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晓猛

作品数:28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望远镜
  • 9篇光电观测
  • 8篇光度
  • 6篇天文
  • 6篇光学望远镜
  • 4篇地基
  • 4篇卫星
  • 3篇行星
  • 3篇天基
  • 3篇小行星
  • 3篇光学观测
  • 3篇红外
  • 2篇地球同步
  • 2篇定标
  • 2篇信息熵
  • 2篇幸运
  • 2篇硬件
  • 2篇在轨卫星
  • 2篇色指数
  • 2篇时长

机构

  • 25篇中国科学院国...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北京空间飞行...
  • 1篇西藏大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软...
  • 1篇中国科学院云...
  • 1篇北京电子工程...
  • 1篇河北工程技术...

作者

  • 28篇卢晓猛
  • 16篇姜晓军
  • 15篇王建峰
  • 10篇毛永娜
  • 9篇葛亮
  • 8篇王汇娟
  • 5篇徐小琴
  • 5篇李明
  • 5篇曾显群
  • 4篇米琳莹
  • 4篇唐轶峻
  • 4篇魏建彦
  • 3篇裘予雷
  • 3篇范舟
  • 3篇邹卫平
  • 3篇周婉
  • 3篇陈丽娜
  • 2篇王天舟
  • 2篇邓李才
  • 2篇曹莉

