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发俊

作品数:12 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4篇介入
  • 3篇疗效
  • 3篇介入治疗
  • 3篇经皮冠状动脉...
  • 3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术后
  • 2篇主动脉
  • 2篇主动脉夹层
  • 2篇疗效观察
  • 2篇慢性
  • 2篇经皮冠状动脉...
  • 2篇夹层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1篇低剂量

机构

  • 10篇陕西省安康市...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陕西省安康市...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2篇刘发俊
  • 8篇陈进业
  • 4篇沈桂冬
  • 4篇陈庭燕
  • 3篇王东
  • 2篇刘胜强
  • 2篇杨剑
  • 2篇曾德银
  • 2篇周坤
  • 1篇孙朝阳
  • 1篇沈桂东
  • 1篇周坤
  • 1篇丁红
  • 1篇任晖
  • 1篇张军康
  • 1篇王世君
  • 1篇王东
  • 1篇孙朝阳
  • 1篇丁红

传媒

  • 3篇临床和实验医...
  • 2篇河北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8例行PCI术后发生再狭窄的患者做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手术治疗术后未发生狭窄的16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空腹血糖、收缩压、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体质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空腹血糖、收缩压、胆固醇、hs-CRP及体质指数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年龄及性别构成比无显著差别(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hs-CRP及胆固醇为PCI术后再狭窄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临床上对PCI术前,术后应强化抗炎、降脂和控制血糖治疗,以降低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
陈进业刘发俊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再狭窄
替罗非班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急性STEMI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PCI术治疗,观察组给予PCI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疗效与出血事件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血流灌注,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T段回落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右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T)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急诊PCI治疗急性STE-MI中具有肯定的疗效,但可能增加出血风险,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监测。
刘发俊陈进业沈桂冬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替罗非班
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CTO)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并发症及相应有效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行PCI介入治疗后出现并发症情况的CTO患者临床资料,归纳、总结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介入术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结果 50例患者均好转出院,无1例死亡和加重病例。结论积极处理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PCI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可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
陈进业刘发俊沈桂东
关键词: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并发症
PiCCO监测技术在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被引量:22
2019年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在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九八六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3例脓毒症休克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PiCCO监测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监测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复苏前后每搏量(SI)、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期总容量指数(GEDVI)、心率(HR)、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液体复苏总量、免疫(CD4^+、CD4^+/CD8^+)、白介素-10(IL-10)、内皮素(ET-1)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液体复苏后的SI、HR、CVP、ITBVI、GEDVI、IL-10、ET-1明显下降,MAP、CD4^+、CD4^+/CD8^+明显上升,分别与液体复苏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液体复苏后的SI[(72.15±6.35)m L vs(79.54±5.34)m L]、HR[(102.53±7.59)次/min vs(113.56±9.87)次/min]、CVP[(8.24±2.67)mm Hg vs(10.54±3.57)mm Hg]、ITBVI[(42.02±4.69)m L/m^2vs(45.12±5.26)m L/m^2]、GEDVI[(45.33±4.69)m L/m^2vs(50.21±5.34)m L/m^2]、IL-10[(36.49±3.84)ng/L vs(42.15±5.16)ng/L]、ET-1[(154.51±18.75)pg/L vs(243.57±25.85)pg/L]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AP[(69.25±10.78)mmHg vs(62.37±8.57)mmHg]、CD4^+[(43.94±10.71)%vs(39.02±10.63)%]、CD4^+/CD8^+[(2.90±0.61)vs(2.02±0.53)]比较,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去甲肾上腺素[(0.22±0.03)μg·kg^-1·min^-1vs(0.29±0.03)μg·kg^-1·min^-1]、多巴胺用量[(6.85±2.13)μg·kg^-1·min^-1vs(8.15±2.68)μg·kg^-1·min^-1]、复苏液体总量[(5835.26±315.24)m L vs(6351.49±457.81)m L]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水肿和院内死亡率分别为2.38%、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63%、19.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监测技术指导脓毒症
陈亚强王子正刘巧艳刘发俊
关键词:脓毒症休克
