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念劬

作品数:12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燃气
  • 2篇沼气
  • 2篇能源
  • 2篇燃烧
  • 2篇燃烧器
  • 2篇民用气
  • 1篇点火
  • 1篇点火装置
  • 1篇电子点火
  • 1篇电子点火装置
  • 1篇定额
  • 1篇沼气灶
  • 1篇知识分子
  • 1篇制冷
  • 1篇制冷机
  • 1篇世界及中国
  • 1篇数学模型
  • 1篇天然气
  • 1篇能源消费
  • 1篇农村

机构

  • 12篇同济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作者

  • 12篇吴念劬
  • 6篇姜正侯
  • 4篇章成骏
  • 3篇丁晓敏
  • 3篇张同
  • 2篇焦文玲
  • 1篇刘世俊
  • 1篇张敏华
  • 1篇秦朝葵

传媒

  • 3篇城市公用事业
  • 2篇中国沼气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煤气与热力
  • 1篇城市煤气
  • 1篇城市燃气
  • 1篇中国土木工程...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08
  • 1篇2005
  • 3篇1997
  • 2篇1995
  • 2篇1993
  • 2篇198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海城市燃气供气负荷预测及居民用气定额发展趋势研究
葛维昌焦文玲吴念劬席德粹赵林波朱建豪于碧涌杨定荣潘凤春黄均义李兆发朱宝成马迎秋
以供气调度预测为起步,重点探索采用数学模型对供气负荷进行预测。该成果收集了多年的供气资料,建立各项原始数据库。针对月、日、高峰、低谷等不同负荷,运用不同的数学理论建立预测模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对优化调度、保障高峰供...
关键词:
关键词:燃气供应
脉冲燃烧产物中CO含量的探讨被引量:1
1997年
介绍降低人工煤气脉冲燃烧产物中CO含量的方法与经验。
张同刘世俊丁晓敏吴念劬姜正侯
关键词:燃气灶具燃烧器煤气脉冲法燃烧
沼气电子点火装置的研制
1989年
随着我国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逐步发展,农户将要求使用品种多样的高级沼气用具。这些用具不但具有美观的外形装饰,而且还将配有电子点火和安全保护装置。
章成骏吴念劬龚德根
关键词:沼气灶点火装置
天然气掺混人工燃气对燃具运行工况的影响
1995年
天然气掺混人工燃气使热值从15.9MJ/Nm^3增加到20.1MJ/Nm^3,因而拓宽气源和提高气化率。文中对家用灶和热水器、营事团燃具、工业用燃烧器的运行工况作了分析,并得出6点有关结论。
章成骏吴念劬
关键词:燃具天然气
容积式燃气热水器的结构和性能
1997年
介绍美国市场上的家用容积式燃气热水器、其构造、能源系数和第一小时出率。
吴念劬丁晓敏姜正侯
关键词:热水器
上海居民生活用气量指标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居民生活用气量指标是确定居民生活年用气量的基本参数,受经济发展、家庭人口、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由于对这些复杂的影响关系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用气量指标的确定十分困难,用气量指标预测缺乏依据。为此,采用计量经济理论分析居民用气相关数据,建立居民生活用气量指标与影响因素之间的量化模型,可以有效地评估居民生活用气量指标现状及预测用气量指标未来状况。利用上海居民用气调查数据,经过模型的经典回归假定检验及处理,得到上海居民生活用气量指标模型。通过模型计算求得2006年上海居民生活用气量指标,并对2010年、2015年上海居民生活用气量指标进行了预测,为上海在未来一定阶段内进行燃气工程设计、远期规划提供了依据。
焦文玲吴念劬马迎秋席德粹
关键词:城市燃气民用气数学模型
我国农村燃料气体化途径的探讨
姜正侯吴念劬
关键词:农村气化燃料气能源
燃气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张敏华吴念劬
关键词:制冷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脉冲燃烧控制和稳定性的研究被引量:7
1995年
脉冲燃烧控制和稳定性的研究秦朝葵,张同,吴念劬,姜正侯(同济大学燃气教研室,上海200092)1引言脉冲燃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77年由ByronHiggins所报导的燃烧驱动的振荡现象;五、六十年代,人们开始将脉冲燃烧技术应用在加热、采暖等方面,...
秦朝葵张同吴念劬姜正侯
关键词:采暖燃烧器脉冲燃烧稳定性
怀念姜先生
2014年
2014年3月3日,姜正候先生清除心霾,告别我们,去另一个云淡风轻的世界。他走得如此匆忙,如此遥远,使我们无法追寻。我认识姜先生50多年了,1962年他担任我们的班主任,1976年开始一起工作。时间是如此漫长,却又恍若昨日,他的声音犹在耳边,笑容犹在眼前,无数往日的片断,总是毫无逻辑地在眼前显现,每一个瞬间,每一个细节,那么真实,又那么伤感。几次想写一点纪念文字,但终因思绪纷乱、眼泪不能自已而搁笔。
吴念劬
关键词:知识分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