传媒

  • 5篇天文研究与技...
  • 2篇中国科学:技...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光学精密工程
  • 1篇宇航学报
  • 1篇天文学报
  • 1篇光学学报
  • 1篇青海科技
  • 1篇计算机系统应...
  • 1篇天文学进展
  • 1篇微计算机信息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光照反射模型分析中高轨人造卫星测光特性被引量:7
2010年
利用光照反射模型分析中高轨人造卫星测光特性,以不同形状特性、姿态稳定方式和技术状态的中高轨人造卫星为研究样本,进行可见光波段的时间序列测光观测,并给出了卫星视星等斜距改正和相位角计算的方法。首先,利用球状卫星测光特性实验数据验证了其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光变特性理论模型计算结果,并进一步探讨了复杂形状卫星的光变特征。其次,分别对类柱状受控卫星和失控卫星的理论模型计算结果和实验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卫星光变曲线与卫星物理特性,如生存状态、形状特性、姿态稳定方式等相关,可为分析卫星的技术状态及其历史演化过程提供判定依据。
唐轶峻姜晓军卢晓猛魏建彦胡景耀
关键词:光学测量人造卫星
地平式望远镜AGU标校模型与仿真试验
2013年
地平式望远镜中自动导星单元(Automatic Guiding Unit,AGU)用于导引主视场观测恒星,其视场仅约1'。控制软件需要控制AGU在二维运动,确保选择的参考星能够进入AGU视场;并且当参考星离开原来位置时能够给出偏差值以修正望远镜指向,从而实现主视场对恒星的凝视观测。基于球面投影坐标系分别为AGU的中心指向和像场旋转建立齐次方程修正模型,使得AGU可以按照赤道坐标指向恒星,并且当恒星偏离时能够给出误差值。
卢晓猛王建峰王汇娟米琳莹
关键词:天体力学坐标系望远镜
中国“宋”项目:一个全球自动化观测网络被引量:3
2017年
在技术发展和科学需求的驱动下,天文数据获取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自动化的观测网络成为地基时域天文观测研究领域的一种趋势.以中国"宋"项目为例,从科学目标、设计和实现等方面,介绍自动化观测网络的构建与实施.SONG(Stellar Observations Network Group)计划是中国天文界参与的一个国际合作的天文学研究计划,以星震学、疏散星团中的变星研究等时域天体物理现象为主要科学目标.项目以全球布站的全自动观测网络为建设目标,每个站点的核心设备包括1台1 m光学望远镜、高精度和高分辨光谱仪与双通道幸运成像系统.中国自主提出在每个站点增设的1台50 cm双筒(双通道)测光望远镜,共享国际SONG计划的网络平台和基础设施.主要针对这一个由多种设备、多站点构成的地基网络,讨论其技术手段和方法的设计与实现.
闫正洲卢晓猛卢晓猛张春光张春光邓李才
关键词:望远镜
基于PMAC的天文望远镜控制系统研究及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天文望远镜为大型高精密仪器,对望远镜的控制系统性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器件,伺服控制器的性能决定了控制系统的性能。介绍了一种基于PMAC(Programmable Multi Axes Controller)控制器的天文望远镜控制系统,研究了PMAC伺服控制原理、PID参数整定方法及基于PMAC的天文望远镜运动控制系统基本原理,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天文望远镜伺服控制系统软、硬件体系。基于PMAC的天文望远镜控制系统主要特点在于,伺服系统采用了传统的PID反馈控制算法和前馈控制算法相结合的组合控制算法,有效地克服了外界扰动对望远镜控制过程的影响,获得了较好的动、静态性能;同时,针对望远镜不同的轴系传动方式,如直驱方式和齿轮传动方式,应用不同的PID参数整定方法,如阶跃整定法和基于速度测量+阶跃整定相结合的参数整定方法,可分别使系统获得较为理想的PID控制参数;另外,基于PMAC的天文望远镜控制系统,对于不同的驱动电机和不同的轴角测量元件,均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该系统已在国家天文台2.16 m天文望远镜上得到了应用,该项应用中,采用了"IPC+PMAC"的双CPU分级控制方式,并以VC++为软件平台,通过对于PMAC Pcomm32底层接口函数的调用,实现了基于工控机的望远镜界面操作和控制,同时,以PID反馈控制算法和前馈控制算法为基础,采用了PID参数自适应控制算法,保证了望远镜高速的运行平稳性,也实现了低速精确性和快速性的控制要求。技术研究和运行实践表明,基于PMAC的望远镜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良好的通用性,可广泛应用在不同类型的天文望远镜系统。
黄垒魏建彦姜晓军卢晓猛周志中李红斌
关键词:天文望远镜控制系统PMACPID参数整定
一种基于信息熵的空间物体姿态稳定状态判定方法
本发明属于地基光电观测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信息熵的空间物体姿态稳定状态判定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观测获取高精度的同步轨道空间物体光度信息;数据时长判定;信息熵的计算;姿态稳定状态判定。本方法利用信息熵对光学望远镜观测获...
王建峰卢晓猛姜晓军葛亮李明曾显群周婉张晓明李陶然田健峰
文献传递
天文观测科学实践中心技术实现
2012年
天文观测科学实践中心是一个以天文观测为核心的网络实践体验中心,以网站的形式向公众提供服务。网站建设使用HTML、CSS、JavaScript和JSP/JaveBean等技术;基于B/S结构实现望远镜远程控制;采用Windows Media技术实现视频发布。建成的网站为用户提供了全新的天文观测实践体验机会,达到了传播天文知识的目的。
林亲卢晓猛黎华丽米琳莹高东洋
关键词:天文科普天文观测网页设计WINDOWSMEDIA
幸运成像技术在天文观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由于大气湍流的影响,传统地基望远镜难以获得高空间分辨率的图像。天文学家为了在天文成像、测光观测、天体测量等领域的研究中得到更好的结果,不断追求克服地球大气的影响,获得更高空间分辨率的方法。幸运成像技术是一种能够使地面望远镜获得接近其衍射极限分辨能力的技术方案,具有成本低、设备简单的优点。介绍了幸运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基本原理,总结了国际上目前在用的幸运成像系统及其设备参数。结合幸运成像技术在国际上成功应用实例,综述了含系外行星多恒星系统的观测研究、双星系统轨道测量、球状星团中变星搜寻等天文观测获得的大量研究成果。随着新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幸运成像与自适应光学复合技术,将进一步拓展幸运成像技术的应用前景。
向娥卢晓猛毛永娜姜晓军
关键词:大气湍流
1.26米红外望远镜电控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被引量:2
2015年
2011年,国家天文台兴隆基地1.26 m红外望远镜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主要讲述望远镜电控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用于实现望远镜各种观测策略和运动方式的自动化操作。为了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软件基于有限状态机原理设计,定义了望远镜的状态集和动作集,以及各个状态间的状态转换图;同时给出了望远镜常见异常及其处理方式,并在本地控制的基础上提供远程控制接口,使得望远镜可方便纳入兴隆基地望远镜集中控制系统。该软件及其设计思想可推广至我国其他中小口径望远镜。
葛亮王金虎卢晓猛
关键词:有限状态机电控系统
西华师范大学50BiN双筒望远镜与疏散星团时域观测研究
2023年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水平的腾飞,天文和空间科学成为了基础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西华师范大学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已经具备的基础,一直着力于发展有观测支撑的天文学科。通过与国内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合作的方式培养研究生,并引进人才发展本校相关学科,为本校涉足天文学研究奠定了基础。2010年,学校批复了当时物理学科的建设方案,利用国际恒星观测网络组(SONG)项目筹建中国节点的契机,决定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合作,建设西华师范大学观测设施,即50厘米双筒望远镜(50Bi N),作为中国SONG项目星震学研究的测光子系统。项目初期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建成投运,其间设备运行稳定。但德令哈的观测条件因城市的发展限制了系统的科学能力。在青海冷湖台址勘定完成后,项目随SONG的观测设施一起,于2020年迁往新址,50Bi N完成了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的首光观测,验证了台址优秀的视宁度测量结果。本文将对该设备的科学目标和发展历程,及取得的科学成果进行一个全面的回顾,为其他高等院校发展基于观测设施的天文学科提供参考。
兰甜闫正洲王坤张春光陈孝钿任安炳刘念罗杨平罗志全田健峰赵勇卢晓猛刘其利杨帆何飞邓李才
用VC实现FITS和BMP格式的转换被引量:11
2006年
FITS(FlexibleImageTransportSystem)是国际天文台学会(IAU)于1982年确定的世界各天文台之间用于数据传输、交换的统一标准格式。几乎所有的天文软件包都支持这一格式。BMP是Windows采用的图形文件格式,在Windows下运行的所有图像处理软件都支持BMP图像文件格式。本文详细介绍FITS基本格式及其与BMP的相互转换。
汪燕芳赵可新卢晓猛
关键词:FITS图像处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