮
  • 4篇黄浪欢
  • 2篇焦自斌
  • 2篇王亚玲
  • 2篇产启中
  • 2篇高鹏
  • 1篇余彩霞
  • 1篇沙磊
  • 1篇张斌
  • 1篇王后锦
  • 1篇阳区
  • 1篇颜声威

传媒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Chines...
  • 1篇功能材料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光电催化同时降解苯酚和Cr(VI)被引量:15
2011年
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在纯钛箔基底上制备了TiO2纳米管阵列,并运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电化学工作站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样品是锐钛矿相,管径约为100nm,管长约为2μm,在0.5V偏压下光电流最大.以苯酚和Cr(VI)混合溶液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TiO2纳米管阵列光电催化同时去除苯酚和Cr(VI)的反应性能,探讨了催化方式、溶液pH和污染物初始浓度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光电催化方式,苯酚和Cr(VI)的去除率分别达86.7%和96.9%,而光催化方式下则分别仅为48.2%和65.2%.酸性条件下有利于TiO2纳米管阵列光电催化同时去除苯酚和Cr(VI),且在pH=2时,效果最佳.Cr(VI)苯酚共存体系中,Cr(VI)及苯酚的去除率均较单一组分体系的高;Cr(VI)的还原与苯酚的氧化之间产生了协同效应,共同促进了苯酚与Cr(VI)的去除.
王后锦吴晓婧王亚玲焦自斌颜声威黄浪欢
关键词:二氧化钛光电催化苯酚
可剥离TiO_2纳米管光催化共去除酸性橙7和Cr(Ⅵ)的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以0.5%(质量分数)NH4F/HF/乙二醇为电解液,采用恒压二次阳极氧化法制备出高度有序的可剥离TiO2纳米管阵列,并对其晶型、形貌以及光催化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XRD测试,可知样品经500和800℃退火,分别得到锐钛矿和金红石型TiO2纳米管;通过SEM表征,可知所制备的TiO2纳米管管径约为100nm,管长约为25μm。在紫外光照射下,以TiO2纳米管阵列为催化剂,对其光催化降解酸性橙7(AO7)和Cr(Ⅵ)混合水溶液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晶型、pH值、不同酸性橙7和Cr(Ⅵ)初始浓度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锐钛矿型样品光催化性能高于金红石型,三元体系TiO2/AO7/Cr(Ⅵ)中,协同效应显著,酸性条件下尤其有利于TiO2纳米管阵列光催化共去除AO7和Cr(Ⅵ)。
吴晓婧产启中黄浪欢刘应亮
关键词:TIO2酸性橙7
不同结构钽酸钠的制备及其光解水析氢性能被引量:7
2011年
采用不同钠源,在水热条件下实现了钙钛矿结构NaTaO3、烧绿石结构Na2Ta2O6以及NaTaO3/Na2Ta2O6异质结型复合光催化剂的可控合成,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荧光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探讨了钠源对所得钽酸钠样品结构的影响.光解水析氢实验结果表明,各钽酸盐的光催化活性顺序为Na-TaO3/Na2Ta2O6>NaTaO3>Na2Ta2O6.NaTaO3与Na2Ta2O6间形成的纳米尺度异质结有效抑制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这是其具有最高光解水析氢活性的主要原因.
黄浪欢产启中张斌吴晓婧高鹏焦自斌刘应亮
关键词:光解水异质结水热合成法
有序介孔Al_2O_3:RE^(3+)的制备及Gd^(3+)对Eu^(3+)的能量传递被引量:1
2012年
以P123为表面活性剂,异丙醇铝为铝源,用简易溶胶-凝胶法,获得了单掺和双掺Gd3+,Eu3+的介孔氧化铝组装体。用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进行了物相分析;小角X-射线衍射仪(SAXD)、比表面仪进行了孔结构分析和形貌表征;研究了组装体的发光性能并发现Gd3+对Eu3+有能量传递作用,并分析了能量传递过程。
余彩霞刘应亮阳区沙磊吴晓婧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
氧化石墨:制备及去除阳离子染料的性能(英文)被引量:4
2012年
以石墨粉为原料按Hummers氧化法制备氧化石墨,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和低温氮吸附-脱附对氧化石墨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氧化石墨是不平整的、具有一定层状结构的褶皱片状,在其表面存在着许多含氧的官能团如:环氧基、羟基、羧基。此外还研究了氧化石墨对阳离子染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的等温模型符合Langmuir等温式,对甲基紫、甲基绿、中性红这3种阳离子染料的最大饱和吸附量分别为:741,446和368 mg.g-1;对阳离子染料的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氧化石墨作为一种吸附剂能有效的去除阳离子染料与其较高的比表面积和与阳离子染料的静电吸引有关。
王亚玲高鹏黄浪欢吴晓婧刘应亮
关键词:氧化石墨阳离子染料热力学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