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成像
  • 4篇磁共振
  • 2篇张量成像
  • 2篇肾病
  • 2篇肾病患者
  • 2篇评分
  • 2篇终末期肾病
  • 2篇终末期肾病患...
  • 2篇轴索
  • 2篇轴索损伤
  • 2篇弥漫
  • 2篇弥漫性轴索
  • 2篇弥漫性轴索损...
  • 2篇昏迷
  • 2篇昏迷评分
  • 2篇胶质
  • 2篇格拉斯哥昏迷...
  • 2篇SWI
  • 2篇病患
  • 2篇磁敏感

机构

  • 1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11篇邢伟
  • 11篇卢海涛
  • 5篇丁玖乐
  • 3篇顾正章
  • 3篇张京刚
  • 3篇张艳文
  • 2篇邢士军
  • 1篇俞胜男
  • 1篇周华
  • 1篇沈楠
  • 1篇陈杰
  • 1篇董博
  • 1篇邢飞
  • 1篇吴晁
  • 1篇张丽君
  • 1篇李登发
  • 1篇蒋振兴
  • 1篇邱建国
  • 1篇李兆丽
  • 1篇秦华平

传媒

  • 3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江苏医药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淮海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SISMAD患者的MSCTA影像特征,采用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曲面重组和最大密度投影后处理技术进行图像诊断和分型。结果 MSCTA清楚显示SISMAD中真假双腔、内膜破裂口、附壁血栓等形态学特征。Ⅰ型4例,Ⅱa型2例,Ⅱb型7例,Ⅲ型4例。17例内膜破口、假腔均位于肠系膜上动脉(SMA)腹侧壁,13例近端破口位于SAM开口1-3cm处。结论 MSCTA能清楚显示不同类型SISMAD的病变特征,是诊断此病的首选方法。
邢飞邢伟张京刚丁玖乐卢海涛邢士军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CT血管成像
伴有出血、钙化的BRAF V600E突变型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一例被引量:2
2019年
本例患者主因头晕6 d来院就诊。患者既往有癫痫病史。入院CT示左侧脑室颞角占位,内部呈略低密度,边缘可见斑点状钙化灶。进一步MRI检查发现病灶位于左侧海马,部分突入左侧侧脑室颞角,致脑脊液循环受阻、侧脑室颞角扩大。专科医院会诊: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BRAF V600E突变型。手术后CT检查显示肿瘤全部切除。本文通过对E-GBM的影像学、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探讨,以期为该病的术前诊断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卢海涛邢伟董博李兆丽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分析在术前胶质瘤分级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分析对胶质瘤术前分级的临床指导意义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胶质瘤患者资料,其中低级别胶质瘤10例,高级别胶质瘤14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行DCE-MRI检查,通过血流动力学Extended Tofts Linear模型对DCE-MRI图像进行血管渗透性定量分析,获取血流动力学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血浆容积分数(Vp),并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比较各参数在高低级别胶质瘤中是否存在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上述参数对胶质瘤分级的效能。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的Ktrans、Kep、Ve值大于低级别胶质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19.000、24.000、32.000,P<0.05)。Ktrans鉴别高、低级别胶质瘤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64,Ktrans和Ve敏感性最高为85.71%,Kep特异性最高为90.00%。结论DCE-MRI定量分析参数对术前胶质瘤的分级具有较高的诊断及临床价值。
张艳文邢伟卢海涛邢士军沈楠
关键词:胶质瘤磁共振动态增强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评估早期创伤性轴索损伤的价值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早期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轴索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TBI早期(伤后10d内)患者(TBI组)及10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行DTI检查,分别测量两侧大脑半球6个感兴趣区(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内囊前肢、内囊后肢、外囊及背侧丘脑)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并构建上述部位三维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3D-DTT)图。比较以上两组感兴趣区平均FA值的差异,并对TBI组的FA值与临床GC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FA图像上可以清楚观察到呈高信号的脑白质纤维束,损伤局部呈低信号。TBI组平均FA值为0.562±0.0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609±0.045(P<0.01)。TBI患者FA值与GCS评分呈正相关(r=0.508,P<0.05)。3D-DTT图可以直观显示胼胝体、内外囊等白质纤维束的损伤情况。结论 FA值的变化反应了TBI患者脑白质纤维束水分子各向异性程度的变化,对评估伤情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卢海涛邢伟王强周鹏张丽君李登发
关键词:创伤性脑外伤弥散张量成像
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体素镜像同伦连接改变及其与患者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
2023年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的体素镜像同伦连接(VMHC)方法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双侧大脑半球间静息态功能连通性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35例ESRD患者(ESRD组)及25例年龄、性别和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C组),对2组受试者先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分,采集并分析rs-fMRI数据。比较2组之间VMHC值差异的脑区,并分析ESRD组VMHC值与MoCA总评分及亚项评分的相关性。结果:ESRD组MoCA量表总评分及注意、延迟回忆亚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HC组比较,ESRD组双侧脑岛、中央后回、顶上回、顶下缘角回、缘上回、颞上回、颞极:颞上回VMHC值显著减低(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簇水平P<0.05),未见VMHC值增高脑区。ESRD组双侧缘上回平均VMHC值与MoCA量表总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408,P=0.015),双侧颞上回平均VMHC值与MoCA量表中延迟回忆亚项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526,P=0.001)。结论:ESRD患者双侧大脑半球间存在镜像功能连接异常并与其认知功能障碍(CD)相关,大脑半球的VMHC值或许可以成为ESRD患者CD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
顾正章卢海涛王欣邢伟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认知功能障碍
血管内平滑肌瘤病累及右侧心腔的CT表现(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4年
