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超 作品数:6 被引量:70 H指数:5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层面及感兴趣区的选择对直肠癌扩散峰度成像测量值一致性的影响:单中心临床研究 孙轶群 童彤 顾雅佳 信超 彭卫军3D-SPACE序列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三维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 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s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3D-SPACE)序列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11月经肠镜活检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其术前未接受放化疗,但行直肠MRI检查。共收集178例,其中107例肿瘤轴位T2WI使用薄层小视野(field of view,FOV)T2WI序列(以下简称高分辨率T2WI序列),71例使用3D SPACE的T2WI序列(以下简称3D SPACE序列),并于2周内进行手术。将MRI所得T分期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比较两种MRI技术评估直肠癌T分期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结果:高分辨率T2WI序列诊断T分期的总准确率为75.7%,3D SPACE序列诊断总准确率为83.0%。对早期T1、T2期的诊断准确率(T1:98.6%vs.88.8%;T2:87.3%vs.75.7%),3D SPACE序列均高于高分辨率T2WI序列;对T3期的诊断准确率,两者相当(85.9%vs.86.0%);而对T4期的诊断,3D SPACE序列优势不明显(95.8%vs.99.1%)。结论:3D SPACE序列可获得高信号比、高分辨率图像,提高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率,尤其对早期直肠癌的诊断有优势。 孙轶群 童彤 顾雅佳 信超 彭卫军关键词:直肠癌 T分期 高分辨率 动态增强MRI监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监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评估化疗后残留病灶的价值.方法 对43例患者的44个浸润性导管癌病灶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分别于化疗前、1个疗程化疗后和化疗结束时行动态增强MRI扫描,比较化疗有效与无效患者的肿瘤组织形态学变化、肿瘤体积变化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以手术病理为对照,评价术前MRI判断病灶残留情况的效果.结果 44个乳腺癌病灶中,治疗有效36个病灶,无效8个病灶.治疗有效组经1个疗程化疗后,肿瘤体积缩小不明显,化疗结束后肿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1),缩小中位数为18.5 cm3.治疗有效组病灶呈向心型缩小29个,树枝型缩小7个.新辅助化疗前,有效组与无效组的早期强化率(E1)、峰值强化率(Emax)和达峰时间(T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1个疗程后,有效组的E1和Emax降低,而Tmax升高,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而无效组的E1、Emax和Tmax未发生明显变化.新辅助化疗前,有效组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廓清型、平台型为主(占86.1%) 化疗后,强化峰值明显下降,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转为以持续强化型为主 化疗结束时,持续强化型占63.9%.无效组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化疗前后变化不大.新辅助化疗后动态增强MRI监测乳腺癌残留病灶与手术病理结果高度相关(r=0.866,P〈0.01).结论 动态增强MRI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程中监测瘤体变化,评价、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并可用于术前评估化疗后病灶的残留情况. 汪晓红 彭卫军 信超 谭红娜 顾雅佳 唐峰 毛健关键词: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新辅助化疗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监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的谱线特征及早期监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一组98例在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99个病灶,98个浸润性导管癌,1个黏液腺癌),比较按疗程随访的1H-MRS结果(化疗前,一疗程后),观察分析胆碱共振峰的峰高、峰下面积及胆碱信噪比,以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①1H-MRS可用于乳腺癌监测(成功率83.8%),乳腺癌可出现明显的胆碱复合峰,敏感度75.9%(63/83)。②48个成功随访病灶中,8个治疗无效,40个有效;③比较治疗有效、无效组Cho峰高、峰下面积及信噪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治疗有效组一疗程后Cho峰高、峰下面积及信噪比的变化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肿瘤Cho峰有下降趋势或部分消失;无效组Cho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MRS可用于乳腺癌的诊断,并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早期通过Cho的变化,评价、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提供早期判断疗效的有价值信息。 汪晓红 彭卫军 谭红娜 信超 顾雅佳 唐峰 毛健关键词: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新辅助化疗 MR导引聚焦超声术姑息性治疗骨转移瘤疼痛近期效果和安全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评价MR导引聚焦超声术(MRg FUS)姑息性治疗其它治疗手段无效或不可行的骨转移瘤疼痛患者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1例症状性骨转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术后3个月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评估治疗安全性。根据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简明疼痛问卷-生存质量量表(BPI-QOL)评分、Karnofsky行为状态评分(KPS)和患者用药变化评价疼痛缓解效果。结果 21例症状性骨转移患者完成MRg FUS治疗。术前1周,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NRS评分分别为7.7±1.6、3.6±2.6、3.9±3.2、4.3±3.3、3.7±2.7,术后各随访时间点NRS评分均显著下降,与术前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PI-QOL评分术前1周(27.3±20.9)与术后1周(34.1±15.5)、1个月(32.3±19.2)、2个月(31.9±18.9)、3个月(28.8±14.8)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4、0.45、0.48、0.81)。KPS评分术前1周(82.2±8.8)与术后1周(84.8±7.5)、3个月(84.8±7.5)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4、0.33)。结论 MRg FUS姑息性治疗骨转移疼痛近期效果确切,技术安全,有望成为骨转移疼痛治疗的一种有前途的替代手段。 王升平 孙志荣 信超 杜春春 许立超 顾雅佳 李文涛 彭卫军关键词:介入性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 疼痛缓解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监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3 2010年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监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早期疗效及评估化疗后残留病灶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88例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89个病灶,用DWI直方图分析化疗过程中肿瘤多层面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变化,随访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比较按DWI图重建所测肿瘤体积与术后病理测量肿瘤体积的相关性.结果 89个乳腺癌病灶中,化疗有效68个,无效21个.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在化疗前的肿瘤ADC值分别为(1.049±0.135)× 10^-3 mm^2/s和(1.171±0.134)×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1,P=0.009).全组患者化疗前的肿瘤ADC值为(1.087±0.146)×10^-3 mm^2/s,肿瘤退缩率为70.4%±55.1%,两者呈负相关(r=-0.430,P=0.025).有效组化疗前、化疗1个疗程后和化疗结束时的肿瘤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效组化疗前、化疗1个疗程后和化疗结束时的肿瘤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WI监测化疗结束后残存肿瘤体积与病理结果高度相关(r=0.749,P〈0.01).结论 DWI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早期通过ADC值变化来监测肿瘤对治疗的反应,评估残存肿瘤大小,从而评价或预测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汪晓红 彭卫军 谭红娜 信超 顾雅佳 唐峰 毛健关键词:乳腺肿瘤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新辅助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