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希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龋齿
  • 2篇氨酸
  • 1篇低通气
  • 1篇低通气综合征
  • 1篇第三磨牙
  • 1篇电镜
  • 1篇电镜观察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同型
  • 1篇血清同型半胱...
  • 1篇牙槽
  • 1篇牙槽骨
  • 1篇牙槽骨质丢失
  • 1篇牙釉质
  • 1篇咽旁
  • 1篇咽旁间隙
  • 1篇咽旁间隙肿瘤
  • 1篇咽旁肿瘤
  • 1篇釉质
  • 1篇治疗龋齿

机构

  • 7篇苏州大学

作者

  • 7篇黄希
  • 3篇刘健
  • 3篇金燕
  • 3篇华立
  • 2篇葛自力
  • 1篇蒋敏
  • 1篇王翎
  • 1篇张小红
  • 1篇毛燕青
  • 1篇潘旭东
  • 1篇李洁
  • 1篇李瑶琴

传媒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口腔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激光和涡轮手机治疗龋齿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Er:YAG激光和传统涡轮手机治疗龋齿的方式方法,观察对比其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指导。方法筛选98例龋齿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设激光治疗组和涡轮手机治疗组,两组各49例,分别采用Er:YAG激光和传统涡轮手机进行治疗。结果激光治疗组患者术前、术中的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变化,疼痛感轻,涡轮手机治疗组患者术前、术中的血压和心率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疼痛感明显,说明Er:YAG激光治疗龋齿舒适度更高;激光治疗组患者的术后牙齿过敏发生率明显低于涡轮手机治疗组;在治疗的成功率方面,激光治疗组患者显著高于涡轮手机治疗组。结论相比于传统涡轮手机而言,采用Er:YAG激光治疗龋齿,可有效改善治疗过程当中的舒适性,降低术后牙齿过敏发生率,提高治疗成功率,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黄希刘健华立
关键词:ER:YAG激光龋齿过敏
下颌第三磨牙不同的萌出状态对邻近下颌第二磨牙病变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下颌第三磨牙(MTM)不同的萌出状态对邻近下颌第二磨牙(MSM)病变的影响。【方法】收集400例下颌阻生MTM伴邻近MSM病变患者的椎束计算机断层摄影(CBCT)临床资料,观察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咬合平面夹角(AOP)、MTM阻生类型和下颌MTM近中釉牙骨质界至下颌MSM远中釉牙骨质界的距离(TMCEJ-DCEJ)对下颌MSM远中牙槽骨吸收(DBR)和远中邻面龋坏(DPC)的影响。【结果】不同性别下颌MSM-DBR和MSM-DPC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患者下颌MSM-DBR和MSM-DPC差异显著(P〈0.05),其中56~65岁组中下颌MSM_DBR发生率最大(25.50%)而66~70岁组中下领MSM-DPC发生率最大(35.71%);不同AOP组下颌MSM-DBR和MsM-DPC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下颌MSM-DBR和MSM-DPC以11°~79°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48.25%(193/400)和9.50%(38/400);不同MTM阻生类型组中下颌MsM-DBR和MSM-DPc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MTM阻生高位时下颌MSM-DBR和MSM-DpC发生率最高,分别为66.50%(266/400)和14.50%(58/400)。不同TMCEJ-DCEJ值组下颌MSM-DBR和MsM-DPC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0~6mm组下颌MSM-DBR和MSM-DPC发生率最高,分别为86.50%(346/400)和13.50%(54/400)(86.50%和18.79%)。【结论】当患者年龄超过65岁、AOP角度在11°~79°时、MTM阻生高位和TMCEJ-DCEJ值为0~6mm时,容易引起MSM发生MSM-DBR和MSM-DCP,故要定期检查、早期预防、时刻观察下颌MSM及MTM牙体牙周情况。
黄希葛自立刘健金燕
关键词:磨牙磨牙牙槽骨质丢失龋齿
慢性根尖周炎感染根管的病原学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1
2018年
目的分析慢性根尖周炎感染根管的病原学特点和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并制定科学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医院口腔门诊治疗的903例患者,筛选出91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通过无菌标准纸尖采集感染根管内样本,行细菌培养、分离和鉴定,以明确病原学特点;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刷牙方式、刷牙时间、糖尿病、使用抗菌药物、饮食喜好、根管充填、冠修复、冠填充、既往不当口腔治疗史、龋病等情况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1例慢性根尖周炎感染根管共培养出病原菌10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0株,占58.82%,主要为葡萄球菌属、粪肠球菌、微单胞菌和消化链球菌,革兰阴性菌42株,占41.18%,主要为中间普雷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产黑普雷沃和牙髓卟啉单胞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错误刷牙方式、刷牙时间<3min、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管充填不佳、牙冠修复不佳、牙冠充填不佳、既往有不当口腔治疗史、有龋病等为慢性根尖周炎根管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慢性根尖周炎感染根管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患者的年龄、刷牙方式及时间、使用抗菌药物、龋病、不当口腔治疗史以及牙冠修复填充不佳等为根管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应及早进行干预治疗。