[病例报道]病例1:女性,53岁,“反复胸闷、心悸、头晕一周”,有子宫肌瘤手术史.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 (CA125)、CA19-9均在正常范围内.腹部平扫+增强CT显示:右侧附件区见一软组织肿块影,密度欠均匀,大小约4.2cm×2.5cm,境界可(图1C),增强后呈轻度不均匀性强化.右侧髂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内见软组织肿块影(图1A、1B、1D),病变连续,平扫密度约为34~41HU,增强后动脉期密度约51~65HU,静脉期密度约42~57HU.采用分期手术行肿物切除.术后病理,血管内平滑肌瘤病.
卢海涛邢伟邱建国张京刚丁玖乐
关键词:右侧心腔文献复习CT表现糖链抗原125CA19-9下腔静脉
终末期肾病患者后扣带区^(1)H MRS代谢物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后扣带皮质(PCC)及后扣带旁白质(PCWM)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代谢物变化,并分析其与ESRD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招募ESRD患者25例及健康志愿者28名,分别设为ESRD组和健康对照组。MR检查前1h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数字符号试验(DST)及数字连接试验-A(NCT-A)测试,以评估其认知功能。MR检查前72h内采集ESRD组患者血清学指标,包括血肌酐、尿素、胱抑素C、甲状旁腺素、血红蛋白、钙、磷。2组受试者均行多体素^(1)H-MRS检查,以PCC及PCWM为感兴趣区,测量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的曲线下面积,计算NAA/Cr、Cho/Cr比值,并与神经心理学测试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ESRD组MoCA、DST评分降低,PCC区NAA/Cr减低、Cho/Cr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SRD组DST评分与PCC区NAA/Cr呈显著正相关(r=0.483,P=0.014)。结论:ESR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可能与其PCC区NAA/Cr减低相关。
顾正章卢海涛周华张京刚邢伟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磁共振波谱认知功能损害
联合SWI及DTI对急性、亚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联合磁敏感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急性、亚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例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于急性或亚急性期(外伤后2周内)行头颅SWI、DTI及常规序列扫描,比较各序列对病灶显示的灵敏度。将检出的病灶数目与患者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2WI共检出DAI病灶128个,DTI-扩散图(TRACEW图)检出279个,SWI检出538个,联合SWI及DTI检出589个。SWI、DTI(TRACEW图)对DAI病灶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常规T2WI(Z=-3.764,Z=-3.245;P<0.01)。联合SWI及DTI两种技术对DAI病灶的检出显著高于单独应用DTI(Z=-3.551,P<0.01)或SWI(Z=-2.351,P<0.05)。联合SWI及DTI两种技术检出的病灶数目与患者入院GCS呈高度负相关(r=-0.775,P<0.01)。结论联合SWI及DTI两种检查技术,能够较单独应用一种技术观察到更多的DAI病灶,有助于较准确地对DAI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三维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king,3D-DTT)还可以直观显示DAI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损伤情况。
卢海涛邢伟陈杰丁玖乐秦华平张艳文
关键词:磁敏感加权成像扩散张量成像弥漫性轴索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SW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磁敏感成像(SWI)技术对于发现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出血性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DAI的19患者,受伤两周内行头部磁共振常规序列及SWI序列扫描,将SWI序列与常规T2WI序列发现的病灶数目进行比较。并对SWI序列发现的病灶数与患者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WI序列、T2WI序列、T1WI序列发现病灶数目分别为:538个、128个、101个。SWI序列对于发现DAI病灶的能力显著高于常规T2WI序列(Z=-3.764,P<0.01),并且DAI病灶的数目与患者入院时G C S评分呈高度的负相关(r=-0.746,P<0.01)。结论 SWI序列能较MRI常规序列更敏感的发现DAI出血性病灶,对临床医生准确评估DAI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卢海涛邢伟俞胜男丁玖乐
关键词:磁敏感成像弥漫性轴索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首发未治疗成年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大尺度静息态脑网络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基于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法的大尺度脑网络研究对首发未治疗成人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静息态脑网络(resting state networks,RSNs)内及网络间功能连接变化的价值。方法 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选取MDD患者23例(MDD组)及性别、年龄及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healthy control,HC)30例(HC组),两组均进行静息态脑功能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检查,MDD组进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评估。采用ICA法对rs-fMRI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意义的RSNs。采用SPM-12、Gift软件比较MDD组与HC组RSNs内及网络间内在功能连接强度的差异,采用IBM SPSS statistic 25.0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MDD组RSNs内及网络间功能连接强度与HAMD-17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HC组相比,MDD组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MNI:x,y,z=-6,54,25)内在功能连接强度显著增强;左侧角回(angular gyrus,AG)(MNI:x,y,z=-48,-66,21)、左侧楔前叶(precuneus,PCu)(MNI:x,y,z=-6,-63,33)、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MNI:x,y,z=-36,12,51)及右侧前脑岛(anterior insula,AI)(MNI:x,y,z=36,21,0)内在功能连接强度均显著减弱;MDD组后默认网络(posterior default mode network,pDMN)与前默认网络(anterior default mode network,aDMN)间功能连接强度较HC组显著减弱(t=-2.206,P=0.032),pDMN与左额顶网络(left frontal parietal network,lFPN)间功能连接强度较HC组显著增强(t=2.318,P=0.025)。MDD组mPFC内在功能连接强度、pDMN-lFPN间功能连接强度与HAMD-17评分均呈正相关(r=0.524,P=0.010;r=0.441,P=0.035)。结论基于ICA法的大尺度脑网络研究能够发现首发未治疗成人MDD患者RSNs内及网络间功能连接异常,有望为临床MDD的诊治提供客观的影像学标记。
卢海涛邢伟阎同军韩善花王欣顾正章张艳文
关键词:重性抑郁障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