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煜

作品数:54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电子电信
  • 2篇文化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3篇天文
  • 12篇日冕
  • 12篇天文选址
  • 9篇太阳
  • 9篇望远镜
  • 7篇日晕
  • 7篇光度计
  • 6篇图像
  • 5篇太阳活动
  • 5篇天文望远镜
  • 4篇耀斑
  • 4篇日冕仪
  • 4篇太阳磁场
  • 4篇统计分析
  • 3篇视场
  • 3篇气象
  • 3篇重联
  • 3篇主动齿轮
  • 3篇屋盖
  • 3篇链条传动

机构

  • 43篇中国科学院云...
  • 16篇中国科学院国...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西南交通大学
  • 4篇山东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云南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科学院空...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长...
  • 2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大理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作者

  • 54篇刘煜
  • 29篇张雪飞
  • 25篇宋腾飞
  • 22篇赵明宇
  • 20篇王晶星
  • 17篇李小波
  • 8篇申远灯
  • 5篇温骁
  • 4篇林隽
  • 4篇张洪起
  • 3篇田晖
  • 3篇宋红强
  • 3篇田占军
  • 3篇黄善杰
  • 3篇金振宇
  • 3篇黄锦
  • 3篇李洪波
  • 3篇刘顺庆
  • 3篇宋腾飞
  • 2篇吴宁

