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太柱

作品数:39 被引量:504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6篇塔里木盆地
  • 16篇盆地
  • 7篇凸起
  • 5篇油气
  • 5篇成藏
  • 4篇库勒
  • 4篇阿克库勒凸起
  • 3篇地质
  • 3篇油气成藏
  • 3篇塔中低凸起
  • 3篇裂陷
  • 3篇勘探
  • 3篇滑脱构造
  • 2篇新元古代
  • 2篇盐岩
  • 2篇岩溶
  • 2篇元古代
  • 2篇石炭
  • 2篇碳酸
  • 2篇碳酸盐

机构

  • 12篇中国石化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中国石油化工...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中南大学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中国石化西北...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作者

  • 20篇黄太柱
  • 7篇汤良杰
  • 3篇郭建华
  • 3篇何春波
  • 3篇旷理雄
  • 3篇李慧莉
  • 3篇何碧竹
  • 2篇郭书元
  • 2篇云露
  • 2篇蔡习尧
  • 2篇李萌
  • 2篇宁飞
  • 2篇罗开平
  • 1篇刘辰生
  • 1篇张明利
  • 1篇崔军文
  • 1篇杨素举
  • 1篇陈绪云
  • 1篇曹自成
  • 1篇杨勇

传媒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2006年中...
  • 1篇中国石化股份...
  • 1篇第五届油气成...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石炭纪地层问题讨论被引量:4
2013年
通过对大量钻井资料的综合分析,详细讨论了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石炭纪地层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了该区两统4组新的地层层序,恢复了巴楚组与卡拉沙依组的原定义,新建玛扎塔格组。确认"巴楚运动"发生在早石炭世晚期,其在塔里木盆地表现为西强东弱。巴楚隆起东段砂泥岩段角度不整合于上泥岩段之上,西段为小海子组覆盖在中泥岩段或生屑灰岩段之上,至隆起西端———柯坪地区则为康克林组覆盖在四石厂组之上,巴楚组至玛扎塔格组剥蚀殆尽。巴楚隆起西部小海子组产Triticites带,发育逍遥阶,东部则缺失。建立了小海子组与南闸组的岩电划分标准,2组分别产S.suberectus–S.parvus–G.bella带、Triticites带与S.isolatus带、S.whitei–N.pequopensis带、Pseudoschwagerina带;2组间的间断由东向西逐渐缩小,至巴楚隆起西端为整合接触关系。
黄太柱蔡习尧郭书元
关键词:石炭纪地层划分巴楚隆起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裂陷群结构构造及其形成动力学被引量:18
2019年
塔里木盆地新元古界的构造属性及结构构造长期以来存在争议,也是深层研究的重点及难题.通过区域探井和地震资料联合解释,结合航磁资料综合研究发现,塔里木盆地深层存在近20个大小不等的南华纪-晚震旦世裂陷.裂陷发育在前寒武纪变质结晶基底上,与上覆显生宙盖层构造格局迥异.受正断层控制呈半地堑、不对称地堑及垒堑相间的构造样式,从东北到西南可分为NWW、NEE、NW向展布的三个裂陷群,地层最大厚度可达4100m.从南华纪到震旦纪主要断裂继承性活动,断陷沉降中心沿断裂向东迁移,震旦纪末期至早寒武世断裂活动减弱至停止.断裂走向及沉降中心展布表明,新元古代塔里木陆块不同部位分别处于NNE-SSW、NNW-SSE向拉张古应力场(相对现今),并伴有顺时针旋扭作用.根据同沉积断裂的活动性差异、岩浆活动、裂陷充填沉积物及与航磁异常的协调性分析,裂陷的构造属性多以大陆裂谷及陆内断陷为主.裂陷的主要发育期在0.8~0.61Ga,其形成与南阿尔金-西昆仑洋、南天山洋的初始打开为响应,且是Rodinia超大陆主要裂解期的产物.
何碧竹焦存礼黄太柱周新桂蔡志慧曹自成姜忠正崔军文余卓颖陈威威刘若涵贠晓瑞郝光明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划分对比及玛扎塔格组的建立被引量:5
2014年
塔里木盆地覆盖区石炭系自上而下划分为8个岩性段:小海子组顶灰岩段、卡拉沙依组含灰岩段、砂泥岩段、上泥岩段、标准灰岩段、中泥岩段、巴楚组生屑灰岩段和下泥岩段。通过大量钻井地层和地表剖面的划分对比、地震资料的解释追踪,以及与塔西南地表石炭系的地层对比,表明在卡拉沙依组上泥岩段与砂泥岩段间存在海西早期抬升事件造成的不整合,应当将沙泥岩段和含灰岩段从卡拉沙依组中分出,这样卡拉沙依组仅包括中泥岩段、标准灰岩段和上泥岩段,时代为早石炭世早中期。砂泥岩段和含灰岩段新建玛扎塔格组,时代为早石炭世晚期至晚石炭世早中期,层型剖面为玛401井1 291.0~1 682.0m井段剖面。
郭书元詹伟黄太柱蔡习尧
关键词:岩石地层单位石炭系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于奇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被引量:23
2007年
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北部于奇地区是塔河油区外围重要的油气勘探区。以成盆、成烃和成藏理论为指导,应用盆地分析、储集层预测、荧光薄片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分析了于奇地区中、下奥陶统鹰山组(O1+2y)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条件,建立了油气成藏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区内油源主要来自阿克库勒凸起南部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油源充足,资源潜力较大;O1+2y储集层类型为洞穴型、裂缝-孔洞复合型和裂缝型,储集层物性中等,最有利的储集层分布区位于YQ3井—S104井一带,盖层的区域封盖和直接封盖能力较好,但海西晚期构造运动对本区油气保存影响最大。于奇地区至少有4个油气注入成藏期,其中最重要的油气注入期为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期;成藏模式为自烃源区侧向排烃、多期成藏,其演化经历了4个阶段。
旷理雄郭建华黄太柱肖秋苟
关键词: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成藏模式阿克库勒凸起塔里木盆地北部
塔北于奇地区哈拉哈塘组储层特征与成藏规律被引量:3
2008年
利用岩芯观测、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压汞等方法,总结了于奇地区哈拉哈塘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应用荧光薄片与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了油气注入史与成藏规律。结果表明,区内哈拉哈塘组储层主要岩石类型为细砂岩、中砂岩、砾质不等粒砂岩和砾质砂岩,储层类型以孔隙型为主,为大容积、渗透性能好的储层,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为沉积作用与成岩作用中的压实、胶结和溶解作用,有利的储层分布区位于区内中部YQ3—YQ4—LX4—LX2井区一带。提出断裂是油气成藏的重要输导条件,燕山期油气藏逐步建立、喜马拉雅期圈闭定型与油气藏重建是重要的成藏机制,构造圈闭和断裂是油气成藏的关键控制因素。
旷理雄郭建华刘辰生黄太柱
关键词:储层油气成藏阿克库勒凸起塔里木盆地
塔河油田西部奥陶系油藏勘探与评价
漆立新黄太柱云露李宗杰闫华刘群吕海涛刘存革丁勇李海英岳建华杨子川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随着对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缝洞型油气藏认识的提高,在扩大主体区油气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向外围拓展。2006年的TP7井和2007年的AD4井取得重大油气突破,在塔河西部奥陶系中下统获得高产油气流,预...
关键词:
关键词:油藏勘探成藏规律地球物理方法
阿克库勒凸起加里东中期古岩溶发育背景与形成模式
本文在分析加里东中期运动的时间界面、运动形式和特点及古岩溶作用环境基础上,讨论了古岩溶作用的背景和形式,提出了古岩溶作用的基本模式。文章认为,断裂是加里东中期古岩溶发育的主要控制影响因素。
罗开平黄太柱云露
关键词:区域地质岩溶发育
文献传递
塔里木盆地于奇地区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8
2008年
利用岩心观测、岩石薄片、物性分析、测井等资料,综合分析了塔里木盆地于奇地区碳酸盐岩剥蚀残留区中下奥陶统鹰山组储集层岩石学特征及储集性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储集层综合评价。研究区内鹰山组主要岩石类型为泥晶灰岩、砂屑灰岩和白云岩,其中泥晶灰岩、砂屑灰岩发育最好,分布最广;储集类型为洞穴型、裂缝-孔洞复合型和裂缝型,储集层物性中等,其中洞穴型储集层普遍发育,但充填严重,裂缝-孔洞复合型储集性能相对较好;影响缝洞发育的主控因素为构造作用、岩溶作用及成岩作用;有利的储集层分布于于奇西部YQ2-YQ3-YQ4-LN13井区一带。这为该区及整个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剥蚀残留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旷理雄郭建华黄太柱黄宗和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集层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滑脱构造与分层构造变形被引量:6
2009年
塔中低凸起作为古生代形成的凸起,是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指向区,研究其构造变形特征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地震和钻井资料,在地震资料解释和分层构造复原基础上,研究认为:(1)除塔中Ⅰ号断裂带部分段为基底卷入式外,塔中低凸起主要逆冲断裂以滑脱式为主,主逆冲断裂多在中、下寒武统膏盐层系滑脱;(2)盐上地层变形特征与盐下地层变形特征不同,盐上地层构造变形强度总体上大于盐下地层构造变形强度;(3)膏盐层系在分层构造变形过程中起到协调变形作用;(4)塔中低凸起分层构造变形主要受控于俯冲造山及膏盐层系滑脱作用。
何春波汤良杰黄太柱李慧莉宁飞
关键词:滑脱构造塔中低凸起
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裂陷群及其形成动力学
塔里木盆地新元古界的构造属性及结构构造长期以来存在争议,也是深层研究及油气勘探的重点及难题.通过区域探井和地震资料联合解释,结合航磁资料综合研究发现,塔里木盆地深层存在近20个大小不等的南华纪-晚震旦世裂陷.
何碧竹焦存礼黄太柱周新桂蔡志慧曹自成姜忠正刘若涵贠晓瑞
关键词:构造地质学新元古代塔里木盆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