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博
- 作品数:69 被引量:194H指数:7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原因及预防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09年3月274例行食管、贲门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采用手工吻合。颈部吻合194例,吻合口狭窄11例,发生率4.01%。其中1例发生于手术1月内,10例发生于手术2月后,4例有反流性食管炎。胸内吻合80例,无隧道式食管全层-胃黏膜腔内吻合口狭窄发生。结论吻合口狭窄的发生与手术及吻合方式、吻合口部位、反流性食管炎等因素有关。
- 刘尚国赵宝生王忠民秦秀广齐博
- 关键词:食管肿瘤贲门癌吻合口狭窄
- 食管癌术后并发症5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57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50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9.5%。其中有35例心律失常,25例肺部并发症,9例吻合口瘘。经对症治疗后,有1例患者死于并发症。经分析发现,术前合并症、吻合位置是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肿瘤分期是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年龄也是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心律失常、肺部并发症、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术前应该加强可干预因素的控制,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朱德奇李汉臣赵宝生齐博闫国旗
- 关键词:食管癌术后并发症
- 普萘洛尔对人食管鳞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索普萘洛尔对食管鳞癌细胞皮下成瘤和食管鳞癌(ESCC)细胞增殖、迁移、周期、凋亡、自噬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MTT(噻唑蓝)检测细胞增殖:常规培养食管鳞癌Eca109、KYSE-450、TE-1细胞,设置PBS组(不加Propranolol),加药组(40、60、80、100μmol/L),每组5个复孔,分别处理0、24、48、72 h后,每孔加入MTT 10μl(5 mg/ml),490 nm处测定吸光度值。Transwell检测迁移:常规培养食管鳞癌Eca109、KYSE-450、TE-1细胞,设置PBS组(不加Propranolol),加药组(40、60μmol/L),每组2个复孔,40 h后拍照,实验重复三次后统计学分析。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常规培养食管鳞癌Eca109、KYSE-450、TE-1细胞,设置PBS组(不加Propranolol),加药组(80μmol/L),固定、染色,检测488 nm处荧光。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常规培养食管鳞癌Eca109、KYSE-450细胞,设置PBS组(不加Propranolol),加药组(60、80μmol/L),凝胶电泳,湿法转膜,ECL显影,实验重复三次后统计学分析。裸鼠皮下成瘤实验:10只裸鼠,设置PBS组(不加Propranolol)和Propranolol组(加药组),每组5只,均接种Eca109细胞5×10^(6)cells/100μl于右侧腋下,加药组隔日灌胃,每次0.4 ml(6 mg/kg),期间隔日测量肿瘤大小,持续3周。20 d后处死裸鼠取瘤体组织。结果:结果显示Propranolol可抑制Eca109、KYSE-450、TE-1细胞增殖,48h IC_(50)均为70μmol/L;抑制Eca109、KYSE-450、TE-1细胞迁移,且具浓度依赖性(P<0.05);阻滞Eca109细胞周期于G2/M期,阻滞KYSE-450细胞和TE-1细胞周期于G0/G1期,并促进三种细胞凋亡(P均<0.05);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Propranolol处理TE-1细胞12 h、24 h、36 h后LC3荧光强度增加(P均<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PBS组比较,加药组p-mTOR、p-Akt、cyclin D1蛋白表达量下调、cleaved caspase 9蛋白水平上调(均P<0.05);裸鼠皮下成瘤结果显示对照组瘤重(0.91±0.05)g,实验组瘤重(0.65±0.12)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萘洛尔抑�
- 卓庆娅钱河赵宝生齐博齐博
- 关键词:普萘洛尔食管鳞癌细胞培养自噬裸鼠
- 食管癌血液及淋巴结微转移检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 2008年
- 采用RT-PCR技术检测52例食管癌患者术前外周血液及术后病理诊断阴性的212枚区域淋巴结(pN0)中癌胚抗原(CEA)mRNA的表达。发现15例患者的术前血液中检测到CEA mRNA表达。17例患者的24枚淋巴结检测到CEA mRNA表达。CEA mRNA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5)。血液及淋巴结微转移者3 a生存率均明显低于无微转移者(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深度、血液微转移及淋巴结微转移是独立的预后因素(P均<0.05)。认为微转移与食管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及预后不良有关,检测食管癌术前血液及术后病理诊断阴性的pN0中CEA mRNA表达,可以诊断食管癌微转移。
- 刘尚国刘彦轩李汉臣王忠民赵宝生秦秀广齐博
- 关键词:食管肿瘤淋巴结转移预后
- 胸腺素β10在人类食管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胸腺素β10(Thymosinβ10,Tβ10)在人类食管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β10在70例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检测结果对术后生存的影响,Life-Ta-bles法估计累积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差异性,Cox模型分析预后因素。结果食管癌中的阳性率75.71%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黏膜中的阳性率23.33%。Tβ10阳性表达者术后5年生存率30.2%,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70.6%(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Tβ10及淋巴结转移对预后有显著影响(P<0.05),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长度对预后无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Tβ10及淋巴结转移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P<0.001)。结论 Tβ10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有显著影响,可能成为人类食管癌预后判断的新指标之一。