传媒

  • 8篇天文研究与技...
  • 7篇天文学报
  • 6篇天文学进展
  • 4篇天文爱好者
  • 2篇中国科学:物...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光子学报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云南天文台台...
  • 1篇中国科学(G...
  • 1篇中国国家天文
  • 1篇大理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天文学会...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9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2
  • 1篇2001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集成化通用型全时段的大气光学湍流测量设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化通用型全时段的大气光学湍流测量设备,涉及大气光学技术领域,包括望远镜、分光系统、夏克哈特曼波前传感器、短波红外相机以及数据处理单元。望远镜用于收集星光或光源的光学信号;分光系统位于望远镜与夏克哈特曼...
宋腾飞张雪飞赵明宇王晶星李小波黄善杰刘煜
日间大气光学湍流廓线探测技术的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大气会使望远镜成像质量下降,若要降低大气对望远镜的影响,就需要为望远镜选择优质的台址、安装自适应光学系统。由于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日间大气湍流往往比夜间更为剧烈。现如今国内外已有多台太阳望远镜搭建了自适应光学系统。传统的自适应光学系统有观测视场小等缺点,新型宽视场自适应光学系统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对大气湍流廓线的精确探测是其前提与关键;同时,以湍流为成像理论的天文高分辨率技术也需要对湍流进行较为细致的探测。因此,日间大气湍流廓线探测技术对天文观测有重要的价值。首先介绍了大气湍流相关参数;之后,重点介绍了声雷达、SHABAR、MOSP、SDIMM+、A-MASP等日间大气湍流廓线探测技术,总结了各种测量技术的原理和优缺点。
邓鉴宋腾飞刘煜
关键词:天文选址视宁度
50 mm白光球载日冕仪:Ⅰ.基本结构与地面观测实验被引量:1
2023年
本文介绍一台口径为50 mm、用于在浮空平台上进行观测的白光日冕仪.工作波段为5500Å,透过带宽为50Å,为传统的Lyot式日冕仪,可观测1.08–1.50个太阳半径范围的内日冕.用鑫图的Dhyana 95V2-YNTT sCMOS相机采集观测数据.对日冕仪进行了三次地面观测实验:第一次在云南丽江高美古观测站进行,另两次在海拔4800 m左右的四川稻城无名山观测站进行,后两次实验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日冕白光观测数据.与美国高山天文台的20 cm口径K-cor日冕仪在同一天之内观测到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白光日冕仪的研制获得成功.同时获得的天空背景亮度表明,稻城无名山是一处较为理想的高海拔太阳观测址点.
林隽宋腾飞宋腾飞孙明哲张涛许方宇王晶星付玉李燕康凯锋刘洋周江华张晓军夏利东张红鑫夏利东张红鑫田晖宋红强田晖张雪飞赵明宇伏红林张雪飞赵明宇刘煜
关键词:日冕仪天文台址
基于丽江10 cm日冕仪的镜面尘埃杂散光研究
2023年
利用云南天文台丽江10 cm日冕仪绿线成像系统研究了物镜表面尘埃量级与其造成的散射杂散光强度的关系,获得了散射光随日心距离的分布规律,并对日冕图像进行了修正。得到了不含尘埃散射杂散光背景的日冕图像,提高了数据质量。本文研究有助于研究日冕强度、结构变化趋势,也有助于理解日冕仪内部其他杂散光源,助力我国未来大口径日冕仪的研发。
沙飞扬刘煜张雪飞张雪飞张洪起宋腾飞孙明哲
关键词:日冕仪杂散光散射
一种用于天文望远镜的开合屋盖
本发明涉及观测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天文望远镜的开合屋盖。该开合屋盖包括下罩体、上罩体、导轨、齿条、上齿轮、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等,两个上罩体位于下罩体的上方,两条水平的导轨分别设置在下罩体的前后两侧,两根齿条分别安装在...
王晶星宋腾飞刘煜张雪飞赵明宇李小波
文献传递
针状物的数值模拟与形态观测研究进展
2018年
从针状物的数值模拟发展和形态观测进展两大方面,展示针状物近期研究成果。首先,介绍针状物磁流体动力学(magnetohydrodynamics, MHD)数值模拟的内容与进展;然后,介绍日面针状物总量和平均能流密度估算的研究进展;接着,介绍目前较为成熟的日出卫星(Hinode)上太阳光学望远镜(Solar Optical Telescope, SOT)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观测到的双线和群体运动现象;最后,对目前针状物研究成果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和展望。
苏宝玉刘煜苗玉虎李洪波
大理洱海东岸山区天文气象条件初步统计分析:2016至2017年大气季节特征被引量:3
2018年
为考察大理地区优良天文观测台址,2016年8月在位于大理洱海东岸的挖色镇大城村凤尾箐首次建立了气象站。截至2017年9月已积累一年多的气象资料,可开展初步的大气风速、风向、温度和湿度的分析。通过对该时段气象数据进行系统统计分析,证实该址点具有鲜明的旱季与雨季特征,其中7~9月为雨季,各时段平均湿度均超过75%;2月份最为干旱,其前后3个月白天湿度都在70%以内;湿度曲线显示,6月份出现明显下降,表明该段时间的水汽含量具有明显的局部气候异常特征。由于该址点具有年平均风速小且风向稳定、气候变化具有显著的周期性特征以及周围夜天光污染少等特点,初步判定它是一个适用于教学与科研的理想天文观测候选址点。
王晶星刘煜宋腾飞李忠木张雪飞李小波
关键词:天文台址气象望远镜
基于激光波前到达角起伏的局部区域大气湍流测量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激光波前到达角起伏的局部区域大气湍流测量方法,涉及大气光学测量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光纤分束器将来自单一激光源的光分成多路,形成具有不同基线长度(B)的激光束阵列;采用具有较高分辨率的成像望远镜和高速的...
宋腾飞赵明宇张雪飞王晶星李小波刘煜邓鉴
波斯湾地平线上的一次壮丽“火环”——记2019年12月26日沙特阿拉伯日环食
2020年
前言自古以来,日食都是非常引人入胜的天象奇观在日食期间,月亮部分或完全地遮住了太阳的圆盘,从而导致天空中耀眼的太阳逐渐从边缘变得残缺,甚至完全消失。而日环食是日食中非常有趣的一类,日月重合之时因为月球的视面略小而无法遮盖住整个太阳,将形成一个闪耀的太阳亮环赫然悬挂空中,继续傲视着大地。
刘煜Abouazza ElmhamdiHusain Al-Trabulsy宋腾飞张雪飞
关键词:日环食日食地平线天象月球
丽江与纳木错天光背景亮度在一天中的不同变化过程
2025年
天光背景是评价一个日冕观测站是否优秀的重要参数,这直接决定日冕仪能否实现对日冕活动的长期监测.日晕光度计(Sky Brightness Moniter,SBM)是一款精确测量白日天光背景、大气积分水汽含量、大气消光指数等重要大气参数的精密仪器,它也是日冕仪选址的国际通用仪器、中国西部太阳选址的重要设备.在利用纳木错观测点和丽江观测站累计的数据统计分析之前,先对两组代表性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基于代表性数据的时间轮廓来初步研究和掌握址点的天光背景特性.首先通过实际气候特点和归算天光背景两方面,逐步解释天光背景在一天中的不同变化过程;其次建立一种有效的计算方法来衡量揭示一个台址的日晕亮度演化特性.两个址点的结果表明:(1)海拔3200 m的丽江站与海拔4700 m的纳木错观测点天光背景(530 nm)均较好,最小值均能达到10×10^(-6)量级,可以保障日冕常规观测;(2)纳木错观测点和丽江观测站天空背景亮度随时间演化的不同.丽江观测站不适合全天观测,上午观测条件远优于下午观测条件.而纳木错观测点的可观测时间长(从9:00至16:00),配合其他台站的观测设备可以显著提高空间天气的地面监测效率.结果分析不仅为后续统计纳木错的天光背景提供分析样例,同时也展示了纳木错天光背景的预期特征.
刘强刘煜宋腾飞刘煜宋腾飞张雪飞赵明宇张雪飞李小波祝凤荣王新建段晓梅王新建
关键词:天文仪器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