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运涌

作品数:17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临沂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临沂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动脉
  • 9篇颈动脉
  • 6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6篇梗死
  • 5篇细胞
  • 4篇缺血
  • 4篇进展性脑梗死
  • 4篇斑块
  • 3篇动脉斑块
  • 3篇短暂性
  • 3篇短暂性脑缺血
  • 3篇短暂性脑缺血...
  • 3篇血流
  • 3篇脑缺血
  • 3篇脑缺血发作
  • 3篇颈动脉斑块
  • 3篇颈动脉斑块性...
  • 3篇斑块性质
  • 3篇超声

机构

  • 15篇临沂市人民医...
  • 4篇贵阳医学院附...
  • 3篇山东医学高等...

作者

  • 17篇刘运涌
  • 4篇楚兰
  • 2篇蒋建章
  • 2篇蔡菁
  • 2篇朱其义
  • 2篇李伟
  • 2篇王全保
  • 1篇孙志清
  • 1篇王贤军
  • 1篇高乃永
  • 1篇赵振宇
  • 1篇于凤娜
  • 1篇孟凡华
  • 1篇石云
  • 1篇于继徐
  • 1篇亓法英
  • 1篇宫健
  • 1篇韩红星
  • 1篇张慧玲
  • 1篇贺峰

传媒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华老年心脑...
  • 3篇山东医学高等...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第九次全国神...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7
  • 1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 perfusion syndrome,CHS)的发生因素,并评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CHS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了43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3例CHS的临床资料。结果 狭窄程度:2例患者颈动脉狭窄为极重度狭窄(〉90%),1例患者为重度狭窄(70%~90%)。临床症状:2例患者有头痛并伴有恶心;1例表现为意识反应水平下降呈嗜睡状,出现局造性神经功能障碍。TCD监测:TCD证实为支架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增加≥100%。结论 颈动脉狭窄为重度狭窄(70%~90%)或极重度狭窄(〉90%);侧枝循环代偿不好(前交通或前、后交通动脉不开放);术后1hTCD监测同侧大脑中动脉M1段血流速度的变化为Ⅲ级增加(较基础值增加100%~150%)以上患者,术后发生CHS的可能性大。
孟凡华孙志清刘运涌
关键词:颈动脉经颅多普勒超声支架成形术过度灌注综合征
TIA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变化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分析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系TIA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分析颈动脉斑块与颈动脉IMT、颈动脉系TIA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72例TI...
刘运涌楚兰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血流动力学
文献传递
血浆Lp-PLA2及MIF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
2021年
进展性脑梗死预后差、致残率高,发病机制复杂。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基础,而炎症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的发生相关^([1-2])。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浆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作为新的炎性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有关。本研究主要探讨Lp-PLA2、MIF与脑梗死发生、进展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刘运涌刘金泉范新蕾
关键词:脑梗死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定期无偿献血对献血者血脂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定期无偿献血对献血者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定期无偿献血者(献血组)、48例非献血的健康者(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常规[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脂(TC、TG、HDL-C、LDL-C),并比较其TC/HDL-C、LDL-C/HDL-C。结果献血组RBC、HCT均高于正常范围低限,仅1例女性Hb低于正常范围。两组TC、TG、HDL-C、LDL-C、TC/HDL-C和LDL-C/HDL-C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定期无偿献血对献血者血脂无影响。
陈晓建亓法英于凤娜张慧玲刘运涌石云高乃永张春来于继徐
关键词:献血甘油三酯类脂蛋白类LDL脂蛋白类HDL
频发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颅内外血管检查及血小板活化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s,TIA)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局部脑供m障碍导致的短暂神经功能缺损。频发TIA是指72h内TIA发作3次或3次以上的特殊状态。
刘运涌楚兰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发TIA颈动脉系统活化分析血小板颅内外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变化和脑血流动力学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系TIA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对72例TIA患者行颈部血管多谱勒超声检查,记录颈总动脉IMT、颈动脉斑块发生情况并对斑块进行分级。颈动脉系TIA患者同时行脑血流动力学的检查,按斑块分级不同记录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TIA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颈总动脉IM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厚,斑块大小和颈总动脉IMT呈正相关。颈动脉系TIA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血流量、动脉顺应性较对照组下降;外周阻力、临界压力较对照组升高,和斑块大小分级有关。结论:(1)TIA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IMT增厚明显;(2)颈动脉系TIA患者存在着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3)颈动脉斑块与IMT、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关。
刘运涌楚兰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内-中膜厚度斑块
颈动脉系TIA患者颅外段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临床分析
2007年
刘运涌刘洪香
关键词:颈动脉TIA颅外段
氟代柠檬酸对S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氟代柠檬酸(FC)对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分析星形胶质细胞是否参与突触蛋白的表达和tau蛋白磷酸化的调控,以期分析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在SD大鼠侧脑室注射1nmol氟代柠檬酸,造成星形胶质细胞三羧酸循环可逆性抑制。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原代海马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western blot检测记忆相关蛋白的水平,如AMPA受体GluR1/2、突触后密度蛋白93/95、Arc、磷酸化的cAMP反应元件相关结合蛋白以及老年痴呆症相关的多个磷酸化位点tau蛋白磷酸化的水平。结果经FC处理可以降低SD大鼠海马神经元记忆相关蛋白水平;通过激活GSK3β或者灭火PP2A活性提高tau蛋白磷酸化的水平。结论 FC对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变化有影响,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突触蛋白的表达和tau蛋白磷酸化的调控。
王全保刘运涌范新蕾田茜李伟
关键词:氟代柠檬酸星形胶质细胞阿尔茨海默病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过程中狭窄病变的处理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过程中狭窄病变的处理策略。方法共36例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单纯血管内治疗或桥接治疗,记录入院或住院期间病情突然加重至股动脉穿刺时间、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术后即刻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mTICI)评价血管再通情况,术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临床预后并记录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36例患者中13例(36.11%)行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机械取栓。颅内动脉狭窄21例(58.33%)、颅外动脉狭窄15例(41.67%),前循环狭窄16例(44.44%)、后循环狭窄20例(55.56%)。25例(69.44%)采用支架取栓装置,11例(30.56%)行球囊扩张术和(或)支架植入术。21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中4例单纯行球囊扩张,9例植入Wingspan自膨式支架,8例植入Apollo球囊扩张式支架;15例颅外动脉狭窄患者均行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36例患者中33例(91.67%)血管再通(mTICI分级2b^3级),21例(58.33%)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2例(5.56%)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5例(13.89%)死亡,其中颅内动脉狭窄组与颅外动脉狭窄组、前循环狭窄组与后循环狭窄组预后良好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均P>0.05)。结论对于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
韩红星朱其义宫健王贤军刘运涌赵振宇王浩
关键词:卒中血栓切除术血管成形术数字减影
羟乙基淀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和sICAM-1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将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羟乙基淀粉。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和sICAM-1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血清IL-6和sICAM-1水平均降低,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结论血清IL-6及sICAM-1水平升高可能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羟乙基淀粉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异常升高的IL-6和sICAM-1水平。
刘运涌朱其义
关键词:脑梗死白介素-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羟乙基淀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