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良
-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区横岗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成人巨大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MSCT诊断和评价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分析和总结成人原发性巨大腹膜后肿瘤的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8例成人巨大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MSCT表现。结果 28例中脂肪肉瘤6例,平滑肌肉瘤5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畸胎瘤3例,囊性淋巴管瘤、神经鞘瘤和淋巴瘤2例,神经纤维瘤、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脂肪瘤和嗜铬细胞瘤各1例。部分肿瘤有一定特征性的CT表现。结论 MSCT是诊断腹膜后肿瘤的重要影像学手段,能显示上述巨大肿瘤的特征表现,特别是显示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这些肿瘤的诊断及分期有指导意义。
- 魏小宾刘宝良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早期肾透明细胞癌的影像诊断
- 2006年
- 目的:分析肾脏透明细胞癌的超声、螺旋CT、MR I的影像特征,提高影像学诊断对早期肾脏透明细胞癌的诊断率。方法:肾脏透明细胞癌13例,均行超声、螺旋CT、CT增强检查,MR I检查9例,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3例透明细胞癌超声显示无回声肿物7例,厚壁型囊性肿物5例,多房囊状、分隔厚薄不一1例;螺旋CT均显示为低密度病灶,CT增强检查,病灶均呈不均匀性强化;MR I检查9例,信号强度不均,T1W I为低信号,T2W I为不均匀性高信号。结论:超声及螺旋CT对早期肾脏透明细胞癌与单纯肾囊肿难以鉴别,CT增强可以发现病灶内不均匀性强化有助鉴别,MR I检查T2W I像上可以发现病灶内信号高低不均,二者结合可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 刘宝良袁建军侯跃新
- 关键词:透明细胞癌B超螺旋CTMRI
- CR影像板感光性能与成像次数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研究IP板曝光性能与使用期限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将不同使用期限的三组IP板分别用75KV,40mAs,115cm焦-片距及活动滤线器进行铝梯曝光;并统一选择相同部位及照射等级用CR系统扫描,最后在不经任何后处理的情况于同一时段内用激光打印机打印冲洗,分别测量各铅梯密度值,并计算出各组平均值及标准差。结果3组IP板灰度等级平均值经χ2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P板在使用近万次时,其感光性能未有明显变化,在这一阶段,影响IP板使用寿命的不是PSL物质的性能衰减,而是实际应用中发生的IP板机械损伤。
- 刘宝良王敏杰吴国胜丁海岭汪军
- 关键词:计算机X线摄影
- 16层螺旋CT对支气管扩张症诊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的扫描技术、图像后处理及诊断。方法回顾性选择手术证实或临床证实的33例经过X光片及16层螺旋CT扫描检查的病人进行分析,16层螺旋CT检查均使用同样的检查方法及扫描程序,并分别用多层面重建(MRP)及曲面多层面重建(CMRP)等方法观察。结果平片诊断支扩的敏感性仅为23.6%,而16层螺旋CT的敏感性达100%,特异性达100%,结论16层以上螺旋CT选用合适的扫描参数,结合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是目前诊断支扩的首选方法及诊断金标准。
- 刘宝良熊小强蒋树兵
-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
- 脾原发肿瘤的CT诊断
- 2001年
- 刘宝良王英久
- 关键词:CT诊断CT表现
- CT对鼻咽纤维血管瘤的诊断和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CT对鼻咽纤维血管瘤的诊断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鼻咽纤维血管瘤的CT资料,包括肿瘤大小、密度、侵犯范围、强化情况及骨质改变等。结果:按Chandler分期,Ⅱ期3例,Ⅲ期9例,Ⅳ期2例。平扫CT值32~61 HU,增强扫描强化80~130 HU;翼腭窝的扩大增宽,上颌窦后壁受压前移、塑形,周围骨质的压迫塑形或吸收破坏;5例经颅底自然孔或裂隙侵入颅内。结论:增强CT对鼻咽纤维血管瘤可作出明确诊断,并判断其侵犯范围,对临床术前评估、分期及放疗定位具重要指导作用。
- 魏小宾刘宝良
- 关键词:鼻咽纤维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