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高晓芳

高晓芳

作品数:14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内江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民俗
  • 3篇东京梦华录
  • 3篇《东京梦华录...
  • 2篇体育
  • 2篇文化
  • 2篇习俗
  • 2篇健美
  • 2篇健美操
  • 2篇北宋
  • 1篇大众健美操
  • 1篇邓小平
  • 1篇斗茶
  • 1篇都城
  • 1篇秧歌
  • 1篇儒家
  • 1篇伞头秧歌
  • 1篇生活习俗
  • 1篇梯田
  • 1篇轻体
  • 1篇轻体育

机构

  • 12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12篇高晓芳
  • 1篇段炳昌

传媒

  • 2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中学政治教学...
  • 1篇体育文化导刊
  • 1篇福建茶叶
  • 1篇山西档案
  • 1篇民俗研究
  • 1篇阿坝师范高等...
  • 1篇怀化学院学报
  • 1篇科教文汇
  • 1篇安徽职业技术...
  • 1篇黑河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宋孟元老的民俗观被引量:1
2014年
孟元老是一个身份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但其家世显贵、非寻常宋都市民的先赋地位却是毋庸置疑的。重要作品《东京梦华录》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了他在这一先赋地位影响下所形成的民俗观:民俗贵在真实的特征观、环境承载民俗的影响观、毋无视"官"之俗的范畴观、民俗美在和谐的本体观,进而形成了其独特的乌托邦式的理想民俗观。
高晓芳
关键词:《东京梦华录》民俗北宋
健美操运动中“民”的群体性特征
2012年
健美操运动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融入到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成为人们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并形成了自身庞大的"民"。文章主要分析并概括了这一"民"的群体性特征,即泛群性、先赋分群性和性别群倾性。
高晓芳
关键词:健美操运动健康生活方式
简论秦晋伞头秧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方略被引量:2
2014年
秦晋伞头秧歌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明珠中璀璨的一颗。对其进行保护和发展,应该采取灵活有效的途径和方式,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以其它社会文明成果为传承载体或保护手段;将秦晋伞头秧歌放在一些节庆活动中进行展示,让更多的民众深入了解这一文化形式;整合地方文化力量,建立秦晋伞头秧歌保护研究基地和传习场所,培养专业传承人;借助高科技手段和经济手段,使这一文化样式得到衍生式发展;通过演出业、影视业等现代化文化事业类型,使秦晋伞头秧歌走文化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高晓芳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邓小平文化思想对先秦儒家廉政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2025年
创造性转化是先秦儒家廉政文化在新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发展成果,邓小平文化思想在这一创造性转化进程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它源于传统文化又高于传统文化。文艺“二为”方向和儒家民本思想的契合点在“民”。邓小平两个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文明发展观和培育“四有”新人的人才观,与儒家德政观有相通之处,都重视品德等要素对治国理政的重要作用。邓小平文化思想与先秦儒家廉政文化之间的深厚渊源,使其悄然作用于先秦儒家廉政文化内容、形式等要素的创造性转化实践,使之形成民主性精华汲取和封建性糟粕抛弃的自适力,进而以科技赋能先秦儒家廉政文化实现新时代的高质量创造性转化。
高晓芳张燚明
关键词:邓小平文化思想儒家廉政文化
浅析我国大众健美操运动转化为民俗的可能性
2012年
目前,在我国,大众健美操运动已经逐渐成为民众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些主客观的社会发展因素正形成一股积极的力量,促使此项运动具备逐渐转化为民俗的可能性。在转化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阻碍的因素,需要进行一定的改良才能更好地将转化变为可能。
高晓芳
关键词:民俗轻体育
北宋都城的经济习俗管窥
2015年
北宋时期,以开封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繁华的商业圈,其中,贸易习俗主要以载运、集市、铺席为载体;假赁习俗呈现出鲜明的行业化、职业化特征和"宋代官方礼制下移"这一封建社会重要的变革趋势;狎妓习俗的繁荣与东京习俗主体的消费特征紧密相关。
高晓芳段炳昌
关键词:北宋都城《东京梦华录》
论我国古代“斗茶”中的民俗文化魅力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简介了"斗茶"的背景与发展历程,并从斗茶的流程内容、茶具特色和影响三方面分析了斗茶中民俗文化的魅力。
高晓芳
关键词:民俗文化魅力
论《南行记》与问活佛故事的精神联系
2024年
《南行记》是中国现代作家艾芜的成名作,作品以作者亲身经历为素材,以“劳工神圣”这一时代口号为精神支点,塑造了滇缅边民群像,抒写了特殊的社会文化。追本溯源,《南行记》与众不同的叙述视角离不开艾芜童年记忆中祖母所讲故事“魏小儿西天问活佛”的深刻影响。问活佛故事属于世界AT461型故事的中国形态,该故事具有宗教神圣的强大精神驱力。《南行记》和问活佛故事的精神联系主要体现在二者潜在参与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十分契合。二者均以旅行作为情节主线,运用政治、宗教、儒家、墨家、佛教等意识形态因子勾勒出蕴含交错的精神图景:朝圣观、苦行观、宏爱观与和谐观。
高晓芳
关键词:《南行记》
我国大众健美操运动的民俗化趋势被引量:7
2015年
运用跨学科交叉研究法等探讨我国大众健美操运动朝着民俗化发展的可行性。主要结论:以"泛民俗"观的宏观学术视野审视大众健美操这一具有民俗性的当代体育项目;大众健美操运动因体育与民俗的本质联系、历史渊源以及该运动内蕴的民俗性理念,在其发展进程中渐露民俗端倪,其中,消费观念革新等因素起着积极的催化作用,但在运动主体身上也存在着一些阻碍因子。建议:我国大众健美操运动在保留体操、舞蹈、音乐这三性基本元素的基础上,朝"轻体育"方向进行组织、技能、体能等多层面的适时"转型",从而加速其民俗化进程。
高晓芳
关键词:群众体育大众健美操
《婼玛的十七岁》的民俗学视角被引量:1
2007年
电影《婼玛的十七岁》全景式地展现了哈尼族美丽的梯田风光和淳朴的民俗风情。文章选择从民俗学的角度解读这部优秀的影视作品。
高晓芳
关键词:哈尼族民俗梯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