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文浩

作品数:18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 6篇历史地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外交
  • 3篇经济外交
  • 2篇信用
  • 2篇信用服务
  • 2篇日本农协
  • 2篇商人
  • 2篇商人团体
  • 2篇农村
  • 2篇农村合作金融
  • 2篇农村合作金融...
  • 2篇农协
  • 2篇资金借贷
  • 2篇历史考察
  • 2篇煤炭
  • 2篇民间金融
  • 2篇民间金融组织
  • 2篇借贷
  • 2篇金融
  • 2篇金融体系
  • 2篇金融组织

机构

  • 15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物资学院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国粮食研究...
  • 1篇神户大学

作者

  • 18篇于文浩
  • 4篇张志强
  • 1篇陈志新
  • 1篇胡文国

传媒

  • 3篇中国经济史研...
  • 3篇中国金融
  • 2篇南京社会科学
  • 2篇抗日战争研究
  • 1篇中国煤炭
  • 1篇价格理论与实...
  • 1篇中国经贸导刊
  • 1篇开发研究
  • 1篇现代商业
  • 1篇历史教学(下...
  • 1篇中国乡村发现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及路径选择被引量:7
2022年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本文通过分析生态文明和高质量发展的辩证关系,指出支撑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有四方面:经济活动和生态环境间具有“倒U型”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影响高质量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高质量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必要支持,促进生态文明质量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遵循。运用SWOT研究方法,对黄河流域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综合分析,从生态保护与空间发展格局、创新驱动与产业体系构建、区域功能差异化与区域协调发展、挖掘新时代黄河文化价值与创新等方面,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于文浩张志强
关键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日中历史共同研究”之回顾--以南京事件为主体被引量:2
2010年
庄司润一郎于文浩
关键词:报告书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路径选择与启示被引量:13
2018年
本文从经济制度转型与科技体制改革相结合的分析视角,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中国国家创新体系路径选择的演变历程进行考察。认为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经历了从弱到强,从依赖跟跑的探索者到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上来。经历了从"成套技术引进与模仿"到"市场换技术与模仿创新",再从"集成创新和二次创新"到"集成创新、二次创新、协同创新和原始创新并举"的自主创新型发展轨迹。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
于文浩
关键词:国家创新体系自主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历史考察被引量:4
2015年
本文站在历史的角度从国家整体的视角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区域发展战略的变迁由来;基于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发展观的综合影响,论述了中国政府随着国内外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区域发展战略的选择;明确了区域发展战略不同阶段的起点和定位划分:非均衡发展阶段(1979—1990年)、非均衡协调发展阶段(1991—2006年)和统筹协调互动发展阶段(2007年至今)。本文在对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的中国区域经济空间布局进行分析的同时,总结了区域发展战略的效应和特点。
于文浩
关键词:非均衡发展非均衡协调发展
关于十五年战争的所谓“稳定”期——走近“日中历史共同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2010年1月31日《日中历史共同研究第一期报告书》公开发表(以下简称《报告书》)。《报告书》中提道:“双方学者均认为:在学术研究领域存在意见分歧是正常现象;在就战争责任的认识取得基本共识的前提下,通过学术讨论、资料交换与观点的交流,可以加深相互间的理解,缩小认识的差异。迄今为止的共同历史研究,双方学者已经在学术研究领域进入了‘即便不赞成对方的意见,但也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理解’的阶段。
安井三吉于文浩
关键词:历史研究战争责任报告书意见分歧
近代中国民间经济外交观念的发展演变及特征研究
2017年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对近代中国民间经济外交观念的发展背景、演变过程和特点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民间经济外交观念的形成经历了最初萌发、初步发展和强化发展三个阶段。演变的特点表现为逐步由原来的被动、依附于政府、作为间接的外交援助等情形转变为积极主动、促进和监督政府外交的态势。
于文浩
煤炭购销契约模式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主要探讨煤炭购销契约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和国际煤炭市场的契约模式结构,提出我国煤炭购销应完善以长期合同为主、短期合同为辅,构建基于"长协+标准化契约"的混合型契约模式。
于文浩赵栩
关键词:煤炭市场交易契约安排
近代华商保险业的维权兴国运动
2024年
1865年上海义和公司保险行成立,开创了近代华商保险业的先河。近代华商保险业从诞生之日起,就遭受洋商保险业的压制。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华商保险界通过发展民族保险业,开展维权兴国运动,与洋商保险界展开了歧视和反歧视、压制和反压制、排挤和反排挤等一系列争利维权的斗争。
于文浩张志强
关键词:洋商反歧视保险业维权华商
中日民间经济外交的博弈——以1923年抵制日货运动为例被引量:3
2016年
本文运用中日两国史料,从民间经济外交的视角,对1923年抵制日货运动做了考察。笔者认为,此次抵货运动,是中日双方商人团体及其政府间的一场博弈斗争,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日方占有主动性,中方处于被动地位的不平衡性的特点;二是具有从中方"抵制"到日方"反抵制"再到中方被取缔的双重性的特点。此次运动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政治和经济效果,但是中国商人团体运用民间经济外交手段,作为政府外交的后援补充力量,对日本政治经济侵略给予了积极的反击。日本商人团体通过民间经济外交手段,间接参与外交事务,起到了推动日本对华政治经济侵略扩张的作用。可见,民间经济外交对本国政府或他国政府的外交决策和国际关系具有一定的影响,是政府外交强有力的补充,发挥了强有力的监督作用。
于文浩
关键词:抵制日货博弈
2013年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研究动态与前沿问题讨论会综述
2014年
2013年3月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心等单位组织的“2013年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研究动态与前沿问题讨论会”在北京召开。
于文浩
关键词:经济史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