- 刘尚国李汉臣赵宝生王忠民秦秀广齐博
- 关键词:食管癌免疫组织化学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食管癌细胞EC9706增殖、迁移和对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 2014年
-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食管癌细胞EC9706增殖、迁移的抑制作用和对裸鼠体内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UCMSCs,检测细胞表型;将其和EC9706间接共培养.观察对EC9706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建立动物模型,尾静脉注射hUCMSCs后观察移植瘤生长及转移情况。结果:细胞贴壁9~14d后可见成纤维样细胞,流式分析显示第5代细胞均表达CD29、CD44,不表达CD34、CD45和HLA—DR。MTT法及细胞划痕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EC9706细胞的增殖迁移明显受到抑制,且具有时间依赖性。动物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瘤重分别为(1.83±0.33)、(1.024-0.15)g:平均转移灶为(5.37±1.12)、(1.29±1.0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姚文健白玉赵宝生刘尚国齐博
- 关键词:食管肿瘤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迁移裸鼠
- 复发转移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20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复发转移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为患者复发转移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47例食管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随访资料进行预后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og rank法,以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47例复发转移食管癌患者中,局部复发139例(56.3%),远处转移60例(24.3%),混合型复发48例(19.4%)。247例患者的生存时间为1~4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0个月。复发转移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6.4%、6.3%和2.4%。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术后与复发转移间隔时间、复发转移方式、复发转移后治疗方法与复发转移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临床分期、术后与复发转移间隔时间、复发转移方式、复发转移后治疗方法均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复发转移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差,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积极采用综合治疗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 刘尚国白玉赵宝生任红瑞秦秀广齐博
- 关键词:食管肿瘤复发肿瘤转移预后
- 常规吻合与双荷包吻合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对比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改进吻合方式以减少吻合口狭窄的方法,为降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3年4月到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左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的老年食管癌患者(平均年龄〉60岁)374例,其中双荷包吻合组:器械吻合时分别在食管、胃壁行双荷包吻合187例;常规吻合组:器械吻合时不给予胃壁荷包缝合187例,对比观察两组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双荷包吻合组发生轻度狭窄7例(3.7%),常规吻合组17例(9.1%)(x2=4.452,P=0.035),中度狭窄4例(2.1%)比12例(6.4%)(x2=4.179,P=0.041),重度狭窄3例(1.6%)比9例(4.8%)(x2=3.099,P=0.078),总狭窄例数38例比1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66,P=0.000),双荷包吻合组相对优于常规吻合组。结论双荷包吻合法能够更有效减少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 赵耀坤赵宝生齐博卢建国秦秀广刘尚国
- 关键词:食管肿瘤
- 联合应用小檗碱和二甲双胍对miR-212介导的食管癌细胞迁移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小檗碱和二甲双胍联合对miR-212介导的人食管癌KYSE-450细胞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对miR-212慢病毒转染的KYSE-450细胞,用小檗碱(10μmol/L)和二甲双胍(10 mmol/L)单独或联合应用处理,利用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印迹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小檗碱和二甲双胍联合后对KYSE-450细胞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并优于两药的单独用药组(P<0.05)。小檗碱和二甲双胍联合后,EMT标记蛋白E-cadherin表达显著增加,Vimentin和转录因子Twist1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小檗碱和二甲双胍联合用药显著增强对miR-212介导的食管癌KYSE-450细胞的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其机制与两种药物联合抑制EMT转化过程及转录因子Twist1的表达有关。
- 陈智刘玉珍齐博刘尚国刘尚国
- 关键词:小檗碱二甲双胍食管癌迁移上皮-间质转化
-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分析及预防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2000年1月6日至2007年10月18日849例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采用手工吻合,颈部吻合口瘘7例,治愈4例,死亡3例,无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结论吻合口瘘的发生与手术及吻合方式、胸腔感染、抗菌素应用、基础疾病、吻合口张力等多种因素有关。
- 赵宝生刘尚国秦秀广齐博姚文健
- 关键词:食管癌贲门癌吻合口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