覆膜支架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并发症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并发症的特点以及处理和预防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病例分析方法,回顾总结2008年2月至2012年7月经确诊并接受覆膜支架治疗的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68例,考察经皮主动脉内覆膜支架技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重点研究病例围术期并发症,总结并发症类型、原因并探讨处理和预防措施。结果共13例发生围术期并发症,包括内漏、升主动脉夹层、腹腔脏器缺血、脑卒中和缺血性脊髓损伤、急性肾衰竭、动脉瘤,并发症发生率为19.12%;其中有3例死亡,病死率4.41%,1例由于脑卒中和缺血性脊髓损伤造成截瘫。结论覆膜支架技术作为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主要临床疗法,虽疗效确切,但在围术期并发症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需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
沈桂冬杨剑陈进业孙朝阳王东陈庭燕刘发俊曾德银周坤丁红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围术期并发症
ADAMTS_13与hs_CR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因子裂解酶(ADAMTS_13)与高敏C_反应蛋白(hs_CR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无复流现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PCI后有无复流现象分为无复流组(n=150)和复流组(n=430)。PCI术前0.5h,术后即刻、术后0.5h、术后1h、术后2h及术后半年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ADAMTS_13与hs_CRP水平,探讨其相关性。结果 (1)术后即刻、0.5h、1h及2h无复流组患者hs_CRP水平明显高于复流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术后即刻、0.5h及1h无复流组患者ADAMTS_13水平明显低于复流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术后即刻、0.5h及1h的hs_CRP和ADAMTS_13水平呈负相关(r=-0.26、-0.57、-0.44,均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者早期hs_CRP水平升高且ADAMTS_13水平降低。
王东刘发俊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无复流
糖化白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对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疾病的影响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分析糖化白蛋白(GA)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冠状动脉疾病(CA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284例T2DM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是否发生CAD分为观察组(发生CAD)与对照组(未发生CAD),每组142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估CAD的严重程度,并测定所选患者的GA、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血脂及肌酐水平。结果两组的性别、年龄、吸烟史、甘油三酯、hs-CRP、HbA1c和G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观察组HbA1c和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男性、年龄>65岁、有吸烟史、hs-CRP>5 mg/L、HbA1c>7%和GA>20%是T2DM患者CA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年龄、hs-CRP、HbA1c和GA与Gensini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P<0.01)。HbA1c与GA是评估T2DM患者CAD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T2DM发生CAD患者的血清GA及HbA1c水平明显升高,血清GA及HbA1c水平是评估T2DM患者CAD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
王东陈庭燕周坤刘发俊
关键词: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冠状动脉疾病
尿激酶与低剂量rt-PA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分析比较尿激酶与rt-PA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疗效,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抢救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50mg小剂量rt-PA治疗,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同时间肺动脉压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溶栓治疗后短时间内,观察组肺动脉收缩压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动脉收缩压、动脉血氧分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有出血性并发症,但对照组出血性并发症显著性高于观察组。结论:50mg rt-PA治疗急性肺栓塞可在短时间内改善急性肺栓塞对于心功能的影响以及组织缺氧状态,疗效肯定,临床使用较为安全。
刘发俊陈进业
关键词:尿激酶低剂量瑞替普酶急性肺栓塞
阿托伐他汀治疗非心脏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非心脏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窦性心律维持中的作用。方法:11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A组54例,B组56例。A组仅给予厄贝沙坦+胺碘酮治疗;B组在给予厄贝沙坦+胺碘酮治疗的同时联合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终点为房颤动转复后至3、6、12个月时的窦性心律维持情况及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结果:B组阵发性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后的维持比率在3月时与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86.54%VS 82.35%,P>0.05),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与A组相比也无明显差异(P>0.05);但至6、12个月时仍维持窦性心律的比率高于A组(82.69%VS 62.75%;78.85%VS 60.78%,均P<0.05),同时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也低于A组(P<0.05)。结论:在胺碘酮、沙坦类药物治疗非心脏瓣膜病所致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同时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其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可能优于仅使用胺碘酮及沙坦类药物,机制可能与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等有关。
刘胜强王世君陈庭燕刘发俊任晖张军康
关键词:心房颤动胺碘酮厄贝沙坦阿托伐他汀
采用覆膜支架隔绝术治疗危重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也称为远端主动脉夹层,是指以左锁骨下动脉起始处为分界点,夹层仅累计左锁骨下动脉(LSA)起始处以下的主动脉的一种病变。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疾病中死亡率较高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的危急病症[1]。近年临床运用覆膜支架隔绝术技术(EVGE)治疗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作者2005年1月—2013年3月对310例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采用覆膜支架隔绝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沈桂冬杨剑陈进业孙朝阳王东陈庭燕刘发俊曾德银周坤丁红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