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欣

作品数:78 被引量:637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0篇切除
  • 27篇肝切除
  • 24篇切除术
  • 23篇肝切除术
  • 21篇肿瘤
  • 21篇细胞
  • 16篇肝癌
  • 16篇肝脏
  • 14篇手术
  • 14篇肝细胞
  • 13篇术后
  • 8篇肝细胞肝癌
  • 6篇预后
  • 6篇切除术后
  • 6篇复发
  • 6篇肝切除术后
  • 6篇肝肿瘤
  • 5篇胆管
  • 5篇血清
  • 5篇肝硬化

机构

  • 75篇北京协和医院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北京大学临床...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78篇卢欣
  • 63篇桑新亭
  • 60篇毛一雷
  • 47篇钟守先
  • 44篇黄洁夫
  • 37篇杨志英
  • 26篇赵海涛
  • 26篇杜顺达
  • 24篇徐意瑶
  • 23篇徐海峰
  • 20篇迟天毅
  • 11篇杨华瑜
  • 5篇杨晓波
  • 4篇郑永昌
  • 3篇陈原稼
  • 3篇陈杰
  • 3篇吴海燕
  • 3篇刘立国
  • 3篇潘杰
  • 3篇梅玫

传媒

  • 1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0篇中国医学科学...
  • 9篇中华医学杂志
  • 5篇中华临床医师...
  • 4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国实用外科...
  • 3篇癌症进展
  • 2篇胃肠病学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现代护理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0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9
  • 13篇2008
  • 8篇2007
  • 6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2篇1998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脏原发性癌肉瘤六例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分析总结肝脏原发性癌肉瘤的临床诊治经验,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6例肝脏癌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诊治及预后资料。本组6例患者年龄49~72岁,平均59岁;男5例,女1例;有肝炎病史者4例,无肝炎病史者2例;6例患者影像学均提示肝脏占位,2例伴胆管癌栓。术前诊断均为原发性肝癌。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切除手术,术后病理确诊均为肝脏原发癌肉瘤。4例合并肝炎者病理检查显示肝细胞癌肉瘤,2例不伴肝炎患者病理检查显示肝内胆管细胞癌肉瘤。6例患者有5例在术后行介入辅助治疗;随诊结果6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均在术后1年内死亡。结论肝脏原发癌肉瘤非常罕见,术前与原发性肝癌很难鉴别,诊断依靠术后病理。虽经手术切除,预后仍很差。
徐海峰毛一雷杜顺达徐意瑶赵海涛迟天毅桑新亭卢欣杨志英钟守先黄洁夫
关键词:肝肿瘤癌肉瘤治疗学
嗜酸性胃肠炎21例临床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嗜酸性胃肠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1例嗜酸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4例X线拍片示典型肠梗阻征象;76.2%的患者血常规检查有嗜酸细胞分类增高;18例内镜检查病理证实胃肠道黏膜急性及慢性炎症。结论嗜酸性胃肠炎临床及内镜表现缺乏特异性,病变部位病理检查是确诊依据。
徐海峰胡麦孙钢毛一雷桑新亭卢欣杨志英钟守先黄洁夫
关键词:嗜酸性胃肠炎肠梗阻误诊
乌司他丁对肝脏手术后炎症介质释放的影响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肝脏手术后炎症介质释放及氧化反应的影响,探讨其保护患者术后肝功能的机理。方法通过前瞻、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我院肝脏外科中心收治的肝切除患者3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手术当天和术后3 d静脉滴注乌司他丁;全部患者分别在术前及术后抽外周静脉血测定淋巴细胞亚群分类(CD4、CD8)、急性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白细胞介素-1(IL-1)和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基因表达。结果应用乌司他丁后,治疗组患者术后12 h TNF-α和iNOS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0.053±0.02和0.12±0.04 vs.0.084±0.01和0.21±0.02,P<0.05);IL-1的释放高峰被推后;但对CD4、CD8和CRP的变化却无明显作用。结论乌司他丁可能通过特异性抑制或调节某些促炎因子的水平来保护肝脏术后的肝功能;这种保护作用还可能同抗氧化作用有关。
卢欣毛一雷桑新亭杨志英钟守先黄洁夫
关键词:肝切除术细胞因子类乌司他丁肝脏功能炎症介质
肝血管肉瘤一例被引量:2
2005年
吴文铭桑新亭毛一雷杨志英卢欣钟守先黄洁夫
关键词:肝血管肉瘤肝占位性病变血清抗核抗体抗SSA抗体体温波动病毒学指标
卵巢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卵巢癌肝转移往往提示着肿瘤的进展及预后不良,通过对卵巢癌肝转移实施手术切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初步探讨对此类病例外科手术的时机和意义。方法北京协和医院近7年共对收治的35例卵巢癌并疑诊为肝脏转移病例,实施41次肝脏部分切除手术,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中探查发现78%的病例转移灶实际位于肝肾之间和肝膈之间,仅22%病例转移灶位于肝实质内;肿瘤细胞减灭术和肝切除同期手术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均远大于分期手术[(1730.3±1753.7)mlvs.(212.5±124.6)ml,t=2.423,P=0.020;(1466.7±1527.8)mlvs.0,t=2.689,P=0.010]。结论卵巢癌肝转移灶切除术对于明确肿瘤分期和减少肿瘤负荷意义重大,如预计术中出血量大,肝切除术应与肿瘤细胞减灭术分期进行。
