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爱玲 作品数:11 被引量:76 H指数:5 供职机构: 泰安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脑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本文探讨脑静脉血栓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6例脑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及各种影像学表现,并分析其病因,总结各种治疗方法。结果 26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头痛、视盘水肿、偏瘫、癫癎发作等。10例CT显示 3例上矢状窦血栓;16例MRI(SE序列)显示8例脑静脉血栓;12例MRV显示10例脑静脉血栓;26例均做DSA检查予以确诊。确诊后给予抗凝药物治疗或溶栓治疗,病情显著缓解,最后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结论结合脑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及各种影像学表现,并辅以病因分析能对本病作出准确的诊断;治疗原则应采取抗凝溶栓、病因和对症等多种方法治疗。 刘新红 吴化民 周广安 于爱玲关键词:脑静脉 血栓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体层摄影 p38MAPK参与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细胞凋亡机制研究及养血清脑颗粒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应用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观察大鼠海马细胞凋亡及p38MAPK磷酸化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两血管法(2VO)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将60只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血管性痴呆模型组、假手术组和养血清脑颗粒组。养血清脑颗粒组给予2 g·kg-1·d-1的养血清脑颗粒溶液2 ml灌胃,血管性痴呆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的2 ml生理盐水灌胃,1个月后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分别测试各组大鼠的空间认知能力,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细胞凋亡,蛋白印迹法观察大鼠海马区p38MAPK磷酸化变化。结果第1、2、3天养血清脑颗粒组大鼠隐蔽平台逃避潜伏期明显小于模型组隐蔽平台逃避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养血清脑颗粒组大鼠原平台象限时间大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海马区细胞凋亡、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的比较:养血清脑颗粒组明显低于血管性痴呆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同时抑制海马区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抑制p38MAPK通路而实现的,这可能是养血清脑颗粒参与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之一。 梁迎春 杨海燕 赵林 于爱玲 张馨娜 宁方波 刘运林 杨申关键词:痴呆 细胞凋亡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养血清脑颗粒 癫痫患者血脂水平的监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06年 周广安 于爱玲 宁方波关键词:癫痫 血脂 通咽止呃方对局灶性脑梗塞保护作用的研究 崔瑞亭 秦丽晨 刘运林 李大伟 李玉报 王兴玲 马学霞 周广安 张友军 于爱玲 王涛 张秋玉 苗素云 宁方波 李洪军 吞咽困难及呃逆是脑梗死的常见症状,是神经内科的顽症,治疗不及时可使病情显著加重,甚至危及病人生命,西药对以上症状无确定疗效,中药有对呃逆的治疗报道,但无治疗脑梗死所致顽固呃逆及吞咽困难的报道,笔者遵古人吞咽困难呃逆是由咽...关键词:关键词:脑梗塞 呃逆 吞咽困难 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sVCAM-1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含量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0名健康人(对照组)、50例HBO加常规治疗组(HBO组)和50例常规治疗组(常规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1、7、14d进行血清sICAM-1、sVCAM-1含量的动态监测,并于入院1、14d对神经功能缺失进行评分,评价2组患者疗效差异。结果入院1d2组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sVCAM-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入院7、14d,同组内患者血清sICAM-1、sVCAM-1含量逐渐降低,2个时间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1dHBO组与常规组比较,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7、14d,两指标均低于对应时间点的常规组(P〈0.01)。入院14dHBO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O治疗能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的含量,有效抑制粘附分子的表达,提高临床疗效。 王勤 赵仁亮 于爱玲关键词:脑梗死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酶联免疫吸附法 bFGF转基因治疗对放射性脑损伤保护作用实验研究 刘运林 秦丽晨 徐玲 崔瑞亭 马学霞 周广安 李洪军 刘新红 宁方波 张馨娜 范怀海 亓秦 郭冬梅 赵君 于爱玲 自2006年1月始课题组通过一系列的离体和活体实验得出以下结论: 1、成功制备pcDNA3.1(+)-bFGF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bFGF在治疗RIB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2、重组的bFGF可转染C17.2 N...关键词:关键词:BFGF 转基因治疗 放射性脑损伤 血管性痴呆患者抗心磷脂抗体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及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CA)对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和颈动脉狭窄的影响。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2例VD患者(VD组)和31名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ACA,VD组分为ACA阳性VD组和ACA阴性VD组,三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三组患者颈动脉IMT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D组和对照组ACA的阳性率分别为59.38%、16.13%,与对照组相比,VD组患者ACA阳性率明显偏高(χ2=12.49,P<0.05);ACA阳性VD组、ACA阴性VD组及对照组颈动脉IMT值分别为(1.32±0.12)mm、(1.15±0.10)mm、(0.90±0.07)mm,与ACA阴性组和对照组相比,ACA阳性VD组患者颈动脉IMT明显偏高(t值分别为5.043和15.393,均P<0.05);ACA阳性VD组、ACA阴性VD组及对照组颈动脉狭窄率分别为94.74%、53.85%、12.90%。与ACA阴性组和对照组相比,ACA阳性VD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率明显偏高(χ2值分别为6.24和28.78,均P<0.05)。结论 VD患者ACA阳性率偏高,其可能与颈动脉IMT、颈动脉狭窄有关。 王茜 徐玉振 亓春花 于爱玲 刘运林关键词:痴呆 颈动脉狭窄 抗心磷脂抗体 内膜厚度 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2006年 偏瘫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功能残疾率高达75%,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了使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尽可能地恢复正常,我们对58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郑华 孙宝民 吕燕华 于爱玲关键词:早期康复治疗 疗效观察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肢体运动功能 肢体功能 残疾率 依达拉奉参与脑出血患者脑保护及对血清TNF-α和IL-6水平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对血清IL-6、TNF-α水平的影响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以探讨依达拉奉参与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保护的机制。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次,2次/d,两组均治疗14 d。分别于治疗的第1、7、14天应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同时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第1、7、14天对照组IL-6水平分别为(63.8±11.2)、(49.7±8.2)、(40.5±7.4)ng/L,治疗组分别为(62.3±10.1)、(43.9±6.7)、(28.6±5.3)ng/L,对照组TNF-α水平分别为(41.8±5.9)、(34.2±4.9)、(26.7±4.2)ng/L,治疗组分别为(42.5±6.1)、(28.9±4.3)、(17.5±3.8)ng/L,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分别为(20.5±4.4)、(18.2±3.7)、(16.3±3.4)分,治疗组分别为(20.3±4.5)、(16.5±3.2)、(12.7±2.8)分,两组治疗第7、14天血清IL-6和TNF-α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第1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各观察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改善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血清中TNF-α和IL-6的产生,减轻脑出血患者脑组织的炎性反应,起到脑保护作用。 卢宗艳 于爱玲 张磊 刘新红 宁方波 梁迎春 杨申关键词:脑出血 依达拉奉 TNF-Α IL-6 睡眠剥夺对大鼠学习记忆和海马区p-ERK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睡眠剥夺对大鼠学习记忆和海马区p-ERK1/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睡眠剥夺组,采用多平台水环境法建立睡眠剥夺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对照组和睡眠剥夺组大鼠定位航行和空间搜索能力的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区p-ERK1/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睡眠剥夺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和平台所在象限游泳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减少(P<0.05);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睡眠剥夺组海马区p-ERK1/2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睡眠剥夺可损害大鼠的学习记忆,其机制可能与ERK信号通路抑制有关。 苗素云 于爱玲 苗素梅 赵芳芳 仲丽霞 刘志强 唐吉友关键词:睡眠剥夺 ERK1/2 海马 学习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