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伊瑶

作品数:71 被引量:17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0篇病毒
  • 38篇肝炎
  • 26篇肝炎病毒
  • 19篇基因
  • 16篇抗原
  • 11篇蛋白
  • 11篇乙型
  • 9篇免疫
  • 9篇甲型
  • 8篇乙型肝炎
  • 8篇原核表达
  • 8篇甲型肝炎
  • 7篇痘苗
  • 7篇痘苗病毒
  • 7篇肝病
  • 6篇重组痘苗
  • 6篇重组痘苗病毒
  • 6篇戊型
  • 6篇甲型肝炎病毒
  • 6篇表面抗原

机构

  • 58篇中国疾病预防...
  • 16篇北京出入境检...
  • 12篇中国预防医学...
  • 3篇广州市疾病预...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新疆农业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安徽省疾病预...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河北省疾病预...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作者

  • 71篇伊瑶
  • 59篇毕胜利
  • 22篇贾志远
  • 22篇苏秋东
  • 21篇邱丰
  • 19篇陈斯勇
  • 17篇郭敏卓
  • 13篇田瑞光
  • 12篇卢学新
  • 7篇刘崇柏
  • 7篇余陶
  • 7篇张明程
  • 7篇孟庆玲
  • 6篇郭瑜
  • 6篇丁军颖
  • 5篇詹美云
  • 5篇沈立萍
  • 4篇周永东
  • 4篇费永亮
  • 4篇谭文杰

