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军
-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药学院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抗癌药物丙卡巴肼的合成工艺优化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对丙卡巴肼的合成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对甲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氯化亚砜回流得酰氯产物,再与异丙胺反应得N-异丙基对甲苯甲酰胺(3),化合物3经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溴代生成化合物4;甲基肼的硫酸盐在甲酸作用下生成中间体5;4与5反应得到抗癌药物丙卡巴肼。结果与结论优化了丙卡巴肼的合成工艺,以5步反应、总收率45.9%、单步收率75%~90%合成目标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NMR、13C-NMR和MS确证。
- 刘志军陈河如
- 关键词:抗肿瘤合成工艺
- 美亚通复合植物茶促NO生成及其降糖作用
- 2023年
- 为探讨美亚通复合植物茶(YCHT)的促NO生成及降糖作用。选取H9C2、PC-12细胞、HUVEC细胞,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YCHT孵育24 h后,检测各质量浓度YCHT对3种细胞的存活率以及细胞内外NO的含量;在正常大鼠体内给予YCHT后,观察其对正常动物空腹血糖的影响;以链脲佐菌素诱导SD大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析各组动物的空腹血糖值;通过建立高糖果蝇模型,以体质量、海藻糖为检测指标,观察YCHT对高糖果蝇的影响。结果显示,YCHT作用于H9C2、PC-12、HUVEC细胞24 h后存活率为80%以上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12、1.56和3.12 mg/mL;YCHT在3.5 mg/mL的质量浓度下分别作用于H9C2和HUVEC细胞24 h,或1.5 mg/mL的质量浓度下作用于PC-12细胞,细胞上清液与细胞裂解液中的NO含量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每kg体质量5.1 g剂量下,正常SD大鼠的初始体质量、初始空腹血糖值、实验终期的体质量、空腹血糖值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低剂量受试组(每kg体质量0.85 g剂量)中,实验终期的空腹血糖值显著降低(P<0.05);同时,m(YCHT):m(培养基)=5%受试组还降低了高糖果蝇体质量及海藻糖水平(P<0.05)。结果表明,YCHT在适当质量浓度下不影响H9C2、PC-12、HUVEC细胞的存活率,并能促进H9C2、PC-12、HUVEC细胞增加NO的生成;每kg体质量5.1 g剂量的YCHT对正常SD大鼠的体质量及空腹血糖值没有影响;合适剂量的YCHT能逆转高糖SD大鼠空腹血糖值的升高,以及逆转高糖果蝇体质量和海藻糖水平的增加。
- 陈世坚刘志军陈河如
- 关键词:药食同源糖尿病降糖作用NO糖尿病预防
- 抗癌药物达卡巴嗪的合成工艺优化
- 2015年
- 以廉价易得的甘氨酸为原料,经酯化、甲酰化、脱水、酰氨化得到异氰基乙酰胺,四步总收率42.9%.异氰基乙酰胺与氨基腈在碱性条件下环合得到重要中间体5-氨基-4-咪唑甲酰胺,收率68.2%.随后经重氮化,与二甲胺偶联,得最终产物达卡巴嗪,总收率22.3%.所有中间体以及目标产物的结构均由1H NMR,13C NMR和ESI-MS确证.合成路线具有原料廉价、反应条件温和、总收率较高等特点,是一条经济实用的合成工艺路线.
- 肖胜伟刘志军柳杨陈河如
- 关键词:达卡巴嗪药物合成抗癌
- 新型1,2-二取代肼的设计合成及抗癌活性初步研究
- 2024年
- 设计合成了13个新型1,2-二取代肼,其中包括10个2-芳基-1-(4-(N-异丙基)氨甲酰基)苄肼(9a~9j)、2个2-芳甲基-1-(4-(N-异丙基)氨甲酰基)苄肼(13a~13b)以及2-对甲基苯甲酰基-1-(4-(N-异丙基)氨甲酰基)苄肼(14).噻唑蓝法(MTT)检测发现,目标化合物对大鼠脑胶质瘤细胞(C6)、小鼠黑色素瘤复苏细胞(K1735)、人肝癌细胞(HepG-2)、人结肠癌细胞(SW620)、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人恶性黑色素瘤(A357)共六株肿瘤细胞大致显示出比阳性对照药丙卡巴肼(Pcb)更好的抗肿瘤活性.Pcb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敏感,在孵育48 h条件下,2-(4-甲氧基)苯基-1-(4-(N-异丙基)氨甲酰基)苄肼(9a)、2-(6-甲氧基-2-基)萘基-1-(4-(N-异丙基)氨甲酰基)苄肼(9b)和2-(3-溴)苯基-1-(4-(N-异丙基)氨甲酰基)苄肼(9i)均表现出比Pcb更强的抗癌活性;9a对除C6和SW620外的其它五株肿瘤细胞展现出最强的抗癌活性,其中,对MDA-MB-231细胞的IC50值为(10.8±0.9)μmol/L;13b对C6的抑制活性最强,IC50值为(15.9±3.1)μmol/L;9e则对SW620的抑制活性最高,IC50值为(62.7±1.4)μmol/L.对于化合物9a~9j,当芳基Ar上的取代基为吸电子效应基团时,通常处于间位比处于对位的抗癌活性要高(9g>9f,9i>9h);而当取代基为供电子效应的基团时,就没有这样的规律性;对于SW620而言,芳环上有弱的供电子诱导效应取代基对提高增殖抑制活性有利.化合物9a、9b、13a和13b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3T3)的增殖抑制活性较高,尤其是化合物9a和13a,在孵育48 h条件下IC50值分别为(24.9±1.2)和(13.9±1.7)μmol/L.
