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
- 作品数:11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省重点实验室科研基金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哲学宗教生物学文学更多>>
- 李泽厚之形象观研究
- 刘欣
- 荀子之“心”探析——以“虚壹而静”为中心
- 荀子作为先秦儒家思想家重要的代表,他的心性思想在当时是有其独特性的,他对“心”之论述与理解有其鲜明的个人特色。理解“心”在荀子思想中的内涵与地位,对于更客观地理解荀子的思想和扶正荀学在儒家思想之中的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 刘欣
- 关键词:荀子心性思想虚壹而静道德功能情感认知
- 葎草挥发性物质对四种农作物的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质的分析研究
- 本文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生菜(Lactuca sativa)、萝卜(Raphanus sativus)、黄瓜(Cucumis sativus)4种作物为受体,检测了葎草(Humulus scan...
- 刘欣周科覃逸明聂刘旺
- 关键词:葎草挥发物化感作用GC-MS化感物质
- 文献传递
- 葎草挥发性物质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质的分析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以小麦、生菜、萝卜、黄瓜4种作物为受体,检测了葎草[Humulus scandens(Lour.)M err]挥发性物质的化感潜势,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化感物质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新鲜葎草茎叶在密闭系统中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对4种受试植物幼苗的生长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用石油醚提取风干葎草茎叶,得到的挥发性物质在密闭系统中对4种受试植物幼苗的生长也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提取物在2、5、10、20、40、100、200mg/mL等7个不同浓度下,对受试植物生长和种子萌发表现为"低促高抑"的化感潜势,且随提取液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GC-MS鉴定出26种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脂肪酸、甾体、萜类及其含氧化合物,均属前人研究较多的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结论为利用野生葎草资源挥发物开发新型除草剂等提供依据。
- 刘欣周科熊磊覃逸明聂刘旺
- 关键词:葎草挥发物化感作用GC-MS化感物质
- 几种化感物质对凤丹(Paeonia ostii)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5种化感物质阿魏酸、肉桂酸、香草醛、香豆素和丹皮酚及其混合物在不同浓度下对凤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化感物质及其混合物对凤丹茎高和地下部生物量有明显影响,对茎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高浓度的混合物和香豆素抑制效果最明显;低浓度的阿魏酸和香草醛对凤丹生长有促进作用,表现出"低促高抑"的现象。
- 覃逸明黄雨清王千刘欣周科
- 关键词:化感物质ET化感作用
- 凤丹连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研究了安徽南陵凤丹园1~5年连续种植地中凤丹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几种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有种植年限的凤丹根际土壤pH值均小于非种植土壤(p〈0.05)。全N、全P、全K、有机质等理化性质及酶活性(脲酶,硝酸还原酶,多酚氧化酶和蛋白酶)均显著高于非种植土壤(p〈0.05)。各年限根际土壤的脲酶,硝酸还原酶,多酚氧化酶和蛋白酶的R/S值均大于1,显示凤丹对4种根际土壤酶酶活性影响为正效应。连作5年凤丹和1年生凤丹根际土壤相比多酚氧化酶,脲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分别下降了64.84%、52.55%、51.59%(均p〈0.05);连作5年和2年相比,硝酸还原酶下降了23.26%(p〈0.05),同时土壤全N、全P、全K和有机质分别下降了57.84%,36.76%,47.89%和19.84%(p〈0.05)。说明随凤丹连作,土壤中积累的根系分泌物对4种土壤酶活性表现出抑制作用,可能影响了土壤的理化性质。为揭示凤丹连作障碍的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 周科刘欣聂刘旺覃逸明李小三
-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连作障碍
- 葎草的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质的分析研究
- 植物群落在对环境条件的长期适应和自然演替过程中,个体之间在竞争地上和地下空间的同时,也在不断地通过自身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影响着周围其他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植物之间的这种生化他感作用(化感作用)是造成植物种类区域性优势分布的...
- 刘欣
- 关键词:葎草挥发物根系分泌物根际土壤化感作用化感物质
- 文献传递
- 凤丹种胚组培苗的自毒作用研究被引量:9
- 2009年
-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了不同生长时期的凤丹种胚组培苗根系分泌物抑制二茬培养苗生长的自毒作用。结果表明,组培苗根系分泌物对二茬组培苗具有一定的自毒作用。接种于生根培养基和继代生长培养基上的二茬苗具有最明显的自毒抑制现象,其次是接种于初代培养基上的二茬苗,在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碳可降低二茬苗受到的抑制。二茬苗的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明显低于加有活性碳的试验组和对照组,二茬苗的游离脯氨酸含量、SOD和POD酶活性的变化基本与活性碳组和对照组相似,都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组培苗根系分泌物可以通过影响二茬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来影响其生长,同时,加入的活性碳可以吸附培养基中的有毒物质,从而缓解二茬苗的自毒作用。
- 覃逸明黄雨清聂刘旺王千刘欣周科
- 关键词:种胚根系分泌物自毒作用
- 凤丹(Paeonia ostii T.)自毒物质的检测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35
- 2009年
- 药用牡丹的种植中存在明显的连作障碍现象,为探讨其机制,利用已萌发长根的凤丹(Paeonia ostii)种子对凤丹根际土壤和根的水浸提液进行了自毒化感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种植4a的凤丹根际土壤及其根皮中的化感自毒物质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外源法研究了盆栽凤丹幼苗对5种检出物质(阿魏酸、肉桂酸、香草醛、香豆素和丹皮酚)及其混合物在3种不同浓度下对植株生长的影响和生理响应。结果表明:(1)连续种植4a的凤丹根际土壤和根浸提液对已萌发种子根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显示凤丹根分泌物具有自毒化感的潜势;(2)HPLC分析表明在凤丹根际土壤中存在5种以上的酚酸类物质(阿魏酸、肉桂酸、香草醛、香豆素和丹皮酚),其中阿魏酸、肉桂酸、香草醛、香豆素为前人已报道的化感物质;(3)在实验室条件下,所设浓度范围内,5种物质及其混合物对凤丹幼苗的高度、根长及地下和地上生物量均有明显影响,尤其对根长和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最为明显(p<0.05),此结果与连作移栽幼苗时,根部首先发黑死亡的现象相一致;(4)凤丹幼苗的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在各处理中表现出相似性,即低浓度时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高,高浓度时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低,低浓度的阿魏酸和香草醛对幼苗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合成有促进作用。此结果显示自毒物质可能是通过影响根系酶活性和叶绿素合成来影响群体中其它个体的生长。本实验的结果显示栽培4a的凤丹土壤水提液具有抑制自身种子根系生长的活性,此提示栽培凤丹连作障碍可能主要与自身分泌到土壤中的酚酸类物质的自毒作用有关。
- 覃逸明聂刘旺黄雨清王千刘欣周科
- 关键词:ET自毒作用自毒物质
- 叙事伦理研究
- 本文从叙事主体、叙事文本、叙事接受三个方面探讨整个叙事活动的伦理引导、伦理表现以及伦理交流功能,并反思作为批评范式的叙事伦理批评,为叙事伦理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言路。 引论交代清楚本文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方法,点明修辞性叙事理论...
- 刘欣
- 关键词:修辞叙事伦理叙事主体叙事文本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