黄希葛自立刘健金燕华立张小红
关键词:慢性根尖周炎根管感染病原学特点
D-亮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D-亮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分光光度计比浊法检测20 mmol/L D-亮氨酸对变异链球菌浮游细菌生长的影响;体外构建变异链球菌生物膜模型,通过MTT法评价5、10、20 mmol/L D-亮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D-亮氨酸处理后的生物膜形态结构。结果:20 mmol/L D-亮氨酸不影响变异链球菌浮游细菌生长趋势,从3 h左右进入其对数生长期,在12 h到达平台期。MTT法结果表明浓度为5、10、20 mmol/L D-亮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均有抑制作用,且随着D-亮氨酸的浓度增加,变异链球菌形成生物膜的量明显降低(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亮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作用后,其生物膜结构整体分布稀疏,厚度减少。结论:D-亮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龚寅李瑶琴黄希
关键词:变异链球菌生物膜
扫描电镜观察碳酸氢钠溶液对牙釉质抗酸能力的影响
2010年
目的观察比较碳酸氢钠溶液、氟化钠溶液及碳酸氢钠与氟化钠混合液对人牙釉质抗酸性的影响。方法取制备好的釉质标本随机分为4组,经碳酸氢钠溶液、氟化钠溶液、碳酸氢钠与氟化钠混合液及对照组双蒸水预处理后进行抗酸实验,比较实验后各组釉质标本表面形态差异。结果抗酸实验后,对照组釉质表面见明显酸蚀孔隙,经矿化液预处理的3组实验组釉质表面显示脱矿凹陷少或浅,有不同程度矿物质覆盖,其中混合矿化液处理组釉质表面脱矿程度最轻。结论碳酸氢钠溶液可增加釉质抗酸性,且能协同氟化物增强其抗酸能力。
金燕葛自力黄希
关键词:碳酸氢钠牙釉质氟化钠抗酸性
颈腮腺入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颈腮腺入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2009年3月收治的5例采用颈腮腺入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多以颈上部肿块或合并咽部肿块就诊。行CT检查2例,MRI检查3例诊断为咽旁间隙肿瘤。本组均采用颈腮腺入路完全切除肿瘤,术后未出现面瘫、声嘶、舌歪斜,霍纳综合征等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良性肿瘤,其中腮腺来源4例,神经来源1例。随访3年均未见复发。结论颈腮腺入路是咽旁间隙肿瘤切除的理想手术入径,术前行CT、MRI对手术有指导意义。
黄希华立葛自力
关键词:咽旁肿瘤外科手术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氧化应激的关系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疾病程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GSH)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3年12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睡眠中心的患者行多导睡眠监测,依据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结果确诊为OSAHS的117例患者被分成3组:轻度OSAHS、中度OSAHS、重度OSAHS,选取同期经PSG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h的33名健康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被记录睡眠呼吸监测相关指标和晨起采取空腹肘静脉血4 mL,采用循环酶法测定Hcy,紫外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MDA、GSH。结果血清MDA水平:重度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7.33±1.04)比(4.55±0.87)、(5.39±1.28)、(6.77±0.66)μmol/L](均P<0.05)。血清GSH水平:轻、中度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49±2.10)、(7.52±1.50)比(4.21±1.39)mg/L](均P<0.05),但重度组[(4.62±1.40)mg/L]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水平:轻、中度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30±1.98)、(13.31±2.63)比(8.72±0.68)μmol/L](P<0.05),但重度组[(9.53±1.84)μmol/L]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应激损伤水平与抗氧化水平在OSAHS患者疾病的不同阶段,变化不完全一致。Hcy的改变与抗氧化水平GSH改变同步,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步。氧化应激的作用可能是OSAHS患者血清Hcy水平改变的内在机制。
李洁黄希王翎蒋敏毛燕青潘旭东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同型半胱氨酸丙二醛谷胱甘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