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1年
- 目的分析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余姚市人民医院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的宫颈癌ⅠA~ⅡA期患者214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214例患者中,44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0.6%。其中,31例(14.5%)闭孔淋巴结转移,23例(10.7%)髂内淋巴结转移,12例(5.6%)髂外淋巴结转移,7例(3.3%)髂总淋巴结转移,6例(2.8%)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6例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患者中,ⅠB1期、ⅠB2期及ⅡA2期各2例,5例合并盆腔淋巴结转移,伴闭孔淋巴结转移4例,1例为孤立性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组织分化程度及盆腔其他淋巴结转移是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化程度、盆腔其他淋巴结转移是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率低。如果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学低分化或术中快速冷冻病理检查提示盆腔淋巴结转移,应系统清扫盆腔淋巴结,包括髂外末端淋巴结。如果ⅠA期患者或术中快速冷冻病理检查提示盆腔淋巴结未转移,可考虑保留髂外末端淋巴结。
- 施姚王兰英马建婷严树宏何燕褚建锋
-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
- CDX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CDX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各项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60例结肠癌患者组织中CDX2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的相关性。结果结肠癌组织中CDX2蛋白及其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67%和73.33%)显著低于正常组织(分别为93.33%和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X2蛋白及其mRNA的阳性表达率在高中分化与低分化、浆膜浸润与否、淋巴结转移与否、Dukes分期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两者在不同年龄、性别和肿瘤部位、大小间的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X2蛋白及其mRNA在结肠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浸润深度加深、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变晚而逐渐降低,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部位无关。
- 李伟华王宗敏鲁洁琼柳君傅家欣黄丽丽严树宏
- 关键词:结肠肿瘤CDX2免疫组化原位杂交
-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病理分型 分期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 2019年
- 肺癌是我国常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本次研究检测分析不同病理分型、分期肺癌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旨在探讨上述指标在预测病理分型与分期方面的应用价值。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要求如下:①纳入标准: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肺癌;入组采血前未接受过药物、放化疗及手术治疗;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
- 严树宏严腾超胡刚侯树峰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肿瘤标志物肺癌患者组织病理学检查
- 血管球瘤临床及病理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血管球瘤(GT)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方法通过组织学观察,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8例GT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发生于四肢末端,组织学上多由形态较一致的小圆细胞组成,细胞间界限清楚,胞浆透明或嗜酸性,胞核多数较小而圆位于中央,瘤细胞团巢间可见散在分布的薄壁血管。免疫组化显示Vim、SMA阳性,Desmin、CK、S-100、CgA、LCA、Tg、Syn、FⅧa和CD34阴性。结论血管球瘤较为少见,多属于良性肿瘤。典型血管球瘤结合其特殊的好发部位、组织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标记一般可作出准确诊断,而伴有异型细胞核的血管球瘤和血管球肉瘤诊断较难。
- 高志斌王兆平严树宏黄丽丽付家欣
- 关键词:血管球瘤免疫组织化学
- 乳腺黏液癌21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 2017年
-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治疗预后。方法通过组织学观察,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21例乳腺黏液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27~87岁,主要表现为乳腺肿块,病理组织学特点是癌细胞呈簇状漂浮在黏液湖内。免疫组化:上皮成分显示ER阳性率约95%,PR阳性率约86%,HER-2基因阳性率约19%,CK阳性;间质成分P63、s-100阴性。15例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例行乳腺单纯切除,2例行保乳手术;17例术后行化疗,4例未化疗。18例随访5个月至9年,1例死于心血管疾病,3例失访,其他患者均健在。其中1例48岁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化疗,随访6年,现存活。结论乳腺黏液癌较为少见,多属于低度恶性肿瘤。典型黏液癌结合组织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标记一般可作出准确诊断。临床治疗上多采用乳腺单纯切除及改良根治切除术,术后化疗,大部分患者生存期在诊断后5年以上。
- 邹云峰严树宏陈健熊雅波
- 关键词:乳腺癌黏液癌免疫组织化学
- 不同病理分期宫颈癌患者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及微循环状态的变化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宫颈癌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50万新发宫颈癌患者,患病率与死亡率亦居高不下,对广大女性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早期宫颈癌主要通过开腹或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5年生存率尚为理想;中晚期宫颈癌由于局部浸润范围扩大、淋巴结转移及血行转移等因素的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往往不佳,预后不良[1]。鉴于早期与中晚期宫颈癌在治疗难度及预后方面差别较大,因此探寻有效检测指标帮助早期诊断并跟踪监控病情进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次研究比较分析不同病理分期宫颈癌患者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及微循环状态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 严树宏黄丽丽侯树峰
- 关键词:中晚期宫颈癌微循环状态宫颈癌患者早期宫颈癌自然杀伤细胞
- 22例汗孔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汗孔瘤(EP)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EP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组化观察、PAS染色。[结果]所有患者临床均误诊,诊断大多数为化脓性肉芽肿、软纤维瘤及疣。肿瘤组织界限清楚,由增生一致的基底细胞样立方形细胞构成,伴灶性导管分化,偶尔形成囊肿,耐淀粉酶PAS阳性,CEA、E-MA导管阳性表达。[结论]EP临床表现多样化,对病程长的红色结节或疣状损害,应考虑到EP的可能,组织学上界限清楚,形态单一的小立方形基底样瘤细胞向皮下生长,整体超过旁边正常皮肤水平线,并出现导管样分化,具有诊断性意义。
- 陈健翁钰倩严树宏
- 关键词:皮肤肿瘤汗孔瘤临床病理学
- 女性腹膜恶性间皮瘤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2
- 2007年
- 高志斌王兆平鲁洁琼付家欣严树宏黄丽丽
- 关键词:腹膜恶性间皮瘤病理观察女性恶性腹膜间皮瘤病理学特点
- 子宫苗勒管腺肉瘤临床及病理观察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子宫苗勒管腺肉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生物学行为、治疗及预后。方法通过组织学观察,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7例子宫苗勒管腺肉瘤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40~62岁,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及子宫赘生物、子宫增大等。组织学特征主要为良性的上皮组织伴肉瘤间质,具有腺周"袖套"结构和息肉样突入腺腔的结构。免疫组化:上皮成分显示CK阳性,间质成分CD10阳性。1例伴性索分化的腺肉瘤其性索成分表达钙网膜蛋白、CD99和抑制素。结论子宫苗勒管腺肉瘤较为少见,多属于低度恶性肿瘤。典型子宫苗勒管腺肉瘤结合组织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标记一般可作出准确诊断,而伴异源成分及肉瘤过度分化时会导致诊断难度加大,应与子宫腺纤维瘤和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等鉴别。临床治疗上多采用子宫全切或次全切除术,大部分患者生存期在5年以上(确诊后)。
- 邹云峰严树宏鲁洁琼
- 关键词:子宫肿瘤苗勒管腺肉瘤免疫组织化学
- 女性腹膜恶性间皮瘤临床病理观察
- 目的探讨女性恶性腹膜间皮瘤的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镜下组织学观察对8例女性腹膜恶性间皮瘤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8例女性腹膜恶性间皮瘤患者年龄44~71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涨、腹水和腹膜及脏...
- 高志斌王兆平鲁洁琼付家欣严树宏黄丽丽
- 关键词:腹膜肿瘤恶性间皮瘤免疫组织化学病理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