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传英
- 作品数:26 被引量:116H指数:6
- 供职机构: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围手术期护理
- 2009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间以超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2例,总结其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中,生存34例(76.2%),死亡10例(23.8%)。对照组生存24例(52.2%),死亡22例(47.8%)。两组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半年,治疗组存活34例中,Ⅰ-Ⅱ级22例,Ⅲ-Ⅳ级10例,V级2例;对照组存活24例中,Ⅰ-Ⅱ级10例,Ⅲ-Ⅳ级11例,V级3例。结论超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能提高抢救成功率,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加强术前、术后病情观察,尽早发现,及时处理各种术后并发症,才能不断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抢救成功率。
- 夏静胡继实周玉兰高传英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显微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 科主任负责制给护理管理带来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7
- 2004年
- 贺美华高传英李定梅
- 关键词:护理管理科主任负责制护士长医院体制改革卫生改革两级管理
- 腹腔镜下置管侧脑室-肝膈间隙分流术与常规手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对比研究
- 2008年
- 目的归纳总结电视腹腔镜下置管侧脑室-肝膈间隙分流术(腹腔镜治疗组)与常规手术组(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治疗效果比较。方法回顾性总结70例脑积水患者,腹腔镜治疗组38例,常规手术组32例。结果腹腔镜治疗组分流管腹腔端腹腔梗阻3例(7.9%),常规手术组11例(34、4%),两组有显著差异(x^2=5.868,〈0.05),术后腹腔镜治疗组感染患者1例(2.6%),常规手术组感染患者1例(3.1%),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x2=0.015,P〉0.05)。根据Karnofsky评分,腹腔镜治疗组平均评分为72.58±12、08,常规手术组65.15±15、18,两组相比差异显著(t=4.5,P〈0.05)。结论腹腔镜下置管侧脑室-肝膈间隙分流术治疗脑积水微创,安全,并发症少,疗效好,值得推广。
- 向海朱新洪胡继实高传英
- 关键词:腹腔镜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
- 自发性脑内血肿急诊手术33例的临床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内血肿Spontaneousintracerebralhematoma(SICH)的急诊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3例自发性脑内血肿急诊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按国际GlasgowOutcomeScale(GOS)标准进行预后分类评分,恢复良好13例(39.4%),轻度残废9例(27.3%),重度残废4例(12.1%),植物生存3例(9.1%),死亡4例(12.1%)。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能够挽救大多数自发性脑内血肿患者的生命,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
- 胡继实朱新洪周玉兰高传英
- 关键词:急诊处理
- 科主任负责制给护理管理带来的困惑与对策
- 随着我国卫生改革形势的日新月异,医院体制改革也极大地促进了护理各项工作新的发展。诸多医院在护理人事制度改革上,曾先后实行了护士长竞聘上岗制,强调了护士长及护士均由科主任进行聘任,也更加明确了科主任的责权利,使科主任有了明...
- 高传英贺美华
- 文献传递
- 小脑梗塞37例的外科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小脑梗塞的外科疗效与手术适应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0年7月~2008年12月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37例小脑梗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存活29例,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和疗效评定标准按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本组病例Ⅰ级4例,Ⅱ级10例,Ⅲ级9例,Ⅳ级4例,Ⅴ级2例,死亡8例,病死率21.6%。结论小脑梗塞病情较重,进展较快,一经明确诊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做CT及MRI动态监测,一旦出现意识障碍加深应及时外科手术治疗。灵活掌握手术适应证和及时把握手术时机,不但可以挽救大部分患者的生命,而且可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 胡继实朱新洪周玉兰高传英
- 关键词:小脑梗塞外科治疗疗效
- 云南白药加食醋治疗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渗出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5年
- 贺美华高传英李定梅
- 关键词: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疗效观察外渗
- 小脑梗塞的外科治疗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小脑梗塞的外科疗效与手术适应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0年7月~2008年12月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37例小脑梗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存活30例,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和疗效评定标准按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本组病例Ⅰ级4例,Ⅱ级10例,Ⅲ级9例,Ⅳ级4例,Ⅴ级2例,死亡8例,病死率21.7%。结论:小脑梗塞病情较重,进展较快,一经明确诊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做CT及MRI动态监测,一旦出现意识障碍加深应及时外科手术治疗。灵活掌握手术适应证和及时把握手术时机,不但可以挽救大部分患者的生命,而且可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 胡继实朱新洪周玉兰高传英
- 关键词:小脑梗死外科治疗疗效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被引量:47
- 2007年
-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效果。方法8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及脱水剂、脑保护剂、营养支持,防治并发症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康复治疗,以物理治疗为主,结合作业治疗、心理治疗、语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测评、残疾分级量表(DRS)测评、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和认知功能评定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评分(MMSE),以及平衡功能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DL、DRS、Fugl-Meyer积分和平衡功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MMSE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功能,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生活自理能力。
- 胡继实朱新洪王峰杨利花周玉兰高传英
- 关键词:颅脑损伤早期康复
- 问题解决疗法对脊髓损伤患者照护者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以问题解决疗法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照护者负性情绪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脊髓损伤患者照护者42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2人)和干预组(2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照护者接受问题解决疗法为基础的干预方法,干预时间3个月。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照护者抑郁得分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后干预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除正性问题定向评分外)显著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P<0.01)。结论问题解决疗法可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照护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社会问题解决能力。
- 高传英
- 关键词:脊髓损伤认知行为疗法问题解决能力抑郁