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哲文
- 作品数:14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陈诗《皖雅初集》的地方文学特质被引量:1
- 2017年
- 陈诗所编《皖雅初集》作为一部地方诗歌总集,所收诗篇在时间上贯穿清代,范围上总括全皖,它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清代安徽文学的地域发展格局。文学的地域特质,不仅受其自然、人文环境的影响,还与地域紧密相关的宗族特征有着很大的关联,因此该书在编辑过程中,既注意梳理区分宗族关系,重视宗族迁移的源流,同时又有意识地保存文学趣尚的多样化阶层与群体特色。地域、宗族、社群三者密切关联,成为统一的文学整体。
- 史哲文
- 关键词:宗族社群
- 地方·时代·词史:《淮海秋笳集》与道咸淮海本土词人群
- 2017年
- 咸丰年间,太平天国战事频繁,甘泉文人李肇增选编词集《淮海秋笳集》,所选词家以江都、甘泉、仪征、泰州等淮海本土文人为主。《淮海秋笳集》中收录的作品以瓣香南宋,伤时感世为创作特色。这些词作中饱含故园失所、黍离悲笳之哀音,凸显出晚近变革时代传统士大夫所流露的"秋"之心态。结合地域以及时局,可以看到《淮海秋笳集》中地方性、时代性的书写,该词选对近代初期的词史建构有着一定的意义。
- 马腾飞史哲文
- 关键词:太平天国词史
- 民国庐江筠社考论
- 2016年
- 晚清民国著名诗人陈诗晚年于1936年回到故乡庐江,与当地亲朋倡立诗社,名为筠社,参与人数30人,形成一个松散的基层文学共同体,呈现混层共融的文学社团构成局面。其诗歌创作限定七绝,并"有类竹枝",集中歌咏自然山水、古迹墓台、园林景观和文教官署。作为基层文人写作,较少虚伪矫饰,既有新鲜活泼的风格,又能反映社会生活。
- 史哲文
- 关键词:地域文学文人结社
- 论方东树对沈德潜诗论的继承与改造被引量:3
- 2014年
- 作为桐城派诗论家,方东树在清中期诗坛实有重要地位。在性灵、格调互为攻讦的背景下,方东树继承并改造沈德潜的格调说,既平亭冲突,更突显自身理论特点。在对待唐宋诗的态度、强调真情的体现、注重格律声响及主张诗歌反映社会现实等几个方面,对沈德潜诗论进行了发展与改造,以会通性、兼容性特点适应着清代学术倾向于总结整理的趋势。
- 史哲文许总
- 关键词:方东树沈德潜桐城派格调说
-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当代价值使命的双向思索被引量:4
- 2016年
- 中国古代文学是具有鲜明民族性与典范性的学科研究门类,从古代文学与学界二者双向关系而言,学科体系对古代文学新使命的探索,需增益广义上古代文学学科范畴。应多探索古代文学研究中的积极内容,可使学界镜观古代文学研究方法。从古代文学与社会二者双向关系而言,前者可通过其特有形式内容表达对社会发展的关切,后者对文学的影响,也正反映社会整体价值取向,研究者对社会中伪古典内容也负有当然的纠正责任。
- 史哲文
- 关键词:古代文学学术使命社会价值
- 论方东树妙力气审美论——以唐诗批评为中心被引量:3
- 2015年
- 方东树借鉴前人观点,提出了以妙、力、气三者鼎立论诗的审美论。集中在唐诗上,较前人创新之处在于将抽象而难以名状的诗之妙,落实在具体的起棱、汁浆、兴象三点,是为首创,以此三点作为支撑呈现出精妙的审美特色。方氏论唐诗之力则着眼于用力简省,同时具有雄健之美,最终归于无用力痕迹之境。方东树以气论诗继承并改进"神气"说,主张以诗人才气入诗,又须以章法约束,首尾气韵贯注,并以音节入气。而妙、力、气三者互相作用才是方氏审美论的理想境界。
- 史哲文
- 关键词:方东树
- 勾鉴体用,气贯道儒——论《老子》气论与张载气学关系被引量:1
- 2013年
- 《老子》一书论及的"气"为后世道家乃至诸子思想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宋代理学兴盛之时,张载使得气具有广泛的包容性。这里老子与张载之气有了跨越时空的关联,老子认为气是阴阳之气、精元之气;而张载认为气是承接太虚与万物的重要形态,阴阳之气运动化生万物,同时气在运动变化之中又将天道、人性以形态化体现出来,他将老子的气论哲学深化阐发,自成一体,创立气学,后世影响颇深。
- 史哲文
- 关键词:老子道家气学
- 论方东树妙力气审美论——以唐诗批评为中心(摘要)
- 2016年
- 方东树作为桐城诗派中流砥柱,立足并吸收了桐城诸家的诗歌理论优秀的成分,却又能够在其诗论中摒弃桐城义法极端化的弊端,在诗学审美批评理论上,他在融汇往贤的诗学理论之后,从诗歌的妙、力、气三个层面建构审美论.学界虽对方东树诗论中妙、气二者有一定阐述,笔者认为不仅此二者依然有值得补益之处,并且集中到唐诗上,将方氏诗歌审美论加以系统性总结阐释亦确有必要.
- 史哲文
- 关键词:方东树审美论诗歌审美桐城诗派诗学理论义法
- 论咸同时期进入江南的淮军将领诗歌风貌被引量:1
- 2016年
- 晚清淮军集团进入江南一带与太平天国作战,不同身份的将领在戎马之时所作诗歌与普通文人诗歌风格多有相异。首先思怀江淮桑梓的情结是突出的体现。其次是他们独具理想主义精神,能够亲历战事,有独到见解。再次在诗歌中表达对自己武人身份的遗憾及对文人角色的追求,体现出江南文化对他们的感染。此外以血缘为表征,以利益为核心的宗族关系,及浓重的同乡关系为重要特性,加以地缘毗邻、江南乡绅的求援,是淮军在江南地区发轫壮大的内外因素。
- 史哲文
- 关键词:淮军军旅诗歌江南文化
- 论方东树《书林扬觯》之“建白”被引量:1
- 2015年
- 清代中叶汉宋并立,学术思想派系波澜涌动,桐城方东树激愤而著《汉学商兑》以卫宋学。稍后又撰《书林扬觯》,虽仍出以宋学视角,但摆脱了前书言辞偏激的缺陷。方东树在《书林扬觯》中针对当时学人轻易著书、著书贪多、矜名等流弊,提出著书须有宗旨、有实用、重修身明道等"建白",并借论语录著书与说部著书谈汉宋之学,一改激烈态度,重视汉宋融合,从中可以窥见清中叶学术思潮发展、衍变的轨迹。
- 史哲文
- 关键词:方东树汉宋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