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振辉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2篇胸部
  • 2篇胸部损伤
  • 2篇醛糖
  • 2篇醛糖还原酶
  • 2篇脊髓
  • 2篇脊髓损伤
  • 2篇骨盆
  • 1篇凋亡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多发伤
  • 1篇胸椎
  • 1篇胸椎骨折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严重胸部损伤
  • 1篇腰椎
  • 1篇抑制剂
  • 1篇早期救治

机构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作者

  • 6篇白祥军
  • 6篇刘振辉
  • 5篇易成腊
  • 3篇李占飞
  • 2篇蒋猛
  • 2篇宋先舟
  • 1篇田利华
  • 1篇曹园
  • 1篇胡耑
  • 1篇陈安民
  • 1篇邹秋平

传媒

  • 4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严重胸部损伤合并中上胸椎骨折的治疗被引量:1
2014年
对收治38例胸部损伤合并中上位胸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加椎弓根内固定35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加内固定3例。28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者无1例改善,10例非A级病例有1-2级改善,无内固定失败。
夏瀚易成腊刘振辉蒋猛白祥军
关键词:胸部损伤胸椎骨折手术
醛糖还原酶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的表达及其抑制剂对脊髓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醛糖还原酶(AR)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的表达和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对脊髓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15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n=50只),脊髓损伤组(SCI组,n=50只),醛糖还原酶酶抑制剂(依帕司他片,唐林)组(ARI组,n=50只),每组大鼠分别分为3、12、24、48、72h5个时间点。假手术组只做椎板切除术,SCI组和ARI组采用Allen’s法制备大鼠脊髓冲击伤模型。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双抗体夹心法检测AR含量,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脊髓组织凋亡。结果ARI组伤后3、12、24、48、72h损伤区内灰、白质结构破坏程度,空腔形成程度和炎性细胞浸润轻于同时间点的SCI组,假手术组未见到灰质和白质的破坏。Sham组3、12、24、48、72h脊髓组织中AR含量分别为(10.75±0.47)、(10.61±0.44)、(10.62±0.55)、(10.92±0.49)、(10.57±0.52)U/L,SCI组对应时间点AR含量分别为(12.17±0.65、(14.09±0.61)、(14.58±0.72)、(15.45±0.47)、(15.33±0.29)U/L,ARI组对应时间点AR含量分别为(10.84±0.21)、(12.70±0.47)、(12.84.±0.55)、(12.28±0.54)、(11.95±0.90)U/L,SCI组AR含量在各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Sham组和ARI组(P〈0.05),Sham组各时间点很少见到脊髓凋亡细胞,SCI组3、12、24、48、72h脊髓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45±0.51、27.38±3.19、32.59±3.36、39.04±4.51、23.48±2.40,ARI组对应时间点脊髓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21±0.52、18.69±1.63、22.64±2.18、25.61±3.53、16.48±2.23,SCI组脊髓神经元凋亡率在12、24、48、72h高于ARI组(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AR的表达增高,ARI能降低脊髓神经元细胞的凋亡率。
刘振辉易成腊曹园白祥军李占飞宋先舟
关键词:脊髓损伤醛糖还原酶细胞凋亡
脊髓损伤后急性期醛糖还原酶的表达变化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醛糖还原酶(AR)在脊髓损伤(SCI)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并探索其与SCI的相关性,以期为脊髓损伤修复提供新的干预靶点及治疗途径。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50只,用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n=50只),脊髓损伤组(SCI组,n=50只),脊髓损伤+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唐林,即依帕司他)干预组(ARI组,n=50只)。sham组只做T9、T10椎板切除术,SCI组和ARI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将大鼠分别于术后第3、12、24、48、72h处死切取以受伤节段为中心约8mm长的脊髓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局部炎症反应,并用免疫组化、双抗体夹心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检测AR表达。结果在各组术后的相应时间点,SCI组和ARI组可见到醛糖还原酶在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内均有较明显分布;SCI组AR含量明显高于Sham组和ARI组(P<0.05);SCI组醛糖还原酶mRNA表达明显高于Sham组和ARI组(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AR表达增高,其含量变化与脊髓损伤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蒋猛刘振辉易成腊白祥军
关键词:脊髓损伤醛糖还原酶
腰椎-骨盆固定治疗U型骶骨骨折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腰椎-骨瓮固定治疗u型骶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5年12月至2011年2月年收治的8例u型骶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21~53岁,平均36.9岁;骨折类型按照骨折形态学分类:H型损伤5例,U、T和“人”字型损伤各l例;骶骨横形骨折按Rov—Camille和Strange—Vognsen分型:Ⅱ型2例,Ⅲ型6例;神经损伤按Gibbons等的评分标准:3级2例,4级6例;7例合并多发伤。待生命体征平稳后所有患者行后路骶骨椎板减压和骶神经根减压、骨折复位和腰椎-骨盆固定术,3例行骨盆前环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4.5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6个门CT扫描示骨折均愈合;2例患者切口皮缘部分坏死,1例患者伤口深部感染经清创负压封例闭引流后愈合;5例患者诉髂后上棘螺钉突出不适;6例直肠、膀胱功能障碍患者3例完全康复,3例有不同程度地改善;Gibbons评分平均提高2.45分。1例髂骨螺钉位置不佳,无发生内网定断裂和复位丢失等并发症。结论u型骶骨骨折常引起脊柱-骨衙不稳定和神经拟伤,早期神经减压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腰椎-骨盆同定可提供多平面的稳定性,是治疗此类骨折的有效方法。
易成腊刘振辉白祥军宋先舟胡耑李占飞田利华陈安民
关键词:骶骨骨折骨盆
重视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早期救治被引量:9
2012年
高能量损伤引起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常伴有大出血,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通常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干预和规范化救治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外固定能减少骨盆容积和稳定骨折,减少骨折断端的出血;盆腔填塞主要控制静脉丛的出血;动脉栓塞能控制动脉出血。早期外固定和盆腔填塞能快速发挥作用,有效减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输血量和死亡率。
易成腊刘振辉白祥军
关键词:骨盆骨折外固定动脉栓塞
多发伤中颅脑颈椎胸部损伤三者之间的联系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了解多发伤中颅脑损伤、颈椎损伤与胸部损伤相互之间的联系。方法收集武汉同济医院创伤外科病房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存在颅脑损伤、颈椎损伤和(或)胸部损伤的2 667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三者之间的联系。结果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的发生率为8.77%,合并胸部损伤的发生率为35.77%,同时合并颈椎和胸部损伤的发生率为4.83%。颈椎损伤合并颅脑损伤的发生率为57.71%,合并胸部损伤的发生率为86.11%,同时合并颅脑和胸部损伤的发生率为31.79%。胸部损伤合并颅脑损伤的发生率为57.54%,合并颈椎损伤的发生率为21.04%,同时合并颅脑和颈椎损伤的发生率为7.77%。2 667例中有473例发生漏诊,占17.74%。结论多发伤中颅脑、颈椎、胸部损伤之间关联密切,确诊有1处损伤时,应考虑是否合并其他2处部位损伤。提高对三者联系的认识,制定合理的临床诊疗流程,有助于减少漏诊和提高创伤救治效果。
邹秋平胡耑李占飞白祥军刘振辉
关键词:多发伤颅脑损伤颈椎损伤胸部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