传媒

  • 43篇中华实验和临...
  • 14篇病毒学报
  • 5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国疫苗和免...
  • 1篇中国计划免疫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第九次全国生...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8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发生物素化风疹病毒重组诊断抗原的制备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获取原核表达过程中自发生物素化的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重组抗原E1(RV-E1),并初步评价其抗原性.方法 将2×BirA酶底物(BSP)插入到RV-E1抗原优势表位区域aa 148-295的羧基端,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插入到RV-E1的氨基端,密码子优化后全基因合成;在大肠埃希进行表达,并利用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获取生物素化的RV-E1抗原;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对目的蛋白进行鉴定,并建立风疹病毒IgM抗体检测方法,初步评价此方法对阴阳血清样本的鉴别能力.结果 获取高度均质的生物素化的可溶性RV-E1抗原,WB实验表明目的蛋白不但可以被RV-E1抗原和TRX抗原单克隆抗体识别,而且可以被标记HRP的链霉亲和素所识别.分别对50份风疹病毒感染阳性血清、阴性血清和健康人血清进行检测,发现一致性优异.结论 RV-E1诊断抗原携带BSP,可以在大肠埃希菌表达过程中自发共价结合生物素分子,并可以作为新型诊断抗原应用于生物素-亲和素ELISA血清学检测中.
苏秋东郭敏卓邱丰贾志远卢学新孟庆玲田瑞光高燕毕胜利伊瑶
关键词:原核表达
PD—L1重组蛋白的表达及生物学活性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构建细胞程序死亡因子1配体1(PD—L1)的重组表达质粒,在原核系统中表达并分析其生物学活性。方法经密码子优化后合成PD—L1全基因序列,构建硫氧还原蛋白.pET43b/(PD.L1)重组表达质粒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用ELISA验证表达产物与其受体结合的生物学活性。结果正确构建了PD—L1重组表达质粒及其大肠埃菌基因工程菌,能稳定、高效地表达目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47×10^3,目的蛋白能与其受体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获得有生物学活性的PD-L1重组蛋白,为研制单克隆抗体及其与病毒感染慢性化的关系提供基础条件。
沈立萍陈斯勇边涛伊瑶王锋邱丰毕胜利
关键词:密码子细胞死亡重组蛋白质类硫氧还蛋白
四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ELISA诊断试剂的评价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对四种国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试剂进行评价。方法用四种试剂分别对标准品和未知血清进行检测,用几种常用诊断试验评价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四种试剂对标准血清的检测结果较好,A、B两种试剂的总符合率为100%,另两种的总符合率也在90%以上,其中B试剂有较好的精密性。δ值比较显示A和B两种试剂有较好的诊断特性。四种试剂在一定的抗原浓度范围内都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针对于未知样本的检测中,四种试剂与采用电发光法的罗氏诊断试剂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国内主要厂家的HBsAgELISA诊断试剂具有较高的检测效能。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常用的诊断试剂筛选实验,经统计分析后筛选出较高效能诊断试剂用于检测。
贾志远余陶田瑞光伊瑶毕胜利
关键词:诊断试剂
我国常见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基本核心启动子及前C区突变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收集81份HBV DNA阳性血清标本,经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确定其中有50份属于基因型C,31份属于基因型B;C基因型的基本核心启动子BCP T1762/A1764的突变率(38%)明显高于B基因型(12.9%,P<0.05);前C区A1896的突变在B、C两基因型间无显著性差异,B基因型为9.7%,C基因型为12%,P>0.05;HBeAg的表达与否与BCP双突变或前C区A1896突变均无明显相关性。经定量PCR检测证明,HBeAg阳性组中的HBV DNA含量明显高于抗-HBe阳性组,P<0.05。组内BCP双突变株和野生株及前C1896突变株和野生株的HBV DN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郭瑜刘晓燕陈斯勇伊瑶陈向伟毕胜利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突变
表位依赖型急性期戊型肝炎诊断抗原的制备与抗原性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原核表达制备表位依赖型戊型肝炎诊断抗原,并对其抗原性及其在急性戊肝诊断的性能进行评价。方法以包含密码子优化的GST、HEV优势表位的H15质粒为模板,PCR获取GST-HEV优势表位片段,将其插人表达质粒pET43.1a中,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利用亲和层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目的蛋白;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对目的蛋白抗原性进行鉴定;建立HEV-IgM抗体检测ELISA方法,初步评价其对阴、阳血清样本的鉴别能力。结果获取高度均质的表位依赖型急性戊肝诊断抗原;WB实验表明目的蛋白不但可以被anti-GST单克隆抗体识别,还可以被戊肝急性期血清相应抗体所识别;分别对60份戊肝急性期血清、阴性血清进行检测,发现其与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结论原核表达与层析纯化可以获取抗原性优异的表位依赖型急性戊肝诊断抗原,偶联HRP后可应用于HEV-IgM ELISA血清学检测。
苏秋东郭敏卓伊瑶邱丰田瑞光毕胜利贾志远
关键词:多表位抗原戊型肝炎病毒层析纯化
新疆地区居民乙肝病毒基因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初步确定新疆地区乙肝患者乙肝病毒基因型的基本情况。方法对在新疆地区采集的2000余份血清中检测得到200份HBsAg阳性的血清,利用巢氏PCR法扩增其S基因并测序,用MEGA3软件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HBV标准序列进行分析,构建并绘制系统发生树,分析基因型。结果在200份样本中,127例(63.5%)成功检出基因型,其中B基因型10例(7.8%),C基因型58例(45.7%),D基因型59例(46.5%)。结论新疆地区HBV基因型以C、D型为主,少量为B型。
费永亮岳城李蕾伊瑶陈斯勇贾志远毕胜利
关键词:基因型
多表位丙型肝炎病毒抗原的表达和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目前常用的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血清学检测试剂都基于3~6个重组蛋白或合成多肽,抗原制备繁琐且诊断效果参差不齐。制备一种诊断效能优良的HCV抗原势在必行。方法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和层析纯化技术制备涵盖我国HCV主要流行株(1b和2a)的6个免疫显性区域的多表位HCV抗原(命名为H65),并以此建立HCV-IgG的血清学检测方法,通过对部分HCV阴阳性血清的检测,初步评价了H65抗原的免疫活性。结果融合Trx标签的H65抗原为可溶性形式表达,纯化后蛋白浓度可达2.991mg/ml,纯度为94.53%;Western blot法检测实验初步证实了蛋白H65的抗原性;应用某商品化试剂盒与H65抗原血清检测方法,对50份HCV阴阳性血清进行检测,McNemer检验显示,新制备诊断抗原与“金标准”比较,P>0.05,Kappa>0.75,且与某商品化试剂盒比较,P>0.05,Kappa>0.75,提示一致性优异。结论H65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为进一步应用多表位HCV抗原为基础的HCV-IgG体外诊断试剂提供了依据。
苏秋东郭敏卓伊瑶毕胜利贾志远邱丰
关键词:免疫检测
中国不同地区庚型肝炎病毒5′非编码区基因异质性分析
1999年
为分析庚型肝炎病毒(HGV)5′非编码区(5′UTR)基因的异质性,确定中国不同地区HGV主要流行株的特点及其分布,本研究对来自江西、湖南、河南、河北、甘肃等地9株HGV5′UTR区进行基因扩增与序列测定。通过对5′UTR区154个核苷酸区段的序列进行分析,并与文献报导的其它25株(16株中国HGV、9株国外代表株)相应区段进行比较与系统树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不同地区HGV5′UTR区基因存在一定异质性,但不存在明显的地区分布差异;(2)对34株HGV5′UTR区的系统树分析,可分为3组,存在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3)绝大多数(除1株外)中国HGV分离株皆分在第三组,并可分为二个亚组。
闻守宾谭文杰伊瑶詹美云
关键词:庚型肝炎病毒
CpG 1826佐剂配伍的RBD亚单位疫苗的免疫原性评价
2024年
目的探究CpG 1826佐剂配伍的受体结合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亚单位疫苗在小鼠中的免疫原性。方法将CpG 1826佐剂与RBD重组蛋白混匀后对BALB/c小鼠进行两剂肌肉注射。通过ELISA和体外中和试验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G和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ies,NAbs)水平;通过ELISpot检测小鼠脾脏分泌IFN-γ和IL-4的效应T淋巴细胞。结果CpG 1826佐剂配伍的RBD蛋白可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IgG抗体(18820.27)和NAbs,对SARS-CoV-2原始株(776)、BA.2(676)和XBB.1.5(97)变异株具有交叉中和活性;小鼠脾脏分泌IFN-γ和IL-4的特异性效应T淋巴细胞数分别为382.4±16.1和180.6±4.78,结合血清中IgG1/IgG2a比值(0.88),证实主要诱导产生Th1型免疫应答。结论CpG 1826佐剂配伍的RBD亚单位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强烈的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为SARS-CoV-2亚单位疫苗的佐剂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闫宇涵毕胜利伊瑶苏秋东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亚单位疫苗免疫原性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对乙型肝炎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2008年
目的为了抑制乙型肝炎时大量细胞凋亡,以内毒素诱导Vero细胞损伤建立凋亡模型,探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他克林、多奈哌齐对内毒素诱导Vero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CCK-8检测分析细胞损伤状况,DNA Ladder检测细胞凋亡DNA断裂特征性条带。结果光学显微镜观察、CCK-8检测和DNA Ladder检测显示内毒素400、500μg/ml能够诱导Vero细胞凋亡;他克林和多奈哌齐与内毒素同时处理Vero细胞后,他克林10μmol/L能够抑制由内毒素500μg/ml诱导的Vero细胞凋亡,而多奈哌齐则无此抑制作用。结论内毒素能够诱导Vero细胞凋亡,用于建立Vero细胞凋亡模型;他克林对内毒素诱导的Vero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多奈哌齐则无此作用。
黄晶伊瑶毕胜利陈斯勇王传跃
关键词:乙型细胞凋亡内毒素他克林多奈哌齐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