- 胡健灵张超朱文达何业谱彭姝羚陈振强李明月刘志军陈河如
- 关键词:抗肿瘤烷化剂前药
- 具更佳成药性的新型三氮烯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
- 2024年
- 以4-氨基苯甲酸为原料,经重氮化反应后与甲基烷基胺反应构建三氮烯骨架,随后将羧基与2-二乙基氨基乙氨缩合,合成了11个1-(4-(N-(2-二乙氨基)乙基)氨甲酰基)苯基-3-甲基-3-烷基(R2)三氮烯化合物1-(4-(N-(2-二乙氨基)乙基)氨甲酰基)-3-甲基-3-环己基三氮烯(6a)~1-(4-(N-(2-二乙氨基)乙基)氨甲酰基)-3-甲基-3-(4-硝基)苄基三氮烯(6k),3步反应的总收率为46.5%~68.3%.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发现,6a、1-(4-(N-(2-二乙氨基)乙基)氨甲酰基)-3-甲基-3-苯基三氮烯(6e)~1-(4-(N-(2-二乙氨基)乙基)氨甲酰基)-3-甲基-3-(4-甲氧基)苄基三氮烯(6j)对人肝癌细胞(Hep G-2)、大鼠胶质瘤细胞(C6)、人结肠癌细胞(SW620)、人前列腺癌细胞(PC-3)、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和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共六株肿瘤细胞都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显示出广谱的抗癌特性;其中,1-(4-(N-(2-二乙氨基)乙基)氨甲酰基)-3-甲基-3-(4-氯)苯基三氮烯(6g)的抗癌活性最为突出,对C6、SW620、PC-3和B16的IC50值均小于10μmol/L,抗癌活性远优于阳性对照药达卡巴嗪.研究发现,当R^(2)为具有适当吸电子效应的芳基时,化合物的抗癌活性较高.药物安全性评价发现,6e、6g、1-(4-(N-(2-二乙氨基)乙基)氨甲酰基)-3-甲基-3-(4-氯)苄基三氮烯(6h)对C6、SW620、PC-3,6g~1-(4-(N-(2-二乙氨基)乙基)氨甲酰基)-3-甲基-3-(4-甲氧基)苯基三氮烯(6i)对B16,6e、6h、6i对Hep G-2,6i对C6、SW620,其安全指数(SI)均大于2.0,其安全性高于达卡巴嗪.化合物6e、6g~6i的油水分布系数(lg P)为3.0~4.0,具有较高的膜渗透性.所有数据证实,新型三氮烯化合物6e、6g~6i具有更佳的成药性.
- 许芹芳胡健灵刘园林张超李明月彭姝羚刘志军陈河如
- 关键词:三氮烯抗肿瘤药物安全性评价
- 靶向抗肿瘤药N-(N’-苄氧羰基甘氨酰脯氨酰)丙卡巴肼(Z-GP-Pcb)的环境友好合成及其透过血脑屏障活性评价被引量:1
- 2020年
- 利用靶向策略设计了抗肿瘤药物N-(N’-苄氧羰基甘氨酰脯氨酰)丙卡巴肼(Z-GP-Pcb),发展了3步法合成丙卡巴肼(Pcb).首先以4-甲基苯甲醛为原料,经二溴异氰脲酸(DBI)转化为N-异丙基-4-甲基苯酰胺.该化合物经2-碘酰基苯甲酸(IBX)直接氧化为N-异丙基-4-甲酰基苯酰胺,随后还原胺化得Pcb.最后与N-苄氧羰基甘氨酰脯氨酸缩合得Z-GP-Pcb,总收率49.9%.另外,本研究还建立了体外平行人造膜渗透测血脑屏障(PAMPA-BBB)方法评价Z-GP-Pcb透过血脑屏障(BBB)活性,发现其透膜常数(Pe)为(19.22±4.25)×10^-6cm·s^-1,大于母药Pcb[(11.14±1.34))×10^-6cm·s^-1],具有较高的透过BBB活性.
- 张潮刘志军李艳冰何业谱林晓洪陈河如
- 关键词:药物设计靶向抗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