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书炳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油田
  • 5篇安塞油田
  • 4篇油藏
  • 3篇低渗
  • 2篇低渗油藏
  • 2篇油井
  • 2篇油井流入
  • 2篇特低渗
  • 2篇特低渗油藏
  • 2篇井流
  • 1篇低渗透
  • 1篇低渗透油藏
  • 1篇地饱压差
  • 1篇电脉冲
  • 1篇压差
  • 1篇压裂
  • 1篇压裂技术
  • 1篇油层
  • 1篇油层解堵
  • 1篇油水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长庆石油勘探...

作者

  • 7篇刘书炳
  • 3篇李斌
  • 3篇慕立俊
  • 2篇刘锦玉
  • 2篇张昊
  • 2篇罗庆梅
  • 2篇苏玉亮
  • 2篇林刚
  • 1篇全宏
  • 1篇石道涵
  • 1篇赵金玲
  • 1篇吕亿明
  • 1篇张东
  • 1篇曾亚勤
  • 1篇王栋林
  • 1篇郭志华
  • 1篇申坤
  • 1篇赵继勇
  • 1篇李涛
  • 1篇郝永卯

传媒

  • 4篇低渗透油气田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试采技术

年份

  • 2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2
  • 1篇199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安塞油田油井流入动态确定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油井流入动态关系即IPR曲线是确定油井合理工作方式的依据,也是分析油井动态的基础。本文分别应用矿场统计、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安塞低渗透未饱和油藏的油井流入动态进行较全面的研究,分析其IPR曲线总体特征.并对这三种方法进行了评价。研究成果对确定低渗透油田的合理油井流入动态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苏玉亮刘书炳罗庆梅李斌林刚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
特低渗油藏渗流机理及开采技术研究
苏玉亮郝永卯李东霞慕立俊赵继勇李涛张东刘书炳郭志华全宏申坤李斌孙仁远赵金玲
该课题通过建模与分析,深入研究了特低渗透油藏的渗透机理,并与矿场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一套有效开发特低渗透油田的先进技术,可用于异常高压油藏、低压油藏、低水油藏、未饱和油藏等特殊类型的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模式分析、技术...
关键词:
关键词:低渗油藏渗流
安塞油田特低渗油藏重复压裂技术现状与研究方向
2006年
随着开发时间的推进,安塞油田老井出现低液面、低流压、采液和采油指数下降,综合含水上升,产量递减率增大,裂缝主向油井与侧向油井压力差异大等日益突出的矛盾,不利于油田稳产。近年来安塞油田在重复压裂提高单井产能方面做了大量前期技术研究和现场试验,形成了以暂堵压裂为主的重复压裂技术,通过注水前期培养和调整,在候市、王窑、杏河、坪桥区块实施连片整体复压,实现了单井增油量和有效期“双过千”。分析目前安塞油田重复压裂技术现状,明确低渗油藏重复压裂技术下步研究方向,以期不断提高重复压裂的工艺技术水平。
王伟慕立俊刘锦玉黄远张昊刘书炳
关键词:安塞油田重复压裂
安塞油田油井流入动态研究
1999年
在既考虑油井的完善程度,又考虑油井的采出程度的情况下,根据文献「1」提供的无因次油井流入动态曲线(IPR)的通式,描述了安塞油田两个典型区块和全油田油井平均产量随平均流压变化的规律,绘制了IPR曲线。并运用大量实际生产数据进行了验证、分析和初步的应用。
曾亚勤刘书炳
关键词:采出程度流体流动方程安塞油田
安塞油田抽油杆断裂原因及防治措施研究
2006年
通过对安塞油田抽油杆断裂井断口形状、断裂部位、生产参数及杆柱组合的统计分析,找出了影响抽油杆断裂的主要原因,提出并采取了具有针对性的可行性技术措施,从而延长了抽油杆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杆柱故障率,节约了采油成本,对其它油田开采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刘书炳罗庆梅李斌林刚
关键词:安塞油田抽油杆
高地饱压差非均质油藏周期注水油水交渗机理研究
2006年
高地饱压差非均质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后,油层易形成相对固定的注采连通对应关系,导致水驱动用程度很低。阐述了周期注水油水交渗流动的机理,并建立了周期注水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注水周期、渗透率变异系数、高低渗透层含水饱和度差与产量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注水周期在140天、渗透率变异系数在0.7左右时可获得较高产量,随着两渗透层含水饱和度差的增加周期注水的产量增加。
慕立俊刘锦玉刘书炳张昊吕亿明张随望
关键词:非均质周期注水数学模型
电脉冲解堵技术增产机理分析及应用被引量:19
2002年
分析了电脉冲解堵增产机理 ,介绍了电脉冲解堵技术在安塞油田中高含水期低渗透油层解堵方面的应用情况。现场应用 10井次 ,有效 9井次 ,有效率 90 %。应用情况表明 ,电脉冲解堵对中高含水期的油层解堵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石道涵王栋林刘书炳
关键词:增产机理安塞油田电脉冲油层解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