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汉宗
-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韩国汉阳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更多>>
- 朝鲜使臣的北京使行参仪活动与皇家建筑印象:康熙到道光年间被引量:1
- 2012年
- 该文本着发掘20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在相同模式下,细分各时期中多样变化的两国使行交流艺术及其中所反馈出的环境印象,借助大量重要的朝鲜使臣纪行史料来还原当时清政府对朝鲜使臣的接待情况及了解不同时期使臣活动范围的变化。通过使臣记录关于行仪方面的记载来了解从清初开始,各个时期使臣在皇城活动范围的变化,从而了解在各个时期使臣活动过程中建筑空间的使用状况及其对皇家建筑的印象。还原两国更为准确的交往情况,反映当时北京皇家各建筑设施更为真实的使用情况。
- 董健菲韩东洙全汉宗
- 关键词:建筑印象
- 清朝时期北京城内的朝鲜使馆建筑研究
- 2013年
- 朝鲜与明清两朝间的使臣往来,由于其承载了太多感人的两国交流的史话,促进了两国间文化交流而被传为佳话。两国首府都城内的使馆,作为两国使臣在出使国的主要活动舞台,不但代表了使臣国家的政治地位,也是其文化的主要承载体之一,留下了诸多使臣交流及两国文化交流的痕迹。两国驿路和驿站的构成,明朝政府是有明确规定的,北京城以会同南馆和北馆作为朝鲜使臣的主要馆舍。但在清初战乱恢复期,使馆条件较差,后期由于使团人数的膨胀导致两个使团在北京撞车的现象,所以北京使馆的使用经过了很多变故。该文即对清朝时朝鲜使臣的北京城内使馆的具体发展变化及使馆建筑构成情况进行分析。
- 董健菲全汉宗韩东洙
- 明清时期汉城中国使馆的使用和建筑研究
- 2012年
- 朝鲜时期,明清时中国与朝鲜间的使臣往来承载了太多感人的两国交流的史话,因促进了两国间文化交流而被传为佳话。两国首府都城内的使馆,作为两国使臣在出使国的主要活动区域,不但体现了使臣国家的政治地位也是其文化的主要承载体之一。该文将以明清使臣的出使情况及当时朝鲜《朝鲜王朝实录》、《迎接都监都厅仪轨》等为依据,揭示明清使臣在朝鲜的使馆的使用情况、建筑构成及特点。
- 董健菲全汉宗韩东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