徐意瑶卢欣赵海涛毛一雷桑新亭杜顺达徐海峰迟天毅杨志英钟守先黄洁夫
关键词:卵巢肿瘤肿瘤转移肝切除术肿瘤细胞减灭术
以MDT基础的胆系恶性肿瘤精准免疫治疗体系的建立与推广
赵海涛桑新亭潘杰胡克赵林毛一雷卢欣杨晓波张磊林健振龙俊宇白易黄晗春徐维宇江燕
1.研究目的: 肝胆系统恶性肿瘤,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中国男性的发病率、死亡率均位于前三《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2015》,呈现双高状态。这些肿瘤起病隐匿,发病早期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
关键词:
关键词:免疫治疗肿瘤治疗
肝细胞肝癌患者术后早期复发情况被引量:23
2008年
目的观察肝细胞肝癌(HCC)患者术后准确的复发时间,进一步探讨影响肝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将我院肝脏外科收治的肝癌肝切除术患者94例根据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技术(DSA)确诊的术后复发时间分为1-6月复发组、7-12月复发组和1年内无复发组;肝内复发病例予栓塞治疗,并应用栓塞后CT、造影超声、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手段予以验证。结果半年复发率为30.9%,1年复发率为36.2%,半年和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复发组有多发性肿瘤病例9例(26.5%),无复发组5例(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2)。通过其他检查手段验证DSA的诊断准确性为87.2%。结论HCC术后复发的高峰时间在术后半年内,肿瘤多发性是导致进展期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重要因素。DSA是早期发现HCC术后肝内复发的重要手段,同时还可以给予早期治疗、控制复发肿瘤进展并为以后的积极治疗创造条件。
卢欣赵海涛毛一雷桑新亭徐意瑶杜顺达徐海峰迟天毅杨志英钟守先黄洁夫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肝切除术复发
自噬现象在肝纤维化和肝切除时的表现形式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了解肝纤维化和肝切除时同肝脏再生并行的自噬现象的表现和差别。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肝纤维化组和肝切除组;采用四氯化碳复合法制作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病理证实肝纤维化后,于诱导的第5周取材;采用改良70%肝切除法制作大鼠肝切除模型,于术后18 h取材。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定量比较血清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用光镜、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形态学改变及肝脏再生差别;利用透射电镜数据定量分析自噬现象的变化。结果肝纤维化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指数为85%-95%,自噬现象指数较对照组下降19%(P〈0.05);肝切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PCNA指数为20%-30%,自噬现象指数较对照组下降95%(P〈0.01);肝纤维化组和肝切除组自噬体内容物及形态发生显著改变。结论自噬现象在肝切除和肝纤维化代偿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削弱,但二者表现形式不同,进一步对自噬现象的调节有可能促进和帮助术后剩余肝脏功能的恢复。
毛一雷陈蓉蓉杨华瑜张景春张熠丹马健会桑新亭卢欣钟守先黄洁夫
关键词:自噬现象肝纤维化肝切除肝再生
联合示踪剂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用于肝脏占位术前诊断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两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示踪剂对肝脏占位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4年10月至2010年8月经常规检查无法定性的肝脏占位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8F-去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和11C-乙酸盐(11C-Acetate)-PET检查。结果 40例肝脏占位患者经病理证实恶性病变33例,癌前病变2例,良性病变5例。双示踪剂PET检查诊断恶性病变34例,敏感性为97.1%,阳性预测值为91.9%;18F-FDG PET诊断恶性病变20例,敏感性为57.1%;11C-Acetate PET诊断恶性病变29例,敏感性为82.9%。对于不典型增生、高分化及中高分化的肝脏恶性肿瘤,11C-Acetate的敏感性为100%,显著高于18F-FDG的敏感性28.6%(P<0.01);对于低分化、中低分化的肝脏恶性肿瘤,18F-FDG的敏感性稍高,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PET示踪剂联合应用能提高肝脏占位的术前诊断率,且有可能提示肿瘤的分化程度,对于手术的选择有一定指导意义。
杜顺达桑新亭胡蓉蓉卢欣毛一雷杨志英徐意瑶徐海峰赵海涛迟天毅钟守先黄洁夫
关键词:肝脏占位正电子断层显像
以MDT为基础的肝胆系恶性肿瘤精准免疫治疗体系的建立与推广
2020年
在我国,肝胆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呈双高状态.由于起病隐匿,多数患者在出现症状时往往是肿瘤晚期,错过了早期治疗机会,预后很差.现在肝胆恶性肿瘤治疗已跨入了靶向与免疫治疗时代.从基本无药可治到多种靶向药物或免疫检查点药物可选,所有治疗模式或策略需重新审视.为了将新一代治疗应用于临床,并与传统治疗相结合,以期获得更好的疗效,项目团队构建了新型多学科讨论(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基础上肝胆系恶性肿瘤精准免疫治疗诊疗模式.MDT团队将分散的知识转换成整体、连贯的治疗方案,力争对难治、复杂的病例进行个体化诊疗及随访,实现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精准化.
赵海涛桑新亭黄洁夫潘杰胡克赵林卢欣杨晓波
关键词:肝胆系统肿瘤晚期诊疗模式个体化诊疗MDT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