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鹤丹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意象
  • 2篇意象思维
  • 2篇老子
  • 2篇《老子》
  • 2篇辩证
  • 1篇道德
  • 1篇道法
  • 1篇道法自然
  • 1篇修道
  • 1篇易经
  • 1篇原始思维
  • 1篇思维
  • 1篇康德美学
  • 1篇共通
  • 1篇共通感
  • 1篇法自然
  • 1篇《易经》
  • 1篇辩证思维

机构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工商学院

作者

  • 4篇刘鹤丹
  • 1篇杜翠梅

传媒

  • 1篇周易研究
  • 1篇湛江师范学院...

年份

  • 3篇2007
  • 1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易经》是否属于原始思维被引量:1
2007年
有学者依据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理论,认为《易经》属于原始思维。但事实上,《易经》无论从创作时代还是思维内容上都与原始思维有着本质上不同,《易经》包含着原始思维所不具备的理性思维。之所以误解《易经》为原始思维,主要是投有真正理解《易经》的“立象以尽意”的思维表达方式。《易经》以其意象表达了辩证、整体的宇宙观,并以此指导现实的人世生活,开创了中国人“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形而上学。
刘鹤丹
关键词:易经原始思维辩证意象思维
《老子》思想溯源
《老子》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典籍,在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史实记载和考古证明,关于老子其人其书众说纷纭。尽管已有帛书《老子》和郭店楚简《老子》的出土,但其思想的形成对世人依然是一个谜。 本文...
刘鹤丹
关键词:《老子》道德辩证思维意象思维修道
文献传递
《老子》之道与人的存在
《老子》通过阐释人的迷失提出了人的存在的两难境况,通过阐释人的生死呈显人的存在的真实与虚无,通过“观”来指明人对道的觉解的方式,通过“道法自然”来给出人与道的契合途径,从而确立人的安身立命之所。 《老子》明确说出“人...
刘鹤丹
关键词:《老子》道法自然
文献传递
共通之难——关于康德美学的一点思考被引量:1
2007年
康德着意在自然与自由之间建立一座桥梁,他在其美学著作中关于共通感的论述为此一目的铺平了道路。共通感是鉴赏判断力所预设的必然性条件,这为理解美是怎样的开拓了根本的视域和全新的思路。共通感使得人在审美的历程之中感受到人与物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美的存在。但共通感只是为审美提供了可能,审美仍是一个艰辛的历程。
刘鹤丹杜翠梅
关键词:共通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