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鹿丽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泰山医学院附属莱钢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护理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重症
  • 1篇新生儿重症监...
  • 1篇新生儿重症监...
  • 1篇异丙托溴铵
  • 1篇有效率
  • 1篇早产
  • 1篇早产儿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炎
  • 1篇治疗毛细支气...
  • 1篇胎龄
  • 1篇特布他林
  • 1篇退热
  • 1篇退热时间
  • 1篇气管
  • 1篇气管炎
  • 1篇重症
  • 1篇重症监护

机构

  • 4篇泰山医学院附...

作者

  • 4篇鹿丽
  • 3篇亓伟伟
  • 1篇刘德光
  • 1篇李宝华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不同胎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疗效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不同胎龄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的疗效差异,以及应用PS预防RDS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11年8月入院胎龄28~35周的早产儿207例,其中应用PS 93例(应用组),未应用PS 114例(未应用组)。比较两组不同胎龄早产儿的患病率、5 d内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应用组RDS患病率比未应用组降低了27.0%(P<0.05)。应用组5 d病死率(5.94%)比未应用组(17.7%)明显降低(P<0.05);应用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比未应用组明显减低(P<0.05);但住院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组肺出血,肺炎发生率均低于未应用组(P<0.05)。结论应用PS可减少RDS患病率,降低早产儿的病死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氧疗时间,减少肺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刘德光亓伟伟鹿丽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
甲泼尼龙联合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治疗毛细支气管炎50例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联合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9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1~2 mg/(kg·次),加入5%葡糖糖注射液30~50 ml静脉滴注,1次/h,疗程3 d。特布他林2.5 mg,异丙托溴铵250μg溶入生理盐水2 ml,雾化吸入每1次/8 h,以氧气驱动(氧流量6~8 L/min)。比较两组咳嗽缓解时间、喘憋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疗效。结果观察组咳嗽缓解时间、喘憋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25±1.28)、(3.17±0.90)、(5.98±1.65)、(7.05±2.15)d,与对照组的(5.45±1.18)、(4.80±0.95)、(7.40±1.70)、(8.60±2.14)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0%,高于对照组的8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甲泼尼龙联合雾化吸入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对于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安全有效,疗程缩短,值得推广。
亓伟伟鹿丽李宝华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甲泼尼龙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防治及护理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NICU院内感染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感染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研究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9.1%;其中早产儿52例(86.7%),足月儿8例(13.3%);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2例患儿病原菌培养呈阳性,其中29例为革兰阴性杆菌(69.1%),13例为革兰阳性球菌(31.0%)。住院时间4 d以内的患儿14例,发生率为23.3%,住院时间4 d以上者46例,发生率为76.7%,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的NICU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高于足月儿,因此严格消毒技术及无菌操作,控制广谱抗生菌药物的使用是预防NICU院内感染的重要途径。
鹿丽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于小儿腹泻中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方便择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于该院治疗小儿腹泻的80例患儿,按照在院期间接受的不同护理模式进行分组:应用常规护理的40例患儿归入对照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40例患儿归入研究组。组间对比护理护理总有效率和症状消退时间等指标。结果就护理总有效率而言,研究组为97.50%,对照组为77.50%,研究组护理效果远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症状消失时间而言,研究组的止泻时间和退热时间分别为(1.36±0.67)d和(1.15±0.62)d,对照组的止泻时间和退热时间分别为(3.67±1.76)d和(5.31±1.03)d,研究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住院时间而言,研究组为(2.15±0.76)d,对照组为(5.31±1.03)d,研究组依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腹泻,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加快其恢复速度,确保其腹泻得到有效缓解,故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意义。
鹿丽亓伟伟亓志华
关键词:小儿腹泻退热时间临床护理路径有效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