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新 作品数:8 被引量:31 H指数:3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尿道内尖锐湿疣患者光动力治疗疼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尿道内尖锐湿疣患者行光动力治疗前V1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对治疗疼痛的缓解作用。方法153例尿道内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5例,2组均给予5-盐酸氨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acid—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治疗,每次照射20min,每7-10d重复1次,共治疗3次;观察组在每次ALA—PDT治疗前30min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0.3g。分别于光照5min及治疗完成后30rain行线性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ale,VAS);于治疗完成后2周评估疣体完全清除率,6个月评估复发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疣体完全清除率分别为85.9%和84.0%,复发率分别为14.9%和12.5%,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min及治疗完成后30min观察组VAs评分(4.55±1.07、2.09±0.74)均低于对照组(5.57±1.08、3.32±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道内尖锐湿疣患者行ALA—PDT治疗前30min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可缓解ALA-PDT治疗疼痛,且不影响治疗效果。 黄国新 叶庭路 陈办成 王燕 邹彦芬关键词:尿道内尖锐湿疣 疼痛 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对解脲脲原体体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18年 解脲脲原体是一种重要的病原微生物,近年来其耐药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寻找一种全新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案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索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对解脲脲原体体外活性的影响。选取解脲脲原体两种生物群(Parvo生物群及T960生物群)代表菌株,包括标准株及临床株,与系列稀释的2.5~0.039 062 5 mmol/L光敏剂甲苯胺蓝孵育20 min或60 min,再以(633±10)nm红光照射,设置48、102、204和408 m J/cm2共4组能量密度,48 h后判读结果。观察不同解脲脲原体与甲苯胺蓝孵育时间、甲苯胺蓝浓度、光照能量密度对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灭活解脲脲原体效果的影响,并观察两种生物群对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敏感性的差异。结果显示,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在体外对解脲脲原体有明显灭活作用。在光照能量密度及解脲脲原体与甲苯胺蓝孵育时间固定的前提下,这种灭活作用随甲苯胺蓝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单一633 nm红光光源在408 m J/cm^2及以下的能量密度对解脲脲原体的活性无明显影响。在甲苯胺蓝浓度及解脲脲原体与甲苯胺蓝孵育时间固定的条件下,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对解脲脲原体的灭活作用随光照能量密度(48~408 m J/cm^2)的增加而增强。随孵育时间(30~60 min)延长,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对解脲脲原体的灭活作用有增强的趋势。结果提示,两种解脲脲原体生物群对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的敏感性相似。本研究证实,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在体外能有效灭活解脲脲原体,有望成为解脲脲原体感染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法。 叶庭路 陈办成 于波 杨虹 姜彬 邵勇 黄国新关键词:解脲脲原体 甲苯胺蓝 耐药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小腿顽固性银屑病23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双小腿顽固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45例双小腿顽固性银屑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外搽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1次/d;对照组(22例)外搽卡泊三醇软膏,2次/d。两组均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第1,2和4周末时评估疗效及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在治疗第1,2和4周时的有效率分别为34.78%,60.87%和78.26%,而对照组分别为13.63%,27.27%和45.4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1周时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第2和4周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双小腿顽固性银屑病起效快、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选用。 叶庭路 钟绮丽 于波 陈办成 邵勇 张杰 胡小平 黄国新关键词:银屑病 顽固性 卡泊三醇软膏 巨噬细胞诱导性C型凝集素样受体在真菌性足菌肿患者外周血巨噬细胞中的表达 2015年 目的:检测巨噬细胞诱导性C型凝集素样受体(MINCLE)在真菌性足菌肿患者外周血巨噬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真菌性足菌肿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8月到2014年2月确诊的真菌性足菌肿患者12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8例作为健康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真菌性足菌肿患者外周血CD163+巨噬细胞中MINCLE的表达。结果:MINCLE在真菌性足菌肿患者外周血CD163+巨噬细胞中呈高表达[(0.68±0.41)%],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则呈低水平表达[(0.11±0.0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12,P<0.05)。结论:C型凝集素样受体MINCLE在真菌性足菌肿患者CD163+巨噬细胞中表达增高,可能参与真菌性足菌肿的发病过程。 黄国新 叶庭路 胡小平 陈办成 于波 钟绮丽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小腿顽固性银屑病23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双小腿顽固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45例双小腿顽固性银屑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外搽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1次/d;对照组(22例)外搽卡泊三醇软膏,2次... 叶庭路 钟绮丽 于波 陈办成 邵勇 张杰 胡小平 黄国新肝素钠皮损内注射治疗睑黄瘤108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肝素钠注射液皮损内注射单一疗法治疗睑黄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8例睑黄瘤患者共259处皮损接受肝素钠皮损内注射治疗,每周1次,根据治疗反应共治疗4~10次,每次治疗完成1周后进行疗效评估,治疗全部完成后随访3月。结果:所有患者完成治疗及随访。其中139处(53.67%)皮损基本治愈,平均治疗6.67次;其余120处皮损均完成10次的治疗,其中75处(28.96%)皮损显著改善,33处(12.74%)皮损中度改善,12处(4.63%)皮损仅轻度改善,总有效率82.63%。23例(21.23%)患者出现注射部位皮下出血,32例(29.63%)患者注射后1周均留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有38例患者曾进行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均无明显异常。8处皮损在3个月的随访中有轻度复发。所有患者均无全身不良反应。结论:肝素钠皮损内注射治疗睑黄瘤安全有效。 叶庭路 陈办成 黄国新 于波 王燕 朱亦男 熊维关键词:肝素钠 睑黄瘤 皮损内注射 Dectin-1及相关细胞因子在足菌肿皮损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Dectin-1在真菌性足菌肿皮损中的表达,初步分析其在足菌肿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3组,A组8例足菌肿病例,B组为10例着色芽生菌病病例,A组和B组统称为感染组,C组为18例正常皮肤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病例的组织蜡块中Dectin-1、IL-4,IL-10,IFN-γ,TNF-α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感染组皮肤的Dectin-1、IL-4、IFN-γ、TNF-α、IL-10的积分光密度增高(P<0.05)。A组与B组相比,两组间Dectin-1、IL-4、IFN-γ,TNF-α的积分光密度值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真菌感染皮损中Dectin-1的表达上调,可能说明Dectin-1在足菌肿发病中具有一定作用。 伍方佩 胡小平 于波 陈朝丰 刘晓云 黄国新关键词:DECTIN-1 IL-4 IFN-Γ 352例慢性荨麻疹发作时间特征 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调查慢性荨麻疹患者发作时间特征。方法将全天分为凌晨、上午、下午和夜晚4个时间段,对35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别记录男、女患者发病最频繁的2个时间段,比较第一、二频发时间段人数分布及男、女患者发病时间的差异。结果 352例患者第一频发时间为凌晨39例,上午71例,下午64例,夜晚178例;第二频发时间为凌晨15例,上午16例,下午35例,夜晚121例;第一频发时间发作人数分布与第二频发时间发作人数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一频发时间中男性凌晨、上午、下午、夜晚发作比例(9.90%、19.23%、18.13%、52.74%)与女性(12.35%、21.18%、18.23%、48.2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频发时间中男性凌晨、上午、下午、夜晚发作比例(8.16%、7.14%、17.35%、67.35%)与女性(7.87%、10.11%、20.22%、61.80%)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发作时间有明显时间节律,好发于夜晚。 黄国新 叶庭路 陈办成 张杰关键词:慢性荨麻疹 昼夜节律 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