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帜
- 作品数:34 被引量:160H指数:6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9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比索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
-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合并COPD患者86例,分别采用药物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第2天...
- 齐帜张婧蒋长亮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索洛尔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对血清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对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11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利尿剂+地高辛)和比索洛尔组(常规治疗药物+比索洛尔),随访12周,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和5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同时使用核素心室显像测定心衰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患者的血清IL-6和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IL-6和TNF-α水平在比索洛尔治疗前与LVEF显著负相关,随着病情的好转其水平逐渐降低,且不同的心功能分级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在比索洛尔治疗后,比索洛尔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结论:血清IL-6和TNF-α水平的改变水平在CHF病理生理中起着一定的作用,β受体阻滞剂能抑制CHF患者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
- 唐发宽华宁陆宏肖军唐雪正齐帜
- 关键词:比索洛尔心力衰竭充血性白细胞介素-6
- 贝那普利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243例CHF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81例,常规治疗)、治疗1组(8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贝那普利)、治疗2组(82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贝那普利和环磷腺苷葡胺)。疗程为14d。分别于用药前及给药14 d后测定血浆B型利钠肽(BNP)浓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及心脏指数(C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LVEF、FS、CI显著改善(P均<0.05),血浆BNP浓度显著降低(P<0.05),治疗2组与治疗1组相比血浆BNP浓度进一步降低(P<0.05),心功能无进一步改善。结论:贝那普利可改善CHF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浓度,联合环磷腺苷葡胺能进一步降低血浆BNP浓度,治疗CHF疗效显著。
- 张闯唐雪正唐发宽华宁张同欣王德水齐帜
- 关键词:贝那普利葡甲胺利钠肽心力衰竭充血性
- 奥拉西坦联合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联合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117例发病在3 d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奥拉西坦组(59例)。2组均行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及红花黄色素10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 d;其中奥拉西坦组给予奥拉西坦3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 d。2周后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定。【结果】治疗14 d后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对照组(101.12±10.64)pg/ml与奥拉西坦组(99.46±12.67)pg/ml较治疗前[(217.31±26.42)pg/ml;(229.67±23.87)pg/ml]明显下降(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照组(12.32±4.82)和奥拉西坦组(10.97±3.53)较治疗前[(27.17±6.67),(28.56±4.98)]明显下降(P<0.05);奥拉西坦组与对照组均取得良好疗效,且奥拉西坦组(89.83%)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4.13%,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明显,且联用奥拉西坦疗效更好。
- 张宁齐帜银涛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红花黄色素
- 调节性树突细胞对皮肤移植小鼠IL-10+调节性B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吞噬了供者凋亡淋巴细胞的未成熟树突细胞(imDC)对皮肤移植受体小鼠外周血IL-10+CD19+调节性B细胞(Breg)比例及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以C57BL/6小鼠作为受者,BALB/c小鼠为供者,建立小鼠皮肤移植模型。分离C57BL/6小鼠骨髓细胞,经小鼠重组白细胞介素4(IL-4)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共同诱导,制备并培养imDC。分离BALB/c小鼠脾淋巴细胞(SP),经光化学照射方法(PUVA)处理,得到供者小鼠脾淋巴细胞(PUVA-SP)。在体外将PUVA-SP与C57BL/6小鼠骨髓来源的imDC共同培养,得到PUVA-SP DCs。根据受体小鼠术前接受的静脉输注成分将其随机分为4组(n=14):PUVA-SP DC组、imDC组、成熟树突细胞(maDC)组和PBS对照组。于手术前7d分别从尾静脉注入1×l06个(0.2ml)PUVA-SP DC、imDC、maDC或0.2ml PBS。于移植术后观察受体小鼠的移植物存活时间、外周血IL-10+CD19+Breg比例及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移植术后,受体小鼠外周血IL-10+CD19+Breg细胞占CD19+B细胞的比例在PUVA-SP DC组为7.48%,明显高于imDC组(4.12%)、maDC组(3.01%)和PBS对照组(2.37%)。PUVA-SP DC组小鼠血清中IL-10表达水平为58.2±0.9ng/ml,与maDC组(20.1±1.6ng/ml)、imDC组(26.2±1.3ng/ml)及PBS对照组(19.0±0.6ng/ml)比较显著升高(P<0.01)。PUVA-SP DC组移植物存活时间为62.3±2.6d,显著长于maDC组(20.7±1.9d)、imDC组(12.1±1.0d)和PBS对照组(11.0±1.3d,P<0.01)。结论移植术前输注PUVA-SP DCs可显著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增加受者体内IL-10的表达水平,诱导产生较多分泌IL-10的调节性B细胞。
- 魏玉香周文强肖漓郑德华齐帜蔡明钱叶勇于涛廖珂石炳毅
- 关键词:树突细胞皮肤移植调节性B细胞
- 高通量筛选与药物创新被引量:3
- 2004年
- 王瑜李鹏齐帜
- 关键词:高通量筛选药物药物研究
- 参麦注射液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免疫功能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治疗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03/2004-06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患者58例,心功能分级为2~4级,均自愿参加研究。将纳入患者随机(隐蔽分配)分为2组:西医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参麦组30例,男17例,女13例。西医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参麦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加用参麦注射液静脉(30mL加入液体)滴注,1次/d,治疗3周。两组治疗前后均采血测定IgG,IgA,IgM和T细胞亚群,同时计算心功能指数,采用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纳入结果分析心力衰竭患者58例。①心功能指数:参麦组和西医组治疗后(2.83±0.65,2.43±0.78)明显高于治疗前(1.87±0.68,1.75±0.75)(t=3.687,3.154,P<0.05);参麦组治疗后明显高于西医组治疗后(t=2.948,P<0.05)。②左室射血分数:西医组和参麦组治疗后(46.8±6.6)%,(52.7±11.1)%明显高于治疗前(39.6±10.3)%,(38.5±11.1)%(t=3.687,3.154,P<0.05);参麦组治疗后高于西医组治疗后(t=2.948,2.948,P<0.01)。③CD4及CD4/CD8与IgG,A,M数据变化:参麦组治疗后CD4,CD4/CD8,IgG,IgA,IgM(36.8±4.1)%,1.32±0.17,(11.38±2.04),(1.96±0.22),(1.34±0.33)g/L与治疗前(29.8±2.4)%,1.12±0.20,(14.41±2.46)。
- 钮炜西华宁齐帜
-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参麦注射液免疫功能心脏功能CD4/CD8比值多普勒超声测定
- 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对外周血中利钾尿肽、肾素活性和心房钠尿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对外周血中利钾尿肽(KP)、肾素活性(PRA)和心房钠尿肽(ANP)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地高辛)和比索洛尔组(常规治疗药物+比索洛尔),随访12wk,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和6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浆中KP,PRA和ANP水平.同时使用核素心室显像测定心衰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患者的血浆KP,PRA和AN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其中,KP和ANP水平在比索洛尔治疗前与LVEF显著负相关,但PRA水平与LVEF无关,随着病情的好转其水平逐渐降低,且不同的心功能分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比索洛尔治疗后,比索洛尔组外周血浆中KP,PRA和ANP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结论:血浆KP与ANP含量的改变水平在CHF病理生理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且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仍可用于指导CHF患者的治疗.β受体阻滞剂能抑制CHF患者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
- 唐发宽华宁钮炜西肖军陆宏唐雪正齐帜曾强
- 关键词:利钾尿肽肾素
- 薯蓣皂苷片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观察薯蓣皂苷片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11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56例,均予标准化治疗:注射低分子肝素、服用阿司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薯蓣皂苷片。28d后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改善、血液流变性、血脂、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血流变、血脂、心脏事件发生率上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薯蓣皂苷片能降低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的再发率,降低血脂、并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改善心肌缺血。
- 齐帜李金平
- 关键词:薯蓣皂苷片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的血栓弹力图测定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中,使用血栓弹力图(TEG)所测定的血小板抑制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6个月内有无再发缺血事件,将入选的118例PCI患者分为缺血事件组22例与非缺血事件组96例,计算两组患者经TEG测定的血小板抑制率。结果缺血事件组与非缺血事件组患者相比较,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降低(P<0.01),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缺血事件的发生,可能与对氯吡格雷的抵抗有关。
- 布伦唐发宽齐帜华宁陆宏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栓弹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