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远雄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β_1受体反义基因治疗对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心肌Bcl-2的影响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比较两肾一夹(2K1C)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肌Bcl-2的表达,探讨阳离子脂质体混合物介导的β1受体反义基因治疗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心肌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其中2组12只用来制作两肾一夹高血压模型,作为两肾一夹组;6只作为假手术组,仅分离左肾动脉而不套银夹。两肾一夹模型又分为反义寡核苷酸(β1-AS-ODN)组(反义组)和反向寡核苷酸(Inverted ODN,β1-IN-ODN)组(反向组)。阳离子脂质体1,2-bis(oleoyloxy)-3-(trimethylammo-nio)propane/cholesterol(DOTAP)和辅助脂质体l-a-dioleoyl hosphatidylethanolamine(DOPE)以1∶1的摩尔比混合。阳离子脂质体混合物(DOTAP/DOPE)与β1-AS-ODN、β1-IN-ODN混合的摩尔比率均为2.0,经鼠尾静脉注射。监测血压,8周后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组大鼠心肌Bcl-2的表达。结果反义寡核苷酸治疗可使血压显著下降,单剂治疗可维持血压降低27 d,血压最大下降39mm Hg。反义组的心脏湿重/体重(HW/BW)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肾一夹组心肌Bcl-2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β1-IN-ODN组心肌Bcl-2表达明显高于β1-AS-ODN组。结论以β1受体为靶基因的反义基因对肾性高血压有效,单剂治疗降压持续时间长,而且在抑制血压和左室肥厚的同时也明显抑制心肌Bcl-2的表达,提示β1-AS-ODN对心肌Bcl-2的抑制在抗高血压靶器官损伤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 伍远雄王晋明张美春梁远红
- 关键词:BCL-2高血压肾性基因治疗Β1受体
- 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E增强子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血清脂质的关系被引量:6
- 2000年
-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E内含子 1内增强子元件 (IE1)基因多态性与人类冠心病 (CHD)及其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 ,分析了 10 8例健康人及 81例冠心病患者的IE1基因型。结果 CHD组apoEIE1G/G基因型频率 (0 .6 0 5 )和G等位基因频率 (0 .76 5 )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 (0 .398,0 .6 44 ;P <0 .0 5 ) ;G/G基因型者血清总胆固醇高于C/C基因型者。结论 ApoEIE1G/G基因型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之一。
- 崔天盆周新郑芳伍远雄李景东
- 关键词:载脂蛋白E增强子基因多态性冠心病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脑利钠肽水平的变化及贝那普利对其影响
- 2006年
-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贝那普利对其浓度的影响。方法CHF患者56例,其中28例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药(ACEI),分为对照组,给予除ACEI外常规抗心衰治疗,另28例分为贝那普利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大至目标剂量,共15天,治疗前后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方法测定BNP的浓度,心脏彩超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的厚度(IVS)。结果各组治疗前后,BNP明显下降、LVEDD明显缩小、LVEF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后贝那普利组BNP下降的水平、LVEDD缩小的程度、LVEF增加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NP是判定心力衰竭程度的有效指标,贝那普利能使心力衰竭患者BNP浓度明显降低。
- 陈剑锋张美春郭素菊史玉水田翔伍远雄
-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利钠肽贝那普利
- 足量应用倍他乐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猝死率的影响被引量:4
- 2005年
- 观察不同剂量倍他洛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疗效及猝死率的影响.将 242例AMI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治疗组)给予足量倍他乐克100~200 mg/d,分2~4 次口服(目标心率50~55次/分);B 组(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25~50 mg/d,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猝死及药物的毒副作用发生率.结果:住院期间A组室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猝死率均低于B组(P<0.05).治疗组仅3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头昏等副作用.结论:早期足量应用倍他洛克可以提高对AMI患者的疗效、降低猝死率,安全性好.
- 伍远雄王晋明魏芬张美春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急性心肌梗死倍他乐克猝死室性心律失常
- 冠心病患者血清HCMV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子与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学方法测定冠心病患者PTCA术前术后血浆抗HCMV抗体的水平。结果 :术前、术后HCMV的急性感染率较低 (2 5 /2 6例术前术后HCMV的IgM抗体均为阴性 ) ,但慢性感染率较高 (2 1/2 6例抗HCMV的IgG抗体为阳性 ) ,11例患者PT CA术后的IgG抗体水平较术前均有提高 ,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而SCA组的患者的IgG抗体水平与术前比较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TCA患者中抗HCMV抗体IgG水平的差别 :HCMV抗体阳性的患者中 3/12例IgG抗体的OD值很高 ,最高的可达 1.871,提示部分患者对HCMV的免疫反应较强烈。结论 :HCMV感染可能是AS与冠心病患者PTCA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子 。
- 黄从新江洪王德胜尹丽娅杨波王晶伍远雄李庚山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巨细胞病毒抗